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资源 提高写作素养

    束会琴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我们是否从每篇课文中挖掘了写作的素材?是否把每次的阅读与习作相联系,从而去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了呢?平时许多老师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阅读课就是分析解读课文,弄懂课文,所以阅读教学一直陷在比较烦琐的内容分析和细嚼慢咽上,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读写合编”的思想,导致学生学了很多优美的文章,读懂了很多深刻的道理,知道了很多问题的答案,却依然不会写作文。

    其实教材就是学生精神营养的来源,是语言学习的范本,因而用好教材非常重要。就此,我来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利用文本挖掘写作素材。

    一、观察形象的插图,描一描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如《走,我们去植树》一文中的两幅图——植树的场面和绿色的森林。有些插图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或者没有细致的描写。这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描写一番。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中的题头照片,课文中只有一句“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具体的风光没有描绘出来。学习课文后,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宽阔的马路、马路两旁的高楼大厦、街心公园来描写,并提示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或运用文中的一些词语来写,这样学生脑海中的迪拜街头风光就更具体化了。

    二、品读优美的词句,写一写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就是要让学生把句子读通读透。然后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不断积累、丰富词汇量及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如我在上《天火之谜》一课时,课堂教学中就让学生把自己觉得精彩的词语收集在本子上;在上《黄山奇松》一课时,就当堂让学生背诵描写黄山奇松的优美句段。这些积累训练让学生通过熟读、抄写等手段,当堂就完成了对课文好词佳句的积累,训练了学生的识记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为写作提供了最基本的语言材料。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训练,可以让学生运用其中的重点词语造句或运用句中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等,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阅读典型的段落,仿一仿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显然这里的“举一”就是凭“例子”示范;“反三”就是让学生仿照“例子”进行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段落,这些段落往往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在学习这些段落时,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些典型段落的结构、写作方法、写作的顺序,领悟作者融入的感情,并认识到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清楚的,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执教《莫高窟》中描写彩塑一段时,我先让学生找到中心句,再找到中心词“神态各异”,体会其意思;然后找到群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再找出个体描写的句子进行朗读。最后我让学生运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写法,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同学们的课间活动。这样针对性很强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四、想象文章的空白,补一补

    许多课文都有留给读者思考空间的地方,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句子,给学生充分想象的活动空间,借此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例如《三顾茅庐》的第一自然段写: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但都没见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我让学生想象:刘备前两次是如何去拜请诸葛亮的,最后结果如何?如果你是刘备,你还会再去请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想象讨论,学生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诚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發掘了写作的素材,真可谓一举两得。

    再比如教学《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当阅读到“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我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彭德怀在想什么?他会在心里对他心爱的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并让学生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一联想到前文中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的点点滴滴,同学们心潮澎湃,都被感动得默默流泪。

    五、感悟深刻的主题,练一练

    在学生读懂全文后,我们就可以随机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呵成,既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又在训练中锻炼了写作的能力。比如,在执教《生命的壮歌》一课后,我用文中的插图再现那些抱成团的“蚁国英雄”、那些搭建“生命桥”的老羚羊,让学生面对他们,说说此时此刻心中的感动,并写下来。有了前面内容的情感基调作铺垫,学生此时情绪激昂,文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在学生的笔下流畅地倾泻着。此时的训练好比一根火柴,点燃了学生胸中熊熊燃烧的火焰。

    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是成功佳作的源泉,只有通过大量读写训练,学生才能不断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写作的养料,在习作中找出一定的技巧,探索出成功写作的捷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