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龙泽江

    摘 要:近年来,由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黎平等县档案馆开展的锦屏文书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入馆收藏量突破20万件。在档案馆入馆收藏保护模式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加强锦屏文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需要规范保护技术,完善保护制度,并加强数字化建设和开展村寨原地保护模式试点。

    关键词: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

    1 档案馆征集入馆保护模式的问题

    锦屏文书的发现时间比较晚,流入市场少,保留了较好的归户性、系统性、完整性等特点。单个家族遗存的文书从数十份到数百份不等,有的达上千份,文书与文书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是苗侗家族经济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

    县级档案馆对征集入馆的文书,大部分进行了裱糊。裱糊方法是传统的托裱法,具体程序是先将折叠的文书打开,平放在玻璃板上,上面盖一张裱糊纸或报纸,然后再铺一张契约,再盖一张裱糊纸或报纸,如此重叠数十张,最上面用玻璃压住,半月左右契约表面的折痕或皱褶就基本压平了。裱糊时,将压平的契约反铺在塑料垫膜上,用刷子在契约背面刷上糨糊,然后贴上托裱纸,用排刷刷平。托裱法简单易行,也是档案馆常用的档案修复办法。

    根据实际调查,裱糊后的文书与裱糊前相比,原件保存基本完好的文书,裱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原件稍有破损或脆化的文书,裱糊后更是面目全非,许多重要的文字信息也脱落丢失了。

    国内外大型图书馆、博物馆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并不是简单的使用裱糊。即使采用裱糊,对糨糊的制作也有一定的技术规范。裱糊的缺陷是糨糊容易生虫发霉,所以大型图书馆或博物馆修复古籍文献所用的糨糊,都要加入某些中药如白芨、花椒、白矾、百部等煎汁调制,以达到驱虫抑菌的效果。[1]据了解,县档案馆所用的糨糊,都是用面粉加水调制而成,未考虑防蛀问题,这将增大文书被虫蛀的风险。

    古籍文献修复除了常用的托裱法,还有丝网加固法、薄膜法、多功能保护液法等。[2]国内民间文书收藏进馆最多的是徽州文书,目前已入馆收藏80万件,[3]其中徽州本地高校黄山学院的收藏也达8万件。黄山学院图书馆对徽州文书的保护方法是将每份文书用宣纸包裹,放在档案袋中,档案袋上著录档案编号、目录信息等。在档案袋中还放入防霉防虫剂。只有破损比较严重,或者有展示需要的文书才修裱。新近引起学术界关注的太行山文書有10余万件入藏邯郸学院图书馆,其保护的基本原则是:节俭务实,量力而行,保护服务研究,修复必须慎重。并把原件拍照作为保护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吸取大英博物馆保护敦煌文书的教训。当年斯坦因在中国获得的敦煌文书主要入藏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具有世界一流的文物保护条件和水平,但由于保护理念不当,没有首先对文书拍照,使得某些信息丢失而无法弥补。[4]反观锦屏文书的保护,似乎又在重蹈覆辙,甚至这种因保护而造成的破坏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有关县档案馆对入馆保护的锦屏文书,第一步不是拍照或扫描,而是无论好坏,全部裱糊一遍,然后才扫描裱糊件,把程序完全颠倒过来,使得文书的原貌无法再现。

    2 规范锦屏文书抢救保护的对策建议

    2.1 规范档案馆征集入馆保护方式

    2.1.1 组织专家检查评估,完善档案馆保护制度。省、州档案局应暂停相关县档案馆的文书裱糊工作,邀请国内大型图书馆、博物馆古籍文献保护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相关县档案馆的文书裱糊工作检查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办法,完善文书修复程序与制度。

    2.1.2 加强人才引进与技术培训。修复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识读古文,应该具有中文、博物馆、图书馆、情报学、档案学或文献学等相关学科本科以上水平。县档案馆应该在人事招考中,有倾向地引进人才。并且,邀请国内文献保护与修复专家,对锦屏文书保护与修复进行专题培训。

    2.2 有序推进锦屏文书数字化建设。目前,相关县档案馆的锦屏文书数据库仅是单机版的档案管理系统,不能提供网络检索。文书原持有人、收藏单位、出版社、数据库建设单位等各方对文书的利益关系未理顺,文书全文信息的上网和下载都存在较大的知识产权争议。所以,锦屏文书网络数据库的建设方向,当前的重点应是目录数据库建设。建议在贵州省锦屏文书保护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下,加强地方档案部门与高校的合作,如凯里学院利用清华同方数据库软件建设锦屏文书数据库,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锦屏文书网络数据库,提供网络远程访问。由凯里学院和各县档案馆合作共建统一的锦屏文书目录数据库。各县档案馆按统一规范提供目录数据,凯里学院负责数据录入和软件维护。这样,研究者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检索各县档案馆馆藏文书目录。

    2.3 积极开展锦屏文书村寨原地保护模式试点。据保守估计,目前征集入馆的文书仅占文书总量的1/3,大量文书还散藏于民间。随着文书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档案馆征集的难度越来越大。根据贵州省民族文化宫的问卷调查,90%的群众不愿意文书被县档案馆代管;100%的群众不愿意文书作为“档案”被征集入档;90%的群众对文书的查阅、复制、征集有附加经济条件要求;30%的群众对文书被征集后悔了,希望取回文书。[5]在传统的征集入藏模式遭遇瓶颈的今天,民间分布式保护和数字化录入,建立数据库,是保护利用锦屏文书非常必要的有效方式。对于民间文书保存较多,村民又不愿上交档案馆保存的村寨,县级政府应统筹安排,结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背景,组织档案局、文化局、民宗局、旅游局、住建局等部门,并与相关院校合作,积极开展锦屏文书村寨原地保护模式试点。对有条件发展旅游的村寨,如锦屏县文斗村可以建立生态博物馆,展示文斗村的契约文化。生态博物馆可以设置专门的文书档案室。所有文书都应进行扫描,以便文书信息永久保存。扫描图片由合作单位妥善保管,以整理出版的形式逐步对外公开。知识产权由文书所有权人和整理研究者协商。没有条件发展旅游的村寨,可以建立村级档案室,对全村文书进行登记造册,以及拍照或扫描。有条件自己保管的村民,可以自己保管,政府提供帮助,如统一制作樟木箱赠送文书持有户。

    县级政府应该对契约文书征集考核办法作适当调整。据调查,锦屏县将文书原件征集任务分配到各乡(镇),以年度完成原件征集入藏县档案馆数量为乡(镇)年度考核指标。然而,要将民间文书全部征集入县档案馆的保护模式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为了顺应村情民意,有必要积极开展村寨原地保护模式试点,作为档案馆保护模式的补充。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1&ZD09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阳.古代图书档案修复中糨糊问题探究[J].兰台世界,2011(2).

    [2]奚三彩.纸质文物脱酸与加固方法的综述[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增刊).

    [3]王蕾,申斌.徽州民间历史文献整理方法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4(4).

    [4]刘波,林世田.国立北平图书馆拍摄及影印出版敦煌遗书史事钩沉[J].敦煌研究,2010(2).

    [5]韦建丽,胡全林.“民间分布式保护”与清水江文书保护途径的探讨[J].三峡论坛,2014(3).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编辑部 来稿日期: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