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布置的探索和思考

    沈燕瑜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校的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作为心理课的延伸和拓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形式和必备环节。本文从心理作业布置的问题和作用出发,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探索了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的布置形式和反馈方式,思考了未来心理课作业可发展的内容,以期提高心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2-0031-03

    随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颁布,各级教育机关对学生心理健康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最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形式。正常来说,一节心理课的流程包括:热身导入、主体活动、讨论分享、总结提升与课后延伸。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其实是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布置的作用及形式出发,结合我近年来的教学探索,对作业布置的实效性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意见。

    一、心理课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布置作业的意识淡薄

    课后作业作为教学流程中的一环,在语数英等“主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往往不那么重视。很多心理课教师并不布置作业,以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业负担。有些教师选择布置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但不要求提交作业。教师缺乏布置作业的意识,让学生失去了学以致用的机会,也让课堂成效不能有效地展现。

    (二)作业反馈和检查机制欠缺

    作业反馈是把作业中呈现出的信息和问题再次返回到学生的头脑中,以利于学生认识、改进和提高。有些心理教师虽然布置了心理作业,但学生作业完成后没有及时检查,或者没有适合的方式进行反馈评价,因而不能全面了解学生作业的成效及感受;学生完成心理作业的积极性也不断降低。

    二、布置心理课作业的作用

    (一)有效检验课堂成效

    心理作业有其特定的功能,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各种技能的形成,同时也是对心理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试金石”。比如在“探寻情绪的意义”一课中,我在课上要求学生探索每种情绪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课后布置了一个有关重新看待自己曾经经历产生负面情绪的事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一是检验学生是否真的认同了情绪的双面意义,二是让学生跳出事件,以第三者的身份去看待曾经发生的事件,加深对情绪双面意义的理解。

    (二)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有些学生比较敏感,不愿意与家长和教师直接沟通。心理教师作为“副科”教师,平时除了心理课外,跟学生的接触不是那么多。而通过心理作业,有的学生会将内心所思所想呈现在作业里,这是心理教师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真实情感及心理状态最合适的机会。另外,通过作业分析,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并对其私下交流或心理辅导。学生能够感到心理教师是他们的知心人,从而愿意打开心扉,接受咨询与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课作业的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是活动课,但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课堂收获,又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不仅能从多角度促进学生思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本人结合近些年的课堂实践和课后探索进行阐述。

    (一)调查类作业

    调查类作业分为课前调查作业和课后调查作业,根据不同的课程主题和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课前调查是在没有上新课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投入地参与活动。比如在上“我的学科兴趣”一课前,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感兴趣学科的特点和意义,我布置了一个有关调查各门学科特点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访谈相关学科教师、查询网络资料等方式,调查自己感兴趣学科的意义和需要的能力,以及与该学科相关的专业和职业等。在随后的课堂上学生对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课后调查是心理课结束后,针对课程主题,通过调查、评估等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课程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比如在上“走进心理学”一课时,为了了解学生对心理学的理解程度和期待,以及对心理课的期望和要求,我布置了一个关于心理学十问的问卷作业,内容包括“在你的理解中,心理学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心理学有哪些内容?”“你目前最想了解的心理學知识有哪些?”,等等。

    (二)故事类作业

    心理课很多时候会以故事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考,讨论故事所引发的意义,探寻故事背后的价值。我在作业布置中也采用了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和思考,主要有包括故事续写和故事辨析。

    故事续写即给故事开一个头,然后由学生编写故事的发展过程和结局,以了解学生对某事件的心态,促进其积极心态养成的作业类型。比如在“目标 前行”一课中,我布置了漫画续写作业,漫画主题是“背着十字架前行”,内容为每个人都背着沉重的十字架,但有人因为不堪重负,在行进途中不断砍掉十字架,最后面对沟壑时却因为无法跨越鸿沟而垂头丧气。让学生续写接下来故事发展的方向。

    故事辨析是提供一个两难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内容,以故事主人公的身份来分析当情境出现时,自己会做的选择以及原因,以此了解学生在处理类似两难情境时的心理和行为。在“合作 互助”一课中,我布置了关于“囚徒困境”的作业,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其中一个囚犯,面对困境会如何选择,理由是什么。通过对情境的选择和分析,让学生更加认识到要想合作成功,双方要制定大家都能遵守的游戏规则,同时要保证公平地遵守。

    (三)电影类作业

    一部好的电影会让人感动、深思、醒悟,带人经历世间百态,拨动观看者的心弦。因此针对某些心理主题的课程,课后布置学生欣赏跟课题内容相关的电影,撰写观后感,思考和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思想和道理,激励学生积极向上,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在上“逆境中反弹”一课时,让学生课后观赏《当幸福来敲门》电影,并针对电影的内容,写下自己的感触和体验。

    (四)扮演类作业

    角色扮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程内容扮演相应的角色,这在心理课上是一种常见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体验当事人的感受和思想,更能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想法。角色扮演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呈现以外,也可以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有更多的体验机会。比如在“亲情进行时”一课中,布置几个心理短剧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以“子女”“父母”等角色来演绎当亲子出现冲突时,双方应该如何用言行化解矛盾,将课上所学的沟通技巧运用到心理剧当中。

    (五)案例类作业

    案例分析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思考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果自己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会如何做。比如在“静待花开”一课中通过呈现案例:高一的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因为彼此座位的距离较近,接触较多,在不断交往中渐渐发展出了超过友谊的感情,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主人公,会做出怎样的行为,并思考自己平时在异性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与情感体验,审视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准则。

    另外一种案例类的作业则是以主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寻找相应的案例。比如在“遇见美好的我”一课中,课后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列出自己的优点,并用1~2个事例说明自己的优点。

    四、心理课作业的反馈与评价

    心理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认真评价和反馈,不仅显示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思考和关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投入,从而提高学生自愿参与作业的热情度及积极性。对于学生作业的反馈,目前我的主要形式如下。

    (一)书面反馈

    本学期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心理作业本,用于完成课堂布置的心理作业,并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封面,以显示心理作业的独特性。每次课后要求学生将作业的题目和内容贴于作业本中,并将答案写于作业本内。我通过学生的作业本给予合适的反馈。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以包容的心态给予鼓励和支持。比如在“描述自己理想的高中生活”的作业中,有学生认为高中生活的任务只有学习,提到自己对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自身的无奈,批判了社会的竞争机制。在反馈中,我首先肯定他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思维方式,鼓励其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同时我也提醒他,人若想在社会立足,除了学习知识外,还需掌握更多的社会技能,比如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沟通能力等。并鼓励他在学习以外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结交更多的朋友。在第二次作业中,我看到了该生对我之前回复内容的感触,他表示有一个人解答他心中的困惑和疑问,他感到很愉悦,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跟我沟通。

    对于想法比较消极的学生,我通过积极的语言去发现和肯定身上的优势和能量。比如在“写出自身优点”作业中,有些学生写自己没有优点。我根据前几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他的优势,并给予他积极的评价,如“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你的想法很独特”“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你是一个乐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等等。让学生知道,在他人的眼中,自己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优点。

    书面反馈是我运用最多的反馈形式。我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很重视教师给他们的反馈。有些学生对于教师会给予那么多的评语感到意外。有些学生表示,教师的评价给了他不一样的启发。书面反馈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心理教师的用心,也能让教师看到学生在心理课中不断成长的轨迹。

    (二)口头反馈

    针对如表演类的作业,我更多的是采用口头反馈的形式。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我以理解、尊重、真诚的心态给予反馈。比如在亲子矛盾心理短剧中,我肯定学生对每个角色的用心对待,对于他们能将课程中掌握的技巧运用到短剧中的行为表示高度赞扬,对于其中存在的瑕疵表示理解和鼓励。

    五、心理课作业布置的未来发展

    对于心理课作业的未来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更深入地去展开。

    (一)开发多样作业类型

    心理课活动形式和技巧多样,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可以借鉴心理课的活动形式,开发更多的作业类型。除了上述作业种类,还可以将心理咨询的技巧融入作业内容。比如设计对话类作业。心理咨询技术中有合理情绪疗法,其中最关键的辅导技术是发现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對此教师就可以在作业中设计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让学生自由发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从而矫正自己的认知。又比如在焦点解决技术中,赞美是很重要的技巧,教师可布置如下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赞美练习,一个学生讲一件事情,另一个学生从中发现对方可赞美的特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赞美别人的意识,提升学生在寻常事件中发现自己优势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正能量。

    (二)拓宽反馈评价途径

    目前我在做的反馈只有心理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反馈形式单一,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未来的作业布置中,可拓宽评价途径。比如借助他人力量审阅作业,形式可以是采访其他教师,让学生拿着心理教师设计的评分表去采访其他教师并让其打分。也可邀请班主任、科任教师、其他班学生来欣赏表演类作业,并进行评分。一来减轻心理教师的压力,二来增强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总之,我对于心理课作业的布置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研发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作业,让学生把课堂收获付诸实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龙山中学,宁波,315312)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