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
张丽娜 韩竺秦
摘? 要:文章针对Moodle等平台不利于移动端学习、课时少、成员多、监控管理弱、学生课堂表现记录困难且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根据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三阶段,围绕教学实际,构建出基于移动智能教学服务平台——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应用于《摄影基础》课程教学中。实践表明:专业化的移动学习平台,便于混合式学习的开展;全新的课堂互动形式,能够提高学习参与度;丰富友好的资源和活动,可以增进交流、促进学习;蓝墨人工智能评测系统即时记录和反馈数據,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建议。
关键词:云班课;混合式学习;模式;摄影;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57?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0-0057-07
一、引言
混合式学习在国内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正在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特别是在 “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的改革都在重新呼唤混合式学习[1]。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中指出“互联网+”教育的重点行动是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的变革,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本研究基于移动智能教学服务平台——云班课和学生自带设备(BYOD),重新架构《摄影基础》课程的教与学,开展即时互动反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也正好符合了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3]。
二、现状分析
1.相关研究分析
自2007年开始,国内陆续有大量研究者提出基于Moodle、Blackboard 等网络课程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研究。2010年后,开始有研究者提出QQ群、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发现,Moodle和微信是开展混合式学习研究数量最多的两个平台。其中,微信平台支持下的相关研究于2014年开始大幅增加,这也恰好符合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式发展的特征。但Moodle等网络教学平台不太适用于移动端,无法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相结合,难以实现混合的及时性与同步性,导致混合式学习的效果不明显[4]。而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的娱乐属性过强,干扰信息较多,不利于资源的组织和学习活动的良好开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具时代特征的专业要求[5]。随着专业化移动学习工具的出现,开始有学者开展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研究。如杨艳雯[4]等从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设计。倪胜军[6]从学习活动、动机、反馈、评价及教学效果等五个维度,调研分析学习者对于云班课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满意度。
2.课程现状分析
《摄影基础》课程是韶关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共32学时,理论和实践课各占16学时。每周安排2课时,理论与实践根据教学需要间隔安排。但由于受教学进度计划以及传统课堂的限制,现实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1)Moodle平台不利于移动端学习
实证研究表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特征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影响[7]。尽管该门课程之前也建设了Moodle网络课程,但其使用要通过PC端,不适应手机等移动终端。同时,由于校园网络使用范围的限制以及课程平台负载问题,经常导致登录不顺畅或者加载时间较长,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监控管理弱,交流有限
《摄影基础》课程中实拍训练主要采用小组分散实践的方式。成员较多且大多是户外实践,教师无法及时掌控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工作也难以很好地实现。教师主要通过微信群或QQ群发布教学信息和通知,有用信息会被无关紧要的内容刷屏甚至淹没,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及时注意到。
(3)平时表现难以记录和统计,学习反馈不及时
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进行的评价,但它绝不是“随便”的评价,应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8]。传统环境下,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具体记录和最后统计工作繁重且困难,往往导致平时表现评定的模糊笼统。《摄影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作品的评价,但在课堂上不能保证足够时间进行作业展示、学生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活动。优秀作品和经验技巧无法得到及时分享,学生不能及时收到反馈,将会影响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云班课简介
蓝墨云班课App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环境,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免费云服务平台,2019年6月升级改名为云班课,已经成为智能云教学领域的主流平台之一 [9]。新版云班课App增加了蓝墨人工智能(AIMOSO)功能,用基于教学行为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改变传统课堂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外,对学习者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心无力”的尴尬困境[10]。
云班课具有强大的用户管理、课程管理、资源管理、消息管理等功能,将其引入到《摄影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弥补理论课时少、实践难以监控指导等不足。通过云服务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游戏化的经验值激励学生学习,实现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根据黄荣怀教授[11]提出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三阶段(包括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梅瑞尔的首要教学原理、个性化学习理论等为指导,围绕教学实际,构建出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不论是线上网络化学习还是线下课堂教学,云班课都提供了强大的活动支持,能够实时记录、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1.前端分析
(1)學习环境分析
无线网络覆盖、移动数据费用降低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都为混合式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真正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12]。
本研究通过对韶关学院2017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共81位学生的调查发现:100%的学生拥有1部智能手机和1台电脑,3.4%的学生还拥有平板电脑,60%的学生手机流量套餐每月5~10G,7.1%的学生是5G以下,32.9%的学生是不限流量,学生宿舍均安装有网络设备且覆盖Wi-Fi。所有选修《摄影基础》课程的学生课前已在手机终端安装好云班课App,并阅读了学习平台使用手册。因此,基于云班课开展混合式学习完全可行。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为了评定学习者的预备知识、学习风格、学习偏好等,掌握学习者的相关特征[11]。《摄影基础》课程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经过一年的时间,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拥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基础,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前期已经学习了音乐基础、美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该年级的学生平时比较活跃,有用手机拍照的习惯,对摄影学习兴趣较高。但是了解数码单反相机的学生极少,调查发现只有5%的学生使用过数码单反相机,2%的学生拥有数码单反相机。
(3)学习内容分析
为了更好地开展混合式学习,除了摄影技术的历史发展等概述内容外,笔者将学习内容主要划分为五大模块,包括数码摄影器材(相机的类型、构造、原理及镜头、配件等)、基本拍摄技术(光圈、快门、感光度、景深、拍摄模式、曝光与测光等)、摄影构图、摄影用光(自然光与室内光)、主题摄影实战。关于画面色彩等相关内容,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已有学习,故将其以拓展资源的形式放在平台的相应模块下供学生自学。
(4)学习目标分析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学生通过学习,要知道摄影的历史发展,熟悉数码单反相机的构造,掌握数码单反相机的基本拍摄技术,能够根据不同主题和表达思想,合理构图巧妙用光,拍摄出有创意的作品,同时学会合理评价和赏析摄影作品。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在发现美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相机抓住美的瞬间,表现美。通过欣赏作品,学生可以提高感受美的能力,进而发挥个性,自由创造美的作品。
2.资源与活动设计
资源与活动设计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占有特殊地位,决定了混合式学习能否成功开展[11]。
(1)资源丰富多样,微课“短、小、精、趣”
云班课拥有独特的资源呈现和管理功能,支持动画、视频、音频、图片、PPT、文档等多种类型资源的上传、下载以及直接播放,可以对资源按照教学单元进行整理、分类和组织。
混合式学习资源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建构,不但适用于学生网上自主、探究式学习,也能与面对面教学相互配合。关于传播方面,有学者认为10分钟左右的时长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13]。为了更好地支持移动学习的开展,资源要求丰富多样,微课“短、小、精、趣”[14]。摄影教学包含大量设备操作及拍摄技术,可以按照每项技能或知识点(如白平衡、三分法构图等)单独录制视频,一个资源时长可以控制在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
(2)活动灵活多样,有效促进教与学
云班课提供丰富的活动支持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包括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投票/问卷、测试、作业/小组任务以及课堂表现等。
“头脑风暴”适合于开放性问题,开始后学生以文字形式自主回答,也支持图片上传,回答过程是私密的,只有在活动结束后才能互相看到他人的回答。“答疑/讨论”可以灵活设置主题及内容分组,允许发送文字、图片及语音消息,方便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投票/问卷”适用于课内外评选或调查活动,可创建单选或多选题。“测试”需要根据模板制作好试题,再上传导入,可以设置测试的经验值、时长、重做次数以及查看答案时机等。“作业/小组任务”用于作业的布置、提交及评价,可以设置是否分组以及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包括抢答、举手、小组评价、选人(分为手动和随机)。
3.教学评价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控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与强化。以教学行为大数据为基础,可以反映真实的学生,洞察纷繁表象背后的教育问题所在,帮助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提供更为科学的指针和方向[15]。云班课支持下的评价由人工走向智能化,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评价以及活动组织评价。
(1)学习过程评价
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参与度(签到、课堂回答问题等)和网上学习参与度(利用资源、线上活动、测试、作业等)。教师设计资源和活动时,需要设置基础经验值(0到100),系统会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并统计经验值。后期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通过点赞等方式增加经验值。
(2)学习结果评价
主要包括线上综合测试和线下期末考核。《摄影基础》课程包括线上理论测试和期末作品考查。作品采取网上提交和评价。云班课支持多种作业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分、指定助教/学生评分、学生互评以及师评和组间互评、组内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3)活动组织评价
云班课可以根据教师创建班课、发布资源、开展活动等情况,自动分析数据且以图示化的方式实时显示教师的魅力值。教师通过魅力值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满意度调查)了解活动组织以及教学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四、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实践
基于云班课开展混合式学习,可以把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6]。
笔者利用云班课开展《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已有两轮。现以2018至2019学年第二学期,2017级数字媒体技术1班学生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介绍此课程的具体实践过程。
1.课前发布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教师提前上传学习目标、学习资料、任务单、自测题等至云班课,并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计划,分时段开放相应资源和答疑区并发布预习通知及要求。
利用云班课可以统一推送通知给学生,提高信息的接收度。师生无须添加为好友,通过“私聊”功能便可直接进行语音、文字或图片交流。学生收到消息提醒,查看通知和学习资源,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将学习过程或结果以文档、拍照或拍视频等方式上传至指定区域。通过设置任务驱动和奖惩措施,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答疑区的交流,发现并确定学生的共性问题。
2.课中反馈学习情况,突破重难点,点评作业
课堂开始一般进行App手势签到,了解出勤率。接着简单反馈学生上周网上学习情况。点击“成员”选择学生即可查看详细的学习报告(见图2),包括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以及经验值的变化过程,了解其学习行为存在哪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平台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基本素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综合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等方面奖励学生勋章。从图2可见,条形图为该学生经验值报表,雷达图显示出该学生经验值与班级优秀学生及平均值的对比。
蓝墨人工智能助学“小蓝”与助教“小墨”可以针对师生提供个性化成长建议,见图3。“小蓝”能够为学生回顾学习行为,通过俏皮幽默的语言激励与警示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小墨”能够为班课教师汇报各种教学情报,提示甚至预警教师关注某些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教学规律、辅助教师的教学决策[10],比如智能挂科预警等。
利用云班课实时投屏展示学生课前任务,现场抽查实操或者小测验,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课堂中对关键性和较难理解的知识技能进行操作演示和讲解,并安排一些开放小组任务。将线上活动和面对面教学相融合,构建一个良好生态的情感学习环境,能够發挥人性情感的魅力,提高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云班课支持摄影教学课堂活动的方式具体如下:
(1)利用云班课即时记录课堂表现,提高课堂参与度
结合学习内容和云班课优势,课堂中开展多种活动,主要有“头脑风暴”“投票/问卷”“抢答”“选人”等。小组需要提出创意方案时,会利用“头脑风暴”,等结束活动后再根据词频分析确定结果。将线上头脑风暴应用于课堂中,可以避免传统课堂讨论时小组成员的干扰、发言记录较慢以及后期分析困难等问题,提高讨论效率和质量。“投票/问卷”适用于评选优秀作品、了解学情或满意度调查,投票后可以立即显示结果。
对于一些开放性或者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举手”“抢答”“选人”等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理清问题。例如,课堂提问“可以用哪些方式控制景深”,利用手机摇一摇,随机“选人”,屏幕上显示出抽到的学生姓名。最后根据每位学生的回答情况即时在App上给予经验值,范围为从-10到10,显示在头像上,见图4。若教师有遗忘给分,后期可以随时补加经验值。
为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只要抢答问题,不论是否完全答对都会根据情况增加一定的经验值。这种新型课堂表现评价机制不但避免了传统课堂一旦提问,学生便低头沉默、不举手、无人回答问题的窘境,而且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活跃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2)利用云班课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合理抽评作业,提高学习积极性
《摄影基础》课程的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实践任务,包括集体户外实践和课后分散实践。课堂上先介绍本次户外实践的任务以及注意事项,然后各小组在校园内分散进行。教师设计打卡交流区,各小组每隔20分钟将实地拍摄情况拍照打卡,并在交流区反馈遇到的问题,方便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也改善了以往监控不到位的情况。在距离下课前十分钟,各小组需要回到课室再次签到,教师就共性问题和情况进行一一分析。
每次作业完成后,下周课堂活动就是评价学生作品。有效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不仅仅是对此阶段的一个总结,更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与动力[17]。
由于课堂时间所限,教师会根据云班课生生互评成绩,从中抽选5个组进行点评。选择高分的前两个组、中等的一个组和低分的后两个组,让抽到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分享,然后由其他学生评论,最后教师分别点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等提问给予及时反馈,会显著提高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满意度[18]。这种既有固定原则又充满变化的抽选,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课后巩固知识,互评作业,提升能力
为了追求更好的画面效果,学生需要等候时机,利用大量的课后时间进行网上学习并完成作业。教师一般会在相应主题学习后,在App上发布“作业/小组任务”(线下共分八组),设置作业提交时间、评价方式、评分点及作业分值。
文献研究表明:互评活动本身能促进学习的发生,为学生带来许多潜在的益处,如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和自治精神[19],更高的学习动机[20],更强的社交存在感[21]以及高阶思维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等[22]。相关研究[23]还表明:评分者人数是影响互评信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评分者人数能够大幅提升互评结果的可靠性,要使在线互评具备最基本的可靠性,至少需要三名以上学生评分者。相比之下,学生自评结果的效度不能令人满意,分数相对偏高。
因此,平时作业采用学生匿名互评(不包括自评)能够保证互评的信效度,即各组需要对其他七个组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结束后,每位学生需要完成展示任务,即挑选出一张自己认为优秀或者特别的作品分享到对应的展示区,注明拍摄者、主题名称、喜欢的理由以及改进的建议,对于别人的分享也可以点赞,如图5所示。
平时作业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期末综合作业采用师评、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需要设置评价指标、参考点以及分配权重,如图6所示。
为了方便管理和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笔者为五个模块分别设置了相对应的答疑区和展示区。答疑区供学生就相应主题学习或拍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区用来分享学生的成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还能提高其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些网上活动均需要提前设置经验值,平台会自动统计。
五、教学成效及反思
1.效果分析
调查发现学生对云班课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给予较高的评价,如图7所示。学生对平台使用满意的为69.4%;认为平台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增加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的为75.3%;对学习资源表示满意的为77.6%;认为通过经验值排行榜的形式能有效激励学习的为76.5%;参与过讨论区的有87%;认为生生互评有利于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有83.5%;认为展示区能够促进分享交流的有85.9%;对作业抽选点评的方式表示满意的为72.9%;对于课堂回答问题使用App抢答或选人方式表示满意的为70.5%。从中可知,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选择最多的是作业互评和讨论区,其次为签到、投票和抢答等。
对学生期末成绩与其平台模块内容的参与学习活动情况作了Pearson相关检验(见表1),结果表明学生参与视频资源、非视频资源、答疑/讨论、作业/小组任务的学习与其成绩显著相关(均小于差异性系数 0.01),并且视频资源、非视频资源、答疑/讨论的参与频率与学习成绩呈中度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774、0.724、0.680,均大于临界值0.5)。
实践表明,基于云班课开展混合式学习能够顺利完成《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专业的移动学习平台,便于新型学习方式的开展;将线上活动和面对面教学相融合,建立全新的课堂互动形式活跃了气氛,提高了学生参与度;支持丰富的资源和活动设计,增进交流,促进学习;建构于课堂即时互动反馈采集行为数据之上的蓝墨人工智能,极大地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为师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成长建议。
2.反思
云班課在该门课程的应用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个别学生以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经验值、学生认为部分学生在评价他人作业时有情感因素而不客观,等等。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不懂问度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首先倾向于百度检索,而不是使用平台讨论区。同时,云班课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系统,使平台操作更符合师生的使用习惯。比如,平台在讨论区的设计上还需要再优化,可以针对某个帖子或发言进行选择回复以及相应编辑操作;测试题目前仅支持选择题,且只能在电脑端制作好试题后导入,后期可以考虑题型的多样化且能在手机App上快速添加;问卷暂时只能添加选择题,可以考虑增加填空以及简答等开放性问题。
平台只是一个工具,不能依赖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要合理利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优化教与学过程的目的。平台使用的好坏也直接受制于教师的参与程度,关键还是要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利用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感知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技术辅助学习的作用,感受到技术的有用性,提升学生对于技术使用的态度与意向,从而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的满意度[24]。
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可以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之间构建深度融合的生态链,形成可持续创新、双螺旋演进的互动发展模式[25]。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未来技术上的持续提升,将会越来越懂用户。
参考文献:
[1]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92.
[2]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
[3]教技[2012]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Z].
[4]杨艳雯,王小根,陶鑫荣.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与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2):106-109.
[5]陈静,赵俊峰.“互联网 + 教育”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7):39-41.
[6]倪胜军,付绍武,黄芝,等.基于云班课的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78-82.
[7]杨根福.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持续使用与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7):42-48.
[8]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3):47-51.
[9]2019年第一批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EB/OL].http://www.mosoink.com/chanxuehezuo/.
[10]课堂教学跨入智能云教学时代,蓝墨云班课3.0正式上线![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ded8 6b9 90102xa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