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军著《五台山佛教音乐》
袁宏梅
【摘 要】《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一本少有的,较为系统地论述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书。书中收录了大量五台山佛教音乐的曲谱,是学习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必读书目,因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理解,对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音乐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台山;佛教音乐;曲谱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61-01
翻开韩军《五台山佛教音乐》首先看到的是五台山的风景、寺庙、雕塑、壁画(法器、“焰口”)、法器、乐器、僧人(研习者、法事、诵经)、三个原始普本(《宫商角徵羽》《山西五台山庙堂音乐曲调本》《禅门五音歌曲》)、法事活动现场等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作者在采风时收集和拍摄的。
《五台山佛教音乐》分为三部分,上卷、下卷和附录。上卷分为五个章节主要介绍了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历史、形态、佛事音乐及使用的乐器,下卷主要记录了青庙和黄庙的常用曲调,以及《宣统本》和《民国本》中现在不常用的部分曲谱,附录部分是《宣统本》《民国本》《解放本》的工尺谱全套印影本、五台山佛教音乐经典曲目五线谱版23首和乐队配器组合示范谱《洁坛净水赞》。
上卷的第一章,作者首先用两段话简单介绍了五台山的概况;第二章是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发展史,佛教的兴衰直接影响佛教音乐的发展。作者将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发展历史归为初始、成形、恢复、完善和式微五个时期。讲述了各个时期佛教及佛教音乐兴衰的原因及过程,并且在文中引用了很多古文献和经文加以佐证说明。
初始时期指从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兴建“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起,到“周武灭法”(574年)寺庙被毁,僧侣不存,这百年时间的音乐概况;成形时期是指从隋代隋文帝(581-604年)改周武灭佛政策,到唐代唐武宗“会昌法难”(845年),又一次寺毁僧散;恢复时期指从唐玄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复兴佛教以来,经过五代、宋直至金亡(1234年),近四百年间的历史。所谓恢复,主要是对唐代已成形的法事仪轨、讽诵经文的形式以及佛教讽诵程式的恢复;完善时期,指从西藏八思巴于蒙哥汗七年(1257年)到五台山,经元、明一直到清末(1911年)六百多年间的历史。五台山佛教音乐完善的标志,是在元、明之交由金壁峰(宝金)发端的对“器乐”的运用;式微时期是指从1911年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七八十年间的概况。民国起,五台山佛教连带它的音乐一起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第三章作者從音乐形式及乐队、佛经的文学形式及其讽诵、音阶、调系统、板式、曲体与曲式结构、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三种曲谱,五个方面论述了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形态。每个方面又做了细的划分,做了详细的介绍。如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形式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声乐作者又分了和念、令调、吟诵、直数几个方面来介绍,器乐分了乐队组成、功能和小曲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板式分为慢板、紧板、过板来介绍等。搭配曲谱、图示对各个概念和结论做出了直观且详细的解释,如在器乐中画出了“一字班”“桶字班”的乐队队形;曲式结构中列举了“翠黄花”讲引申式,“方便偈”讲重复式等。还做出了“五台山佛教乐曲曲体、曲式结构一览表”,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音乐提供了很多珍贵的材料。
第四部分,是五台山“佛事”及其音乐。五台山佛教的佛事活动主要有日常性活动、节日性活动和专门性活动。
作者主要介绍了日常性活动“早、晚功课”,专门性活动“放焰口”,节日性活动“跳布札”,还介绍了记录法事仪式的《吉祥会解》本和《喇嘛措巴经》。以及“北方”殿堂佛事。作者详细记录和介绍了这些“佛事”的经文及经文的讽诵形式。
第五部分作者主要介绍了五台山佛教音乐中使用的笙、管、梅(竹笛)三种乐器。作者对乐器的形制、音域、音高做了详细说明,并且以图示,向我们展示了三种乐器的制成形态,以及说明青庙与黄庙在使用乐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形制图中,作者详细标出了每种乐器的尺寸,可见作者在研究调查过程中的细心和严谨。作者在介绍音域、音律、音高、调音等时,使用的是五线谱与工尺谱相结合的方式,方便读者更好理解,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传统工尺谱的熟悉与了解。
下卷“五台山佛教音乐曲谱”,作者分为两部分来介绍,一是五台山佛教法事仪式中常应用的曲目,二是“两本”中现已不常用的部分曲谱。下卷中的曲谱全部使用简谱记录。
在“五台山佛教法事仪式中常应用的曲目”一开始,作者写了“几点说明”,用以说明和解释书中记录的曲谱,如数量(此书共收录曲谱155首以及各种形式分别为多少首)、曲谱的来源(除个别一两首,其余全部来源于作者的实地考察和多次采访、核对而记谱整理)、曲谱的名称、未记调号的曲谱说明等。这一部分记录了和念、令调、吟诵、直数、小曲这五种形式的曲谱,并且在很多曲谱前面作者做了简单的介绍。在“‘两本中现已不常用的部分曲谱”这部分记录了《宣统本》和《民国本》中的部分曲谱。
研究五台佛教音乐的文章并不少,如五台山佛教音乐的现状、特点、价值,及佛教用乐、佛教音声的历史流变,还有俗曲佛用、伎乐供养的僧尼化等方面。但著作却很少,所以韩军的《五台山佛教音乐》尤为珍贵。而且由于过去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可供我们研究的遗存在世的曲谱很少,因此书中记录的大量曲谱,更为珍贵,为此后五台山佛教音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曲谱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