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在教学中生成“行知”智慧
杨国雷
内容摘要:伟大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可以明智,即使自己的智慧更加丰富和明朗,可以用更为理智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继而强化自身的思想境界。尤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们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只有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学生们才能进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当中,明确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事迹,使行动与知识达到历史的统一,进而生成属于自己的“行知”智慧。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读史明智的角度,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生成“行知”智慧的策略。
关键词:读史明智 初中历史教学 “行知”智慧 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生成“行知”智慧,教师要尝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读历史,培养其利用历史时空的观念去看点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其历史核心素养。同时,教师也应该完善历史教学内容,以生活化、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代替以往陈旧的案例,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系的兴趣,继而为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读史明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有针对性的读史学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从丰富的史料记载中,获得全新的知识架构;在生动的史料讲述中,寻找到与历史人物的共鸣。这些内容都是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和演绎,学生们通过有效的吸收,可以更明确客观地看点历史问题,并从中获得相关感悟,对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讲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
(二)有利于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初中历史教材中,除了大量的史实资料之外,还收纳了大量的历史观点和历史数据,对于史实的评价有正面的同样也有已经纠正的负面的评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通过真实感触,能够对一些历史的经验教训有一个明确的评价, 如近代史开端时期,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百姓这一时期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学生们通过正视这段历史,了解到当时统治者的不作为以及昏庸的决策,能够深深意识到如今处于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并反思“落后就要挨打”的这一亘古不变的定理。历史书中很多史实的存在,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树立一个正视历史的意识,对于引导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来讲具有极大的价值。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具体深入,初中历史的教学,是帮助学生积累历史学识、开阔视野、树立正确历史观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课堂的参与者以及知识的学习者,更是见证各个时期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到结束的主体。因此,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对史料进行解读和分析,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其尝试站在帝王、学者等多冲历史人物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强化自身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来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1]。
(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视角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经历有效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之后,学生能够更为客观科学地看地历史知识,并对同样的历史事件进行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以生成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历史,针对历史材料中古代帝王修建大运河和长城等事件。从正面的角度来件,无论是大运河还是长城,对于现世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不仅作为美景奇观带动了经济发展,而且也因为这些景观使中古受到世界的瞩目和尊重;但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看,运河和长城,都是依靠人力一砖一瓦建造的,耗时长,使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讲痛苦大于享受。学生站在不同时空多种视角分析同样的历史事件,得到的结论也各有差异,这对于拓展学生历史视角、帮助学生提炼总结历史观点来讲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读史明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生成“行知”智慧策略
(一)知识决定行动,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最早提出“知”与“行”关系的是王阳明,其强调知行合一,即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性。然后经过岁月的演变,陶行知也在其教育教学理论当中,提出了知与行的关系,认为教师行动的改变,能够引导学生思维的变迁,即教师摒弃传统的历史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用一种全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来,感知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专题,注重历史生活化的教学,继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是教材,依据教材中对于战争评价的视角,并结合一些战争视频史料,让学生能够深切意识到当时中国的国情、鸦片战争的后续影响、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林则徐的伟大和无奈,以及如今对战争的反思。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先為学生播放能够深刻还原当时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对当时战争的残暴以及真实的战争情况有一个深刻具体的了解[2]。然后带领学生们进入到这样的情境中来:
师: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的战报记者,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要对战争进行简要报道的时候,会运用到哪些关键词或者是从哪个视角来报道呢?
生1:看了这么多史料视频,我觉得鸦片战争首先是残酷的,而且也是屈辱的。如果我是战报记者的话,我会站在普通百姓的视角来报道新闻内容,记录战争的凶残以及对人们带来的影响。
生2:我觉得生1的观点有些片面,战争当然是残酷的,但是如果仅从百姓的视角来报道战争是不够具体和深入的。在报道之前,我们应该了解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国际的形式以及我国的具体现状,调查战争爆发的源头,了解发起人、当时带领军队打仗的将领、中国统治阶级的态度等,在明确这些内容之后,才能更深入地形成系列报道,对鸦片战争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
师:生2说得非常好,在学习战争知识的时候,尤其对中国发展如此重要的历史内容,无论是扮演战地记者的角色,还是统治者或百姓的角色,都应该从前因后果全面分析战争的来龙去脉,并对战争的后续影响做出深入具体的评价,乃至如今再反思这段事实,大家也应该发出一定的感想。这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
由此,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史实资料,并对战争的影响以及国内格局的变化由一定的了解,而后让学生们谈谈如今身处在和平年代,重提旧事会有哪些想法,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将战争的过程阐述出来,从而加深其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率。
(二)释放行知智慧,因材施教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并不是将全部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设计适合的教学场景、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素材,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成长,继而有效贯彻落实陶行知关于“知”与“行”的理论。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适当做好必要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情况、学习基础以及思想态度等,根据学生试卷或课堂的反馈情况,设计有针对性、充满生活化的、适宜的历史教学内容,并利用问题教学法、情境带入法、活动教学法等将这些适宜的内容传授出去,从而让学生真正接受到历史知识和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3]。
例如在讲到古代史——明朝灭亡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即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背景和原因,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并从明朝灭亡的历史兴衰中总结出正负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而学生们在以前的历史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以前朝代灭亡的过程和影响,对于这次课程的学习,些许有些怠慢或认为与以前学习的套路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摒弃这种观点,利用兴趣引导法,引导学生回顾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历史典籍,并捎带观看一些影视剧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如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了新的政权,了解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对于明朝灭亡的过程也就通晓一二了。
(三)行知智慧,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基于读史明智的角度,想要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使学生生成“行知”智慧,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强化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建设。首先,初中历史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观点,严格要求自己,在业务上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得到反馈之后要立即对课程内容和历史教学素材进行更改、更新和替换,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获得最科学、最与时俱进的历史知识。其次,学校也应该为历史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和对外进修,形成教师群的合作关系,与当地的历史教师和专家分享教学经验、最新的教学成果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等,开阔教师视野的同时,也能整合最优质的历史教师资源,做好信息或资源的即时共享,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教师储备力量。最后,教师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体现在行动上,课堂上倾注更多的激情,尝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甚至创新更多有益的教学实践,从而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供坚实的保障[4]。
三.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想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强化历史思维,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读史明智,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多种多样的历史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问题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强化能力和思想建设,引导学生生成“行知”智慧的同时,为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蒙艳丹.读史明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成“行知”智慧[J/OL].学周刊,2019(31):54[2019-10-16].2019.31.045.
[2]柳彬霞.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浅谈读史明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成“行知”智慧[J].才智,2019(27):85.
[3]王兆英.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234.
[4]牛彦龙.浅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9):62.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滨江镇滨江實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