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区域性无缝学习空间的几点思考

    刘志红

    【摘要】随着计算技术及电讯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和学习的物理空间将与信息空间得到完美融合,高职教学方式将发生改变,在目前地方性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教学资源、缺乏“双师型”师资、缺乏专业实践实训场地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区域合作学分制”管理模式、引入MOOC、微课等,以求得到部分解决之路。

    【关键词】无缝学习、学分银行、MOOC、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信息技术及移动网络、智能手机、ipad、掌上电脑等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等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随时随地进行智能化学习成为可能,各种网上学习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及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的兴起为多样化的教学提供便利。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均属于网络教学范畴,是数字化的学习、电子化的学习、网络化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突出学习的灵活性和互动性。虽然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但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是教学改革的趋势。

    一、无缝学习与无缝学习空间

    “无缝”就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媒体之间、内容与媒体之间没有距离,这样的环境,学生可以随手、随时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各种讯息,随时、随手可进行互动。“无缝学习空间”一般指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媒体参与的教学课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理空间将与信息空间完美融合。所谓“无缝学习”,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媒体之间、内容与环境之间,没有距离障碍的学习互动,这种技术和教育交融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教学的连续性,被称之为“无缝学习空间”。它把传统观念中学习的作用尽可能的最大化,使得学习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而尽可能得到一种最大化了的学习效果。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并且能够根据学习者所处的实时情境和学习终端的特性,为其提供不间断的学习支持,使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

    随着IT技术及电讯技术的进步,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将无缝融合,形成虚实结合、无处不在的信息空间,这使得构建无缝学习环境成为可能,学习及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将越来越容易。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基于各种可用设备获取所需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现实,即通过网络通讯技术构建的信息化电子教学空间与传统形式的实物教学空间(如课堂、图书馆、图书、音像资料等)相融合形成的无缝学习环境无处不在,学习与生活、工作融合在一起,当学习者遇到任何实际问题需求,可以得到随时、随地的支持。但我们也要看到,移动学习只能作为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形式,它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础的。

    二、构建高职无缝学习空间的思路

    1、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根本

    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根本,高职学生大部分不善于学习,没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且课堂教学范围需要扩大,要与信息空间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师施展个人魅力的空间,是展现教学艺术的舞台,更是学生思想升华的殿堂。通过传统的各类教育,让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课堂教学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产出对教学需求的满足程度。课堂教学有效性既讲究教师课堂上的行为,又注重教学的过程、原理、以及有效教学。教学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在有限时间内学生习得教师所教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责任心、态度和教学能力,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尊”。

    2、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在无缝学习空间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素有“第二课堂”之美誉,是课堂之外师生最为重要的学习场所,承担着支撑学习研究的重任。图书馆是以提升学生学习、辅助教学和科研为使命。信息技术条件下,现今的图书馆既包含实体环境,又包含虚拟环境,在这学习共享空间中,图书馆创建了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了信息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的虚实相结合的无缝式互动平台,是一种促进学习、协作和研究的全新服务模式,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新阶段。

    高校图书馆需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以适当的方式将图书馆各项服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研究、社交、网络、移动等环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学习中,使图书馆服务围绕在学生周围。服务内容不仅要包括知识信息推送,还要包括有专家指导、交流互动、协同创作、场景模拟等一系列活动;服务效果达到随时随地以任何知识信息服务于任何学生的理想状态,以最大化地融入、方便学生为原则,促进学生进步。

    3、创建学分银行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目前高职教育普遍的最大困境仍然是缺乏教学资源、缺乏“双师型”师资、缺乏专业实践实训场地等,而“学分银行”的管理模式能为此提供一有效途径。“学分银行”是使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方式获得并存储学分,从而实现学生按需学习,终身学习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包括灵活与开放的入学制、转换制、学分制、课程制、学制以及评价制等在内的弹性学习与教育的制度安排,其中学分制和课程制是主要标志。虽然目前对于学分银行的制度或执行上还不能完全实现,但学分银行为我们指引了改革的发展方向,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能力及其他因素自主选择院校、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自由学习。

    沿着“学分银行”的模式的思路,目前执行“区域合作学分制”完全有可能,高校园区可以根据制度或协议实行项目分工负责制,以便分散在各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对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单个个体的独立教育资源属性得到扩大,上升为区域性,形成教育联盟,是跨界、融合、创新的教育。如各校的设备资源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配置,得到共享,已经得到设备支持的职业院校无须因设备不能充分利用而苦恼,尚未获得设备的职业院校也无须因暂时缺乏必要的设备而烦恼;再如,各校的课程资源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重新配置,可对区域内高校学生开放,质量较高的课程可以被更多学生选修的机会,一些开设确有困难的课程也可暂时得到缓解。

    4、开放实验室、实训室

    实验室开放是指各类实验室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设施等资源,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条件。

    实验室开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内开放,既对本专业师生开放,也对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师生开放,二是对外开放,即对社会各界开放,包括区域内各类高校学生的开放。实验室开放不仅有利于知识结构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发挥实验室的规模效应,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实施。而且可以补充实验教学中学时和内容的不足,或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课外科技活动基地。

    5、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多年实践表明学生在课余闲暇时段非常乐意从事各种文娱体艺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我校学生除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特色鲜明、意义深远、形式多元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结合专业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大赛、礼仪大赛、旅游知识大赛、主题日活动等,在一系列融实践性、科学性于一体的职业技能大赛中、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得到各种实际锻炼,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活跃校园气氛,从中我们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学生精神风貌得到提升,反过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拓展了教学效果,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鞭策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6、开发利用各种辅助教学平台

    要实现无缝学习空间,不能不关注当前网络教育的三个热点: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微课、翻转课堂。

    Mooc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就是网络教育联盟,更加开放,mooc迫使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纵向整合转化为横向整合,是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以庞大的规模和校园分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人生战略在网络上选学各类课程,将来还能获得各种不同的学历和学位证书。

    “微课”实际上就是把课件简微小化,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微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常以网络视频、动画等的形式出现。“微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当中以人为本,是为适应零碎学习时间而产生的,让学习者比较容易掌握知识的规律。微课提高了学习效率,不容易产生学习疲劳,让学习不再成为痛苦的事情。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微课让学习不断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微课符合多终端无缝学习环境的需要,保证在智能学习终端上处处能学、时时能学。

    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的颠倒安排,是学生先入为主的启发式教育,即教师创建7到12分钟的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的教师讲解,回到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和开展讨论。这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课堂教学设计围绕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主导者,只要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

    7、创新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

    在无缝学习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信息空间教学相互联系紧密融合,新课堂中的评价体系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评价应该由专家、学者、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学习行为的跟踪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参加讨论的情况、聊天室的发言、请教和解决问题情况、网络课程学习情况、利用资源的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三、构建高职无缝学习空间的反思

    微课、微博等网络教育作为个性化的教学工具,并不是适合任何人、适用于任何环境的,不提倡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用网络教育进行教与学,网络教育作为一个辅助教学工具,对于在校学生我们仍要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无缝学习空间中学生学习的空间性加大,老师监督、指导减少,需要学生更高的自学能力。学生能自主学习、要有学习的自觉性、有坚强的学习毅力、能抵御网络的各种干扰。对一部分没有良好的自觉性的学生,会起到反面效果。因此,使用网络教育的前提是学生要有高度的自觉性。

    另外,基于信息空间的智能终端的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和技术还不够成熟,软硬件条件不太完备,学生信息素养及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优质、系统的教学资源不多。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 [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6月

    2、卢志国.“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创造大学的无缝学习环境” [J]《图书馆学研究》 2009年12月

    3、卫才友.“构建无缝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J]《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4月

    The Reflections of constructing a seamless learning spa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zhihong

    (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 Ganzhou jiangxi 341000 )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s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he Physical space of the learning and the Information space will integrate.Teaching method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change,now we lack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venues。In order to change the situation,Wewill Introduce " Credit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 、MOOC and micro-lesson。

    【Key Words】Seamless Learning、Credit Bank、MOOC、Micro-lecture、Flipped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