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红利驱动下东兴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探讨
胡艳 韦杰
文章从东兴红木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入手,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之趋势分析东兴红木产业集群收益下滑的原因,基于大数据红利驱动提出了东兴红木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
东兴地处南疆边陲,濒临北部湾,与越南芒街一河之隔,是中国与东盟唯一陆海相连口岸城市,也是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海陆通道。十几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加强并不断深化, 作为通往东盟最大最便捷陆海通道城市, 东兴红木产业搭乘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快巴迅速发展,红木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增速、技术水平提升、生产规模扩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然而,总体上,东兴红木行业产品单一、技术落后、工艺粗糙、人才缺乏,同时面临红木原料限制越来越严格和国内和国际市场萎靡的态势,许多红木企业在剧烈的竞争中陷入困境。如何释放利用大数据红利,助力东兴红木产业集群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东兴红木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1.总量不断扩张。依仗地理区位优势,特别是伴随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以及国内消费能力的提高,东兴红木产业迅猛发展壮大。据统计,东兴现有各类红木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逾300余家,从事红木生产销售的个体工商业者2000余家, 各类红木销售商铺50万平方米,各类从业人员近2万人,2018年成交额近60亿元,是全国最大红木产品进口口岸和展销集散地之一, 被誉为“中国红木之都”。
2.进口数量较大。据海关统计,2018年,东兴从东盟国家进口红木原料、半成品及成品共计4.38万吨,商品货物总价达9.45亿元,其中,进口红木原料3.07万吨,总价5.45亿元,比2017年增长8.4%;进口红木半成品1.17万吨,总价近4亿元,比2017年增长13.1%,进口红木成品商品1.12万吨,总价近6亿元,比2017年增长9.8%,进口额和进口增长率居全国首位,是国内品类最全总额最大的红木商品进口口岸城市。
3.加工渐成规模。为扶持红木企业做大做强,防城港市在东兴市东兴镇建设东兴市高端红木产业园,项目占地1033亩,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引进20家红木加工企业入驻,建设规模具备年产各类红木原木600吨产能,加工生产产值达15亿元。红木产业已经成为东兴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销售配套完善。红木的交易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影响较大,作为毗邻越南及其他红木资源丰富的国家的东兴,利用了良好的地理优势,把红木贸易延伸为红木文化传播,形成红木文化艺术产业链。历经近20年的发展壮大,东兴已形成包括红木原木进口、半成品加工、紅木精深加工、红木产品展销、红木文化旅游的完整配套产业链。
(二)品牌效应正在显现
1.区域品牌增强。近年来,随着东兴红木产业的发展壮大,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13年,东兴荣获“中国红木之都”、“广西红木家具生产基地”称号;2015年东兴荣获“中国红木文化典范城市”称号;2016年东兴红木国际商城被授予“中国红木第一城”称号,同年,东兴红木国际商城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通过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认定。
2.企业创建品牌。进驻东兴的红木企业重视品牌创建,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开拓,东兴本土的优质红木企业创建了一批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好家思”、“周大新”、“佳星阁”等商标消费者口碑好,在业界赢得了很高的评价,被授予了广西著名商标称号;十数家本土红木企业产品通过“广西名牌产品”认定。2016年,由广西红木协会举办的红木精品和工艺创新品鉴会上,东兴红木企业共摘取十几项奖项,居全区首位。
3.举办大型展会。东兴发展红木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东兴依托红木协会举办了中国—东盟(东兴)红木文化节、中国—东盟(东兴)红木精品鉴赏暨红木工艺大赛、中国-东盟(东兴)红木家具展销会等活动,东兴红木企业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跨境红木贸易和红木文化交流,提升了文化品味和内涵,打出了东兴红木的金字招牌,东兴红木产业及其产业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行业管理逐渐规范
1.成立行业协会。2008年,东兴红木产业成立中国—东盟(东兴)红木文化商会,商会会员涵盖红木相关生产加工、经营销售企业及红木科研、市场开发等单位。自商会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积极组织引导各红木商家,共同维护东兴红木行业营商环境和营商秩序,建立政府与企业良好的沟通桥梁,引导和规范红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力配合东兴红木产业品牌的建立。
2.推行国标体系。为统一和规范红木产品技术标准,2012年8月1日《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10-2011)开始实施,随后,东兴红木文化商会第一时间组织红木企业进行“新国标”释义和推广工作,东兴红木国际商城被商会确定为第一批“新国标”试点商城,该商城的红木家具产品均要求严格执行“新国标”规定,任何一款红木家具产品均需有“产品说明书、红木产品质量卡、红木产品合格证”。“新国标”的严格执行便利了红木家具消费者识别,也便利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监督。通过国标体系的应用和推广,东兴红木生产加工企业增强了诚信守法意识,整体提升了红木产品质量和品质。
3.加强政策引导。红木产业是东兴的支柱产业,东兴市政府高度重视红木产业发展,近年来,围绕红木产业发展,东兴市加大了宏观调控和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红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建立了由企业主导、部门监管、政府推广的红木品牌创建工作机制,对东兴规模以上红木企业全部纳入机制成员单位,从红木产业转型、红木文化打造、红木品牌培育、红木产业融合等方面对红木产业制定了具体措施,为东兴红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支撑措施。
(四)配套体系初步形成
东兴依托红木原材料进出口口岸城市和红木加工生产基地等区位优势,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覆盖了红木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口,红木半成品精深加工,红木制品精准营销,红木出口与国际贸易,红木鉴赏与收藏等领域,并初具产业规模。与此同时,红木产业相关人才培养、红木产业电子商务、红木产品质量监测、红木文化旅游等配套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1.强化人才培养。东兴依靠其产业集聚优势和红木国际贸易,吸引了大批红木设计、雕刻、打磨等方面的优秀技师外,2013年6月,东兴红木商贸城暨红木文化院揭牌成立,2014年3月,东兴红木企业实训基地正式授牌,东兴依托红木文化学院和红木企业实训基地,加大了红木产业技术人才的本土化培养力度,红木加工生产、红木营销与导购等人才培养将实现规范化和批量化。
2.推广电子商务:永丰、雅越等红木生产加工企业在淘宝、天猫等在线平台进行网上营销,“东兴红木商贸城”在线交易平台也于2016年5月正式上线运营,目前,该交易平台已进驻本地红木企业30多家,顾客可在线询价、下单,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在线投诉受理实现对该平台营销和产品质量等情况进行在线监管。
3.强化品质保障。2012年12月,中国-东盟(广西)红木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在东兴挂牌成立,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红木检验检测机构,也是广西首家红木专业检测检测机构。入驻东兴的红木加工生产企业主动委托该检测中心对加工生产的其产品进行检验检测,经鉴定检测合格后上市,此成为东兴红木产业企业的约定俗成的行规。此外,东兴红木产业成立中国—东盟(东兴)红木文化商会要求所有红木生产加工企业需通过红木专业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营销。
4.提升产业内涵。红木产业是东兴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东興市政府积极扶持红木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红木产销与红木文化和边境旅游融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中国-东盟红木精品家具品鉴活动、中越边境边关风情暨红木展销活动等,逐步实现红木加工生产与红木文化与边境风情旅游深度融合,对促进红木产业转型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7年,东兴红木商贸城接待游客达到20万人。
5.深入发展研究。东兴红木商贸城、中国-东盟(广西)红木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红木文化院等单位聚集了一批红木专业人才,其中许多红木专业人才和企业家是民主党派人士或政协委员,他们对红木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并通过政协委员的提案或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方式,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近几年,东兴市围绕红木产业发展形成了十余份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了十余份红木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其中,《东兴红木暨边境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得到自治区高层领导肯定,并作出了批示,对红木产业政策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东兴红木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管理水平粗放。虽然东兴红木产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东兴红木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红木企业大多为来料粗加工或半成品打磨等,仍相对处于较为传统的仿制和初级制造阶段,加工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较低,且能源资源消耗偏高,产品品质整体不高。东兴红木企业大多以家族式管理经营为主,规模都普遍偏小,规模生产的红木企业(年营销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不到十家,且经营管理模式粗放,未能形成被消费者广泛认可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红木加工生产企业厂区面积狭小,有的企业甚至将加工生产区、销售区、仓储区、生活区混为一体,红木原材料、加工器械设备和生活用品混杂随意堆放,既不雅观,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二)产业配套有待完善。尽管东兴市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不断加大产额配套服务,然而,较之福建、浙江等地的红木生产地,东兴红木产业配套起步较晚层次较低,主要表现在:在技术人才方面,东兴红木产业界缺领军人物,也缺红木工艺大师,在营销方面,东兴红木产业仍以传统销售渠道为主,尚未实现“互联网+”等模式,在品质保障方面,东兴红木产品送检程序和检测结果尚未规范,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信任问题仍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在产业融合方面,红木品鉴、红木文化和边关旅游相关配套服务仍不完善,购物者大多不参与红木文化品鉴,品鉴者大多仅限于游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红木文化旅游精品路线。
(三)规划引导相对滞后。虽然红木产业是东兴的支柱产业,东兴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红木产业发展,但东兴市政府对红木产业规划相对滞后,2014年,东兴市政府才制定首份东兴红木产业发展规划,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红木产业处于无顶层规划发展阶段。此种情形下,东兴红木产业定位长期不明,产业配套服务因规划设计滞后而滞后,红木产业链条尚未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四)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因我国红木资源相对较少,大多红木加工生产企业其原材料依赖进口,随着红木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越来越稀缺,红木原材料价格逐步攀升,红木加工生产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进口原材料,而另一方面,红木产品消费群体相对较为局限,销售渠道也相对固定,这些都导致一个结果,即红木生产加工企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因此,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大多数红木生产加工企业需融资,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和贸易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红木企业的融资越来越困难,红木产业抵押贷款与房地产抵押不胜相同,融资手续较之其他行业更为复杂。虽然东兴推出的“助保贷”,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由于红木企业的规模与信誉等问题,银行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诸多顾虑,办理时间较长,通常难以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三、东兴红木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红木消费压力增大。近年来,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受国际总体经济形势走低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民消费相对趋于保守,高品质生活追求趋于理性,红木消费大多属于高消费或奢侈消费,其消费市场明显疲软。据红木行业商会有关统计数据,2018年东兴红木产业进口原木材料76吨,进口金额5.33亿元,进口量同比下降32%,进口金额同比下降47.3%。笔者在调研时了解,红木消费形势不乐观,红木加工生产企业对未来的红木市场信心不足,普遍收缩生产线,部分微小型企业甚至关门歇业。
(二)红木进口限制增多。红木树种生长周期长,国内红木原材料资源无法满足国内红木市场需求,大多数企业依赖红木原材料进口。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对珍稀树种进行出口管制,相继出台限制红木原材料出口的政策。巴西将黄黑檀等7种红木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马达加斯加禁止红木和其他珍贵木材出口,越南则对红木征收高达200%的关税以限制红木滥伐贱卖,此种形势下,红木生产加工企业在原木资源上被卡住脖子,在可预见的未来,红木原料进口愈加艰难,红木原料的可用量不断缩减。
(三)区域竞争日益加剧。起初,红木属于高消费或奢侈消费品,国内生产加工经营红木产品的企业甚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红木消费逐渐平民化,红木产品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红木消费市场的拓展走红催生了红木生产力的扩大,红木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浙江、山东、江西等地纷纷上马红木加工项目,并迅速抢占当地市场。与此同时,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传统的木材生产加工企业盯上红木消费市场这块蛋糕,转战红木市场,积极推进红木产业转型,这些地方的企业依仗原有的工业基础,迅速崛起成为国内的龙头企业。此外,越南、缅甸等原以出口红木原料的东盟和东南亚国家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发展红木精深加工产业,以期实现红木资源的利润最大化,红木产业竞争已进入区域化与国际化交织阶段。
(四)市场替代竞争激烈。当某一产品畅销时,同行必定想尽办法仿制该产品,而科技的发展使得仿制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与其他商品类似,红木产品也存在市场替代产品横行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归结于消费红木品质鉴赏是一门专业技艺,普通消费者缺乏应有的品质界别能力,而在高科技高仿真基础上的“仿制品”幾乎可以“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到位的品质品牌监管,红木商业市场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各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以假充真(如以非红木的硬木假冒红木)有之,以次充好(以劣质红木假冒优质红木)有之,以坏充好(断裂处用油漆涂抹掩盖)有之,以新充旧(用着色油仿制古红木)有之等,这些问题破坏了东兴红木市场秩序,严重戳伤了消费者购买信心,迫使部分消费者放弃购买红木家具产品而选择购买皮质家具或其他产品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红木市场,进而制约着红木产业发展。
四、大数据驱动下东兴红木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思路
(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红木产业是东兴的支柱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尊重红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尊重价值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层面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宏观调控,提升政府对红木产业发展的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形成政企合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促进达到稳增长、惠民生的目的,使东兴红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坚持创新驱动,文化引领。提升红木企业竞争力的最便捷路径便是推进企业创新实践和优化管理方式,创新驱动就是要去红木产业通过技术革新增强内在动力,从而提升红木产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文化引领就是要充分挖掘红木文化,充分发挥和诠释红木文化内涵,增加红木文化带来的附加值,实现红木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打造集红木产业与文化产业交融的产业集群。
(三)坚持提升品质,创建品牌。充分发挥红木行业商会的作用,引导红木企业自主进行品质检测,进一步完善红木产品检验检测与验证论证体系,提高红木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努力通过生产加工设备更新和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帮助和引导红木生产加工企业创建和打造自有品牌,鼓励和支持红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多渠道、多方位开展品牌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红木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实现品质和品牌双核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四)坚持标准规范,健康发展。完善红木产品技术标准和规范,引导红木加工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和遵行技术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技术标准规范检测、验证等保障制度,加大对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的监管,积极推动红木加工生产企业生产标准化,积极落实红木产品品质可追溯等保障制度,提升红木产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
(五)坚持产业融合,配套发展。加大红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东兴红木产业基地,积极推进中国-东盟红木国家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红木进口、加工、销售、品鉴等专业配套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红木产业配套机制,积极促进红木原料、生产加工设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合理流动,激活红木产业链条活力,形成红木产业与配套设施及服务良性互动,实现红木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
五、大数据驱动下东兴红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措施
(一)提升通关能力效率,优化红木原料配置
1.完善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东兴口岸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东兴高速铁路项目建设,打通货物贸易最后一公里障碍;加快推进东兴综合保税区建设,深化综合保税区制度创新,聚力“保税+”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相关业务改革,充分发挥保税区政策功能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红木原料进入,培育和发展红木原料市场,补齐红木原料制约短板。
2.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成立由政府牵头、口岸联检部门等多部门组成的东兴红木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集研究问题,加强沟通和协调,共享有关信息,简化红木原料和产品出入境审批手续,实现快速验放和便利通关。加快推进电子识别通关系统建设,尽快落实“一站式”通过检查模式,提高通关效率,有效降低红木原料和产品的通关成本。
3.强化红木资源合作。由政府商务部门牵头加强与红木产地国家和地区的商贸谈判沟通,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形成红木商贸优待备忘录。同时,鼓励东兴红木加工生产企业与红木产地国家和地区的原料企业或林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发挥红木原料、资本、技术及管理等各种优势,或可在红木原料地进行初加工形成半成品再经口岸入境国内,规避红木原料出口限制问题,从而保障红木原料的稳定、可持续供应。
(二)加强行业共谋合作,承接红木产业转移
1.引进优秀工艺技师。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工艺技师(特别是红木雕刻)是红木企业至上瑰宝。近年来,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红木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趋势明显,红木行业内的设计、雕刻工艺技师流动性加大,承接东部沿海区域红木产业人才转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做大做强东兴红木产业的重要措施。要制定和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形成宽松、良好的人才聚集环境,及时把握时机,吸引浙江、江苏等地的优秀红木设计、雕刻工艺技师在东兴安家落户,满足东兴红木产业发展对人才要素的强烈需求。
2.引进先进加工工艺。浙江、江苏等地红木企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在电脑设计、电脑描图、电脑自动雕刻、一体烘干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红木加工工艺。浙江、江苏正是依仗上述先进的加工工艺在红木产品品质上一直领先。东兴红木产品品质要实现质的突破,需引进先进的工艺,可以尝试通过政府、企业和红木商会三个渠道与之进行合作对接,快速提升东兴红木工艺水平。
3.承接企业项目落地。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有关部门连同红木企业到浙江、江苏等红木产业先进和发展成熟地区考察招商,大招商招大商,积极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通过举办展销会、交易会、推介会、客商座谈会等形式,宣传东兴红木产业发展前景,将有实力、有影响的红木企业引进东兴。
(三)融合民族文化内涵,助力产业品牌攻坚
1.提升红木文化内涵。鼓励东兴红木企业通过型、材、艺、韵等多方面深挖红木文化,发挥红木文化价值内涵,树立红木文化企业标杆,生产出更多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和时代特点的红木精品,鼓励东兴红木企业举办红木文化研讨会,邀请红木领域领军人物参加研讨,鼓励东兴红木企业积极参加红木艺术品鉴、工艺创新交流等活动,整合东兴红木精品展览馆、博物馆资源,提升东兴红木文化内涵,做大做强中国-东盟红木文化跨境交流会等品牌。
2.加快红木艺术创新。积极发掘民族特色技艺,鼓励红木企业在设计、雕刻、描图等方面紧密结合民族风情和时代特定,结合民族技艺和现代工艺,融合民族文化和现代艺术,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开发兼容多种优秀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的红木精品,助力红木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东兴红木产业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3.打造红木区域品牌。实行品牌战略,积极帮助和引导东兴红木企业立品牌,合力打造几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东兴红木品牌;实行品牌经营,规范品牌管理,积极引导红木企业依法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依法维护红木制品的知识产权,鼓励东兴红木企业结合民族特色研发特色、高端、精致红木制品,大幅提升驰名商标数量,实现品牌方向性转型发展。通过品牌效应,打造高端红木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东兴在红木产业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加大产业政策扶持,优化产业营商环境
1.强化人才支撑。积极引进国家级雕刻工艺大师到东兴授艺,或者选送有潜质的当地雕刻技师到国家雕刻工艺先进地区取经,通过师徒传带,形成一批工艺水平高超的红木雕刻人才。广泛吸引文化、财经、金融、科技、网络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红木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大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物,培养善于开拓红木新领域,掌握现代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等复合型拔尖人才。建立与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开展系统化、完整化的在职培训,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大赛,评比技术能手,组织有实力企业开展扩地区及国际间人才合作交流,引导更多劳动力资源向全市红木聚集区流动并有计划的开展专门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红木工匠,强化红木制造的“工匠精神”,为红木产业打造出更多的精品提供保障。
2.强化金融支撑。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红木投融资体系,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入机制。针对红木原料多从东盟国家进口的特点,以建设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試验区为契机,加快离岸金融结算试点。加快推进东兴沿边金融改革,在东兴市加快建设沿边金融改革实验区,在红木行业率先取得实际成效。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红木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引入金融机构探索适合行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开展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融资租赁和联保联贷等业务。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开发红木产业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入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迅速做大做强。继续完善进一步修改完善东兴市红木企业“转贷通”管理办法,使其更具有操作性,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造成的对红木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针对红木产业特点,研究通过“惠企贷”平台给予支持,切实解决红木加工产业融资难问题。
3.强化商贸支撑。建立健全红木产业市场要素,完善市场经营、运输物流、交易环节,推动创建红木产品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升专业市场交易品质,健全市场经纪、评估鉴定、保险、担保等中介服务机构,为构建竞争有序的现代化红木交易市场提供充足保障。加快推进以红木商贸为主导的临城市道路、广场建设项目建设,在红木产业发展聚集的镇、街和工业园区,全面提升红木商贸平台承载能力。为保障红木原料从越南等东盟国家顺利进口,在红木领域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4.强化土地支撑。对在全市重点规划布局的红木产业区投资建设红木产业项目以及原有红木企业扩大再生产,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以红木产业为主导的临城市道路、广场建设项目,为红木企业提供自身功能需要以外的广场、屋顶平台、通道、绿地等公用设施或用地的,在符合规划、消防、交通、环境等要求的前提下,可允许适当增加建筑面积。对红木加工项目以实际征地成本为出让起始价底价挂牌出让土地,如实际征地成本低于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的,以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为挂牌出让起始价。鼓励进驻工业园区的红木企业利用空地、绿化地新建及老厂房翻建加层,实行“零增地”技改。对进入东兴市投资建设的红木加工项目,采取“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最高最快地办理各项与用地和建设有关的审批和办证手续、程序。
5.强加交通支撑。加快推进东兴—谅山(越南)—河内(越南)、东兴—爱店、东兴—水口等高速公路建设,提高公路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打通东兴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国际运输大通道。加快推进湘桂铁路南宁至东兴段扩能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大幅提高来东兴客流量。积极发展左江黄金水道建设,尽快实现东兴1000吨级船舶直通粤港澳,提升南宁(宋村三江口)至龙州巷道以及水口河、平而河等国际巷道等级,形成北达南宁,南至广州、香港等的水路通道,降低红木产品运输成本。加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市区内道路建设,便于红木原料运进、客商参观以及货物运出。
6.强化能源支撑。在红木产业快速发展,并逐渐从传统家庭作坊式向集群现代化方式转型升级后,局部的电力需求迅速增加,部分原有10千伏中压线路将难以满足负荷增长需求,要结合红木产业项目布局,适度超前开展电网设施建设,增强配电网防灾减灾和综合保障能力,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使电网在供电能力、供电可靠率、电能质量与服务质量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满足全市红木产业发展需求。
六、大数据驱动下东兴红木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探索
(一)融合“互联网+”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契机,积极推广“互联网+红木”经营模式,整合优化红木购、产、销体系。鼓励红木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跨境货币结算,规避红木原料进口限制。尝试引入消费者换联网自主设计、自主下单订购等“一站式”体验参与的营销模式。
(二)融合边关旅游产业。科学规划旅游线路,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东兴边境风情和红木制品赏玩性,合力设置红木旅游黄金线路,将东兴旅游的行、游、住、食、购、娱注入“红木文化”元素,营造东兴“红木文化城”旅游氛圍,统筹推进红赏鉴暨边境旅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打磨东兴红木商贸城的旅游品质和价值,将其打造成集红木设计体验、雕刻艺术欣赏、红木文化品鉴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和商贸中心。
(三)强化培育技术合作。积极参与与国外先进农林技术国家和组织的合作,在红木树种良种选育与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进步。在红木树种繁育与栽培技术上,强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科研组织合作,携手解决技术难题。加快珍贵红木树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现种苗生产专业化和基地化。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发挥其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加强高效栽培技术和立体经营模式的研究,缩短珍贵红木树种生长周期,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科团队建设项目:“大数据红利驱动下东兴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发展与创新探讨” (项目编号:FCGXK2019YB01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