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开启大学生素质教育新途径
石晶+于杰+马卓
摘要: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依托。然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提出整改措施,主要通过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搭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完善高校创新创业考核体系,进一步推动高校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72-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生产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与日俱增,而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日趋减少,这使得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断扩大,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1]
一、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转变,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创新资源重要源头,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特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因,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求职中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在新常态下顺利发展的科学途径。青年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大学育人理念为指导,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部就班地推进创新创业,才能为推进教学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保证。[2]
(二)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创新创业教育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未就业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即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大学毕业生求职困难的有效保障。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的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仍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学校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而且与其他专业相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乏有效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形式,这些都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有的高校甚至缺乏相应的教材,教学方式也多采取讲座、远程等,与其他课程相比,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明显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先天不足
创新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课程必须要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但是深度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大多不是企业家,在创新创业理论方面可能具备一定水平,但在具体创业实践方面先天不足,甚至完全是理论派,不但没有自己创业,而且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让一批完全和企业脱节的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创业方向的客观把握能力,甚至不具备创新基础。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高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侧重理论教学,重视课堂授课、考试考查等,而对实践操作能力方面要求偏轻。虽然各高校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展了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了一定时间的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但由于实践教学内容落后,培养模式单一,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育科学体系,割裂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降低就业竞争力。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策及路径选择
(一)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创新创业理念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实现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3]首先,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创新意识和培养创业精神;其次,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开展座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使学生了解创业者的经历,借助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操;最后,形成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社团或团队为具体组织形式的实践群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
(二)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教育模式
创新性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的保障。加强和改善教师队伍建设,贯彻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将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创业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开发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品德高尚、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实践导师,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教学的高效整合,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突破常规的复合型人才。
(三)运用创新创业实践载体,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高品位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知名企业校园行、创业设计竞赛等实践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文化、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4]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实现创新创业学分制建设
创新创业学分是指学生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学科竞赛、学术活动、科技创作、技能训练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经专家组评审,确定给予的学分。[5]创新创业学分制度的建立规范了考核标准,量化了学生的创新成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的评定和管理提供了管理规范。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必将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因而,创新创业学分制的实施对于学校评价指标的制定及学生自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与时俱进,运用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大学生就业方向,缓解就业压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 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5).
[2]李长熙,张伟伟, 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 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4).
[3]万森林, 张平.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
[4]许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_项目参与式 创业教育[J].学术论坛, 2011,(9)
[5]王恩德.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开 发研究[J].科教文汇, 2012,(28).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