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保教配合的行与思

    刘雯虹 陈庆香

    

    教育理念一致是“两教一保”配合的核心要素。教育理念的一致,除了在日常保教中相互学习外,还应参加相关专题研训。《规程》赋予保育员明确的角色地位,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并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2013年1月下旬,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也明确规定幼儿园应该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教师和保育员共同肩负着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也对教师和保育员提出了具体的职责要求。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保教人员的有效配合对班级保教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两教一保”通力合作,形成有效的班级管理力量,建设一个宽松、和谐、尊重、理解的良好环境,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据笔者观察了解,目前班级保教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保教配合的现状

    我们通过日常观察及与保教人员的交谈了解到,多数“两教一保”配合不顺畅,且矛盾频发,现将当前保教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梳理如下:

    (一)“不沟通”型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S老师在门口接待家长,果果奶奶问S老师:“果果说今天上午洋洋打了她,是怎么回事?”S老师一脸茫然地望向保育员。保育员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要不问下W老师吧。”W老师听到他们的对话,走过来跟奶奶描述了事情的经过。

    这个案例说明三位保教人员的沟通存在问题,对于班级里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些矛盾冲突,保教人员不及时了解,也不主动交流。“不沟通”型的保教配合实例较多,班里的三位老师抱着“表面上过得去,只要不发生大事情就可以”的心态,三个人很少有互动和交流,各做各的。这种保教配合看上去没有大问题,实则根本没有配合。保教人员没有信息共享,没有实时沟通,很难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幼儿的情况,也很难就班级幼儿的教育情况达成一致的观念,更谈不上共同合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纯任务”型

    案例二:下午起床时间,保育员在叠被褥,主班C老师在指导孩子们整理衣裤,配班Y老师在教室里组织孩子们吃点心。这时传来一个声音,“老师,他大便解在裤子里了。”三位老师听见都没有理睬,最后保育员叠完被褥后去清理了。

    这样的情况在幼儿园也很常见。三位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纯任务”型关系,老师认为清理、清扫是保育员的事情,就撒手不管。在半日活动中,配班老师认为主班老师没有分配任务,就只是负责协助;保育员认为教学或指导游戏是老师的事情,既然老师没有分配任务,就只需站在一旁监护即可。这种“纯任务”型的配合是被动的,没有深入理解保育和教育的关系,也没有领悟到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强支配”型

    案例三:上午建构游戏结束时间比预计晚了10分钟,S老师看看离中餐时间还有25分钟,就准备带孩子们去户外散会儿步。L老师正巧撞见,便对孩子们说:“都这个点了,还出去啊?都回来坐下看书。”S老师一脸无奈,孩子们有的悄悄地坐下,有的还站在门口看着S老师。

    L老师属于“强支配”型,丝毫不尊重配班老师,可以想象他们在日常配合中的矛盾以及班里孩子因教育不一致造成的后果。“强支配”型的保教配合,会出现“面和心不和”或“坚持己见,导致关系僵化”等情况。因为总有一方想要做主,希望其他人全部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执行,并试图去支配、干涉别人的工作。

    (四)“负支持”型

    案例四:F老师在组织美工活动“设计我的新年服”,保育员X老师在一旁巡视,看到凯凯做的“新年服”说:“凯凱,你没有按照要求做,设计得好难看。”紧接着又走到动作比较慢的月月身边,帮她完成制作,月月反被剥夺了动手机会,只得站在一旁,无所事事。

    由此可以看出保育员对孩子的一些“错误”回应和行为,这对三人配合而言就是“负支持”。保育员缺乏教育理念的支持和引领,会出现“不积极”的言语,如抱怨孩子动作慢、做得不好等,也会出现包办代替或简单粗暴的处理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等现象,不利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有效开展,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二、幼儿园班级保教配合现状的原因剖析

    (一)客观原因

    1.责任不细致 《规程》是幼儿园制订规章制度的依据,但《规程》是宏观层面的梳理,如幼儿园没有在此基础上细化保教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就容易出现“纯任务”“强支配”型的现象,甚至出现相互推脱责任或频繁“越权”等现象。责任不细致就导致保教人员对自己以及对方的职责不明白、不理解,配合时态度不积极,消极被动。

    2.评价不完善

    幼儿园的评价很少涉及考核保教团队,也几乎没有指向保教配合方面的评价与考核,结果性评价多于过程性评价。这种不完善的评价可能会滋生班级保教人员“不沟通”的情况,产生“反正班里不出事情就不会扣分”的错误心态,从而影响了保教质量。

    3.研训不全面

    目前的研训较少有针对保教“沟通”“配合”等方面的内容,如果给予相关的研训支持,对形成良好的“保教合一”氛围会大有裨益。关于保育员的培训大多都是卫生护理方面的,教育方面几乎不涉及,就会出现上文所提的“负支持”型,也会出现保育员和教师的保教观念差异大,配合困难或产生矛盾。

    (二)主观原因

    1.职业认同度不高

    幼儿园即使明确了“保教”职责,也应该是“分工不分家”的,如果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较高,就会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在工作中相互体谅,相互协作,共同护理幼儿的日常,共同担起教育的责任。反之,保教人员的职业认同度不高,就会斤斤计较,甚至彼此划清界限,将儿童的需求和发展置身事外。

    2.主观接纳性不强

    保教配合是否顺畅也与保教人员的性格、个性有关,当遇到与自己“不投缘”的搭档,就需要有主观接纳性。主观接纳性不强就会对对方产生刻板印象,无论对方怎么做都不会喜欢或不接受。如某些老师不喜欢配班、保育员,在需要相互合作的工作中就经常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甚者会妨碍班级正常工作的开展。主观上不接纳就谈不上有效的沟通和配合了。

    三、幼儿园班级保教配合的支持策略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每班的“两教一保”人员。“两教一保”是否能够协同配合,共同推进班级这个“小社会”每日活动的顺利运行,需要从幼儿园和班级两个层面做出支持和改进。

    (一)幼儿园层面

    1.优化《保教人员班级管理工作细则》,明确职责要求

    幼儿园班级“两教一保”建立愉快合作关系的基础是职责明确。幼儿园应优化《保教人员班级管理工作细则》,根据幼儿在园一日流程,规定“两教一保”各自以及共同的工作职责,具体到时间、地点、人员(一人还是多人)、内容、方法等。帮助每一位保教人员进一步厘清个人以及团队的职责和任务,逐渐提升班级保教及配合能力。

    2.实施双向选择制,实现优质三人配

    人们常说“气味相投”“志同道合”,性格、个性是否“相投”或“相补”是“两教一保”有效配合的一个影响因素。为了使班级保教人员更优“配合”,建议实行双向选择制。幼儿园在人事安排之前要先请教师(保育员)填写《搭班意愿书》,这里需要强调保密性;也可以通过搭班意向约谈的方式,让园长更加了解每个人的意向和需求,根据性格、能力、总体要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协调。

    3.改进评价机制,推选先进班集体

    幼儿园应该针对班级管理的特殊性,设立团队考核,如先进班集体的评比及奖励,利用外在激励的方式,促进保教人员配合,形成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保教质量。应当注意的是,先进班集体的考核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而且要多人、多次进行观察和考评,避免出现为了考核“做样子”的情况。

    除奖励外,还可搭建分享平台,通过网络宣传班级三人配合的优质经验,或组织其他班级教师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这种大力宣介“两教一保”和谐相处、相互帮助的典型事件对保教人员来说也是一种隐性激励。

    4.突破传统保教研训,达到理念趋同一致

    教育理念一致是“两教一保”配合的核心要素。教育理念的一致,除了在日常保教中相互学习外,还应参加相关专题研训。《规程》赋予保育员明确的角色地位,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并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应组织系列保教人员共同参加研训,以转变保育员的教育观念,形成一致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如何支持教师的课程实施,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水平的交流和互动,等等。“两教一保”的理念趋向一致,高效的配合才有可能发生。

    5.开设沟通“情商课”,提高社交素养

    幼儿园的培训应拓宽范围,可增加如沟通的艺术、社会心理学等相应内容,这样的培训能提升教师的社交素养,促进班级“两教一保”之间乃至与家长及其他同事的有效沟通。除此之外,园长约谈也能够起到一些心理疏导作用。只有教师在这个群体中有关爱、有疏导、有支持,才能够更积极应对工作,积极与他人协调和配合。

    (二)班级层面

    1.强化班级“互学”,加深职责理解

    班级“互学”日,即班级一位保教人员观摩其他两位保教人员的工作,并撰写观察记录和反思。教师观摩保育员一日工作及操作细节,保育员观摩教师的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或户外游戏的组织过程。“互学”的目的是保教人员能清楚地了解并学习对方的工作,以便在配合的过程中灵活变动或及时“补位”;也是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工作,发现对方的工作优势,认同和尊重对方。

    2.设置班级赞美墙,形成积极氛围

    我们认为,主观上接纳对方是班级“两教一保”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关键。因此,幼儿园可以设置班级赞美墙或赞美角,鼓励保教人员之间经常向对方表示欣赏、赞美,也可以是歉意或感激之情,使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友善,能够营造积极融洽的班级氛围,化解一些小矛盾及不良情绪,促进保教三人更好地沟通合作。

    3.记录班级日志,有效交接工作

    班级日志也即班级记事本,方便保教人员及时记录当天的事务(重点是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方面的情况)和第二天需注意的事项,做好工作交接。班級日志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书面沟通方式,有时班级某教师可能会外出一天,无法了解当天班级发生的事情,第二天可以通过班级记事本清楚了解昨天的班级状况,这样便能更好地开展当日工作。

    4.建立班会制度,稳固沟通机制

    幼儿园班级事务琐碎繁忙,但无论多忙,保教人员应及时交流和沟通班级工作。所谓班会制度,即在每周的某个时间段对一周或某项工作进行梳理小结,并共同计划后续工作。班会时间可固定,可随机,当班级突发特殊情况时,可及时召开班会。班会的内容也可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班会制度可以加强保教人员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能够反思工作配合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也能够共同知晓或计划未来工作事宜,使得班级每项保教工作都有连续性;还能够有效避免班上三位老师“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现象发生。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班级“两教一保”的有效合作能够提高保教质量,为幼儿营造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各方面学习和发展,同时能够不断激发保教人员的职业热情和职业认同度,提升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