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门诊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的应用
王沛
【摘要】目的 探讨PICC置管患者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对导管维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导管维护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n=50)在此基础上联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1例(2.00%)、9例(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定期来门诊检查的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导管的维护质量,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PICC导管;维护方法;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5..01
集束化护理是结合了循证护理、治疗措施的一种护理模式[1],主要是针对某种或者某一类疾病采取的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的最终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与临床护理水平。PICC导管在广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备安全性高、输液方便等优势,但同时也需要采取科学的导管维护措施,以减少脱管、堵塞等不良反应。本研究对留置PICC导管的门诊肿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并将应用效果与常规护理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导管,依从性良好,能够遵医嘱按时来门诊复查。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4~73岁,平均(51.83±2.94)岁;初次留置PICC导管者35例、二次置管15例;肿瘤类型:胃癌13例、乳腺癌17例、直肠癌8例、肝癌9例、食管癌3例。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2~74岁,平均(50.95±1.62)岁;初次、二次置管分别有36例、14例;肿瘤类型:胃癌11例、乳腺癌18例、直肠癌10例、肝癌7例、食管癌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门诊常规护理,在此不做额外赘述。
集束化护理如下:①落实“七步洗手法”:护理操作前、后,护理人员都要按要求采用“七步洗手法”对双手进行快速的清洁与消毒,在流动的清水中使用消毒剂,保证双手清洁、无菌、无污染。②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对PICC导管采取维护措施之前要进行空气消毒,任何与导管相关的护理,都要保证无菌操作,棉签、碘伏等医疗用品要现开现用。③落实标准化的PICC导管维护程序:观察导管的刻度,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液、红肿等症状,揭开透明敷贴时,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操作,穿刺部位的消毒范围,应超出敷贴约“10 cm×10 cm”的范围。④导管的固定:在连接器圆盘外贴好透明敷贴,圆盘、导管和前臂不能是平行关系[2],导管要采用“S”形、“U”形的方式进行固定,不能直接在导管上贴胶布。同时,还要保证透明敷贴良好的封闭性,保持穿刺局部皮肤的干燥。⑤采用脉冲式的正压冲管与封管方式:这也是预防堵管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冲管还是给药,注射器的规格都要大于10mL,禁止暴力冲管。
1.3 观察评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置管不良反应,如发炎、发热、导管堵塞、脱管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中,仅出现1例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2.00%;对照组中,发炎3例,发热、堵管和脱管各2例,总发生率18.00%,x2=7.111;P=0.008。
3 讨 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集“生物、社会、心理”于一体的护理模式在臨床广泛推广[3],并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许多方便,为了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置管期间的安全性,减轻因置管给患者造成的不适,科学的导管维护措施必不可少。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陶 雍,李颜霞,薛 嵋,等.PICC原发性异位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研究[J].上海护理,2019,19(12):34-36.
[2] 杨金芝,孙彩霞,牛 萍,等.互联网思维下的延续性护理在PICC导管自我维护中的干预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573-1575.
[3] 崔 钰,惠 静,何 月,等.导管预处理溶液对PICC所致静脉炎预防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2):4175-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