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探讨
鲍澄澄
【摘? 要】现代建筑设计系统中的室内设计至关重要,其对于建筑整体设计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为了保证室内设计的效果更加合理,建筑整体设计趋向和谐,需要综合分析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论文重点分析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在详细解读两者关系的基础之上,明确一体化实现的根本途径。
【Abstract】The interior design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It can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building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effect of interior design is more reasonable and the overall design of architecture tends to be harmonious,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interior design and the overall design of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ior design and overall design of architecture, and 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 makes clear 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建筑整体设计;具体措施
【Keywords】architectural interior design; overal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rete measures
【中圖分类号】TU238?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3-0080-02
1 引言
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进程中,建筑室内设计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但是很多建筑单位常常将其与建筑整体设计区分开来,以至于基本的设计成效并不尽如人意,这对于建筑实际的利用成果产生了阻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建筑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之东西方审美意愿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建筑的整体设计发生了较为显著的转变,综合多种因素的考量,人们对于室内设计和整体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1]。
2 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的概述
2.1 建筑整体设计
建筑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其关系到人们的居住和工作,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建筑是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总称,借助于实际的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地利用科学的规律和风水理念等,创造出理想化的人工环境。建筑以及土木工程范畴中,建筑也被认定为兴建建筑物和发展基建的重要过程,设计重点是构筑和规划等,与审美意识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建筑整体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如建筑外观设计、建筑设施设计等,设计师应该充分地考虑项目的地形和环境,依照人们的实际审美需求进行初步的规划。建筑施工前,应该做好勘察和调查,将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促使建筑施工质量达标。建筑整体设计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方方面面的规划,主要是以满足人们的具体要求而落实的工作。
2.2 建筑室内设计
建筑室内设计重点是对室内空间和内部结构的设计,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们重点采取设计原理和户主意见进行整体风格的规划,让居住者真正地体会到理想化的居住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分析,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打造出舒适、绿色、富有美感的人居环境。通俗来说,室内设计主要是对室内空间的改造,是室内空间装修、家具摆放及结构的布局等,在相对有限的空间中融入设计师的思想,使得居住者可以获取更加理想的居住体验。
3 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的关系
3.1 两者的异同点
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之间存在着共同点,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均属于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加以分析,同时还应该对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和设备等进行综合化的考量,两者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具体实施设计方案时,两者应该具备辅助条件,以此才能有效地结合,实现更为合理的构思。室内设计和整体设计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建筑设计对于建筑结构和外观的设计过程,需要注重外部相关因素,以此才能更好地落实好整体规划,对空间设计提供有效的支持。室内设计属于在特定空间中进行的设计工作,依照客户的基本需求,在色彩和功能等多个方面加以改造。
3.2 两者的关联性
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间存在着明显的秩序关系,室内设计属于建筑设计的有效延续,在空间上的升华和改造是最为重要的点。建筑设计的基本功能和空间尺度等要素,能够对室内空间的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空间的档次。在现代建筑的角度上分析,室内设计能够反作用于建筑,整体设计在四面玻璃幕墙维护的建筑外观中可以渗透出室内设计的一面。建筑主体工程完工之后,现场若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往往会通过室内设计进行合理的补充,以此保证建筑物和室内能够有效地融合,让用户们的体验稳步提升。此外,建筑主体的空间构造和配套设施能够让室内设计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消防管位置和暖通风格等,需要注重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
4 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4.1 将室内设计合理贯穿至整体设计
室内设计人员应该在建筑项目整体设计时,与整体设计师共同探讨,为满足住户们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确保室内设计能够更好地贯穿于整体设计中。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设计师应该依照自身所学专业,通过合理的预判,分析可能出现的装修成效,为后续室内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2]。设计人员应该拥有专业素养,明确设计知识理论体系,对色彩、陈列物品等需要适时搭配。建筑整体设计通常会限制室内设计工作,设计师应该明确相关限制因素的存在,确保整体设计和室内设计相互结合,促使二者走向一体化,控制两者差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整个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将室内设计和整体设计的冲突加以磨合,进行合理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建筑设计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4.2 重视内外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影响
设计阶段,需要重视环境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专业人员应该结合项目的基本环境和气候特征等加以勘察和记录,确保施工过程更加的顺利。材料选择、施工时长等均与当地的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室内设计和整体设计应该注重环境的制约作用。设计师需要注重环境的影响力,无论是整体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需要根据当地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进行详细的判断,确定基本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征。只有将内外环境和人文环境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确保建筑设计成果更加的理想。室内设计中,应该注重建筑设计性质,设计师在着手设计时,需要明确住户的基本要求和想法,确保家具摆放和室内配色等符合基本的要求,能够与建筑整体设计保持一致。这是建立在人文理念基础上落实的设计规划。
4.3 室内设计师与整体设计师共同参与
建筑物的设计工作并非某一位设计师的任务,而是多位设计师共同参与“整改和优化”的结果。整体设计中,室内设计师也需要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与整体设计师共同参与到相关的事务处理中,依照初步的构想绘制出蓝图。建筑设计师结构构思的过程中,还需与室内设计师商讨最佳方案,从内部结构的实用性、科学性等进行适当的修正,以便维护使用者的最大权益。只有室内设计师和整体设计师同步落实相关的设计任务,依照两者的结构布局对家具进行科学摆放,明确色彩搭配的合理性,才能择优选用,以便及时敲定最佳的设计方案[3]。
4.4 合理安排设计工作的环节及工序
在具体的设计阶段,领导人员应该重视科学的规划,将不同分区进行适当的调整,促使公共区域合理地利用起来。施工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拥有特定的工作区,保证施工过程更加的顺利。为了让室内设计和整体设计同步落实,需要将场地清潔到位,同时还应该注重通水、通电、通路,安排工作人员将地基打好,完成有效回填。另外,在基础上将绑筋、浇筑、封顶等工序安排合理,严格按照图纸推进。防水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需要做完之后蓄水24h,同时做好保护层,最后将沉箱和面层落实到位。室内设计师还需重视图纸上的基本要求,针对水电管线的预埋管线在主体结构规划时进行合理的处理。当上述基础性的工作完成之后,室内设计师可以与整体设计师进行商讨,实现室内布局的改装目标,让室内设计和整体设计一体化的效果充分体现。
5 结语
论文对建筑室内设计和整体设计一体化展开较为详细的探讨,保证室内设计和整体设计能够有效结合,促使室内设计和整体设计的关系更为和谐,真正地建造出理想化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孙冰.建筑室内设计构件的锻压工艺与精细化设计——评《冲压工艺学》[J].锻压技术,2020,45(12):214-215.
【2】李紫微,李翔宇,李宁,等.基于节能和室内环境品质提升的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以南宁园博会园艺馆为例[J].建筑学报,2020(S2):95-99.
【3】张琳琳.树立建筑的整体设计观——室内设计师与建筑及各专业工种配合模式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