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整本书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瞿国强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节选课文阅读时,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展开思考,并进行多元比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学生结合书籍内容进行写作,以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创作能力,而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则能让学生提高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05-02
学者叶圣陶提出整本书阅读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整本书阅读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能让学生享受探究的过程,进而养成勤于阅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整本书一般指的是内容完整、具有思想逻辑体系的作品。然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却出现了种种问题,包括阅读任务闲散、阅读书籍的类型单一、指导随意等。教师要合理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质疑问难,激发阅读欲望
高中教材中所节选的名著片段,通常是那本名著的重要部分,也是那本名著的精华部分,而要了解著作全貌,就要进行整本书阅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名著节选课文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阅读,有兴致去阅读;才会读得畅快,读得深入,从而取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理毹能力。例如,在教学节选自《红楼梦》的课文时,教师不一定当场布置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分析探究,让学生产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产生自主阅读的动机。
例如,《香菱学诗》这篇课文,可以说是选自《红楼梦》中写得比较精彩的章回。香菱拜师学诗的情节可以说是曹雪芹独具匠心的设计。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可以了解到,香菱学诗经历了三个环节:一是向黛玉学诗,黛玉指导她研读王维的诗;二是研读杜甫的诗,并且进行评论与写诗;三是在读了大量的诗的基础上,她经过反复思考,写出了别具风味的一首咏月诗。从她写诗的过程来看,在初写诗时她只是堆砌辞藻,写出的诗总体看起来较为幼稚。但是从她写的第三首诗来看,她写诗的水平似乎有所提高。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与月有关,但是又似乎不是在写月,全诗用词恰当,含蓄典雅,新意十足,并且其所表达的情感十分真实。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厘清香菱学诗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然后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香菱学诗的原因是什么?”“香菱是真的喜欢写诗吗?”“香菱具备写诗的才华吗?”“香菱为什么要跟黛玉学诗?”“她对黛玉的印象如何?”“黛玉是否同情香菱的身世?”“作者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作者写香菱学诗在本书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阅读原著以解除困惑的欲望,于是整本书阅读就此开始,学生积极地在原著中寻找答案。学生在阅读原著的时候,同样会产生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些可以在原著中找到,有些需要参考专家的研究成果来获得。这样看来,教学节选课文只是一个导火索,其能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阅读。
传统的教学采取的是就课文教课文的方法,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教,课文中出现什么知识点就教什么知识点,这完全是通过肢解内容来让学生理解课文,而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很难对课文学习产生兴趣,更不用谈对整本书阅读产生兴趣了。单单从《香菱學诗》来看,作者描写这部分似乎是想表现香菱的聪颖出众,但从《红楼梦》整本书来看,《香菱学诗》这一部分的作用就不仅仅如此了:一个具有才华的女子被命运折磨得不成样子,甚至到了死亡的境地,这故事的悲剧色彩不是更浓重吗?那么聪颖、那么富有诗心、那么可爱的香菱,她的命运居然这么悲惨,让人非常同情、可怜。同时,通过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当然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不要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认识强加给学生。
二、读思结合,漫溯文本深处
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阅读和思考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深处,探究作品的主旨。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在阅读和思考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书籍的内容进行提问,如让学生先提出自己认为《红楼梦》中最有趣的情节,然后尝试鉴赏这一情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其尝试探讨难度更高的问题。如可以提出问题:“小说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那么晴雯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何作者称其‘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呢?”学生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从而逐步进入文章深处。
学者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此在指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实际能力,然后判断其潜在的发展水平,并据此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向着文本深处漫溯。
三、多元比较,提升思维能力
多元比较也是一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的好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多元比较,如可以让他们将作品中的各种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可以让他们将其他同类型的作品拿来和该作品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比较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如可以提出问题:“袭人和晴雯都是《红楼梦》中的丫鬟,但是两者在性格方面却截然不同,你能找出文章中具体的例子吗,她们两人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呢?”又如可以提出问题:“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分别是怎样的人呢?贾宝玉为何要拒绝和薛宝钗在一起呢?”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将《红楼梦》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巴金的《家》展现的也是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罪恶和腐朽,那么它和《红楼梦》有什么异同之处呢?”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获得一定的提升。
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较方法,尝试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展开比较,进而对文章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多元比较属于精读的范畴,指导学生学会比较能让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撰写随笔,影响人生志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后撰写随笔。在随笔中可以写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也可以写该作品对自己是否具有启迪作用。运用这种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能让学生全面提高审美鉴赏和创作能力,进而感受作品的思想魅力。
在阅读《红楼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撰写随笔,尝试写出自己对《红楼梦》的评价,又或者写一写自己在《红楼梦》中得到的人生启迪。这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让学生能写出有个性的作品。如有学生在随笔中分析了林黛玉这个人物,提出这个人物看似柔弱,却有着坚韧的一面,尤其是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展现出了自己的执着追求。该学生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力,并且要有为之泣血、献身的勇气。”这位学生在随笔中写出了自己的个性化感悟,表达了对于人生的见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构筑平台,组织学生在网站或者微信中发表白己的感想,这样就能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进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参与活动,促进交流分享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和阅读书籍有关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策划并开展活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以“红楼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交流分享活动。如在“探究红楼诗歌”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寻找、閱读《红楼梦》中的诗歌作品,并说说这些诗歌的创作者及其创作风格。此外,有学生以“红楼小品”作为自己的展示项目,摘取《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将其改编成了小品,表现出了自己对于红楼人物的理解。还有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表现了《红楼梦》中的酒文化和茶文化,他选取了《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进行分析,探究《红楼梦》是如何完美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
阅读整本书需要有一定的注意力,而注意力的提高需要依靠兴趣的支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主题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整本书时提高注意力。
在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成.浅议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新作文(教研),2018(2):24-25.
[2]曹海霞.读思结合,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3):77-78.
[3]龚丽敏.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6):74-75.
(责任编辑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