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助写,以写促读

    杨晓梅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重要环节,阅读理解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则是阅读的升华,我们应认真地利用教材中的范文,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丰富资源。本文是介绍我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相互融合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语文 ?阅读 ?写作 ?兴趣 ?能力培养

    阅读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写作则是获取知识的组织和应用。就二者关系来说,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巩固和练习。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抓好读与写呢?我认为:从读抓起,以读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来促使学生去阅读。

    一、加强读书活动,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目前随着教改的不断变化,小学生作文水平偏低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其作文的要求、形式不断地变化、升华,更重要的是:农村孩子们的阅读面狭窄,知识层次低,词汇贫乏,阅历浅……种种不利因素导致了目前的状况。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与老师共同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弥补语言、词汇的贫乏之忧加强阅读训练是唯一之途。读是写的基础。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有好的素材。而这些素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有了好的素材,老师再予以必要的写作指导,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我们又将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怎样指导学生认真地读好书,积累素材为写作服务呢?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读的训练,可采取多种不同形式的读,来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现在新改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有许多知名作家的杰作,都有令学生感兴趣之处,还包蕴了极其浓郁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读这些文章不仅能让学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同时对学生写作也是一大熏陶。当然,仅限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方面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在学生写作技巧上去揣摩求索。其次,在课余生活实践中,要注重学生读的训练,教师可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思想健康,有丰富内容的书刊、杂志、报纸、绘本等读物,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并定时或不定时地开展各种读书比赛活动,激励学生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养成摘抄优美词、句、段等好习惯。告诉学生读书积累写作素材,就像“蜜蜂采集无数朵花,才能酿出蜜来的”道理。这样持之以恒,天长日久,随着阅读面的扩大,知识面的丰富,积累的各方面知识多了,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可见,读为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写作指导,组织材料,布局谋篇

    写作是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的综合训练。丰富的词汇,良好的写作素材,对文章来说固然重要,但就它本身来说,组织材料,布局谋篇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叙述,真情实感的表达。因此,我在加强学生读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写作前我一定要求学生细读作文要求,确定选用哪些材料,明确作文中心内容。那么,怎样合理组织,写出一篇符合要求,有质又有量的作文呢?积平时教学写作经验,对于写人、叙事、写景的作文归纳如下:

    (一)写人的文章

    写文章离不开人物,怎样让所写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如何写活人物,大致要注意以下几点:(1)围绕文章中心选材。材料是为文章服务的。要想让所写的人的精神品质跃然纸上,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不同的事例所反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品质。例如,我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指出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英勇与敌人斗智、机智脱险等事例,刻画出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又如:《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作家王安忆讲述了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以“他对食物的兴趣、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个主题事例,生动展现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形象。(2)写作形式的多样化。材料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而写作形式的多样,则关系到文章写作上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直接或间接描写,各种修辞方法的描写和运用……使文章既生动、具体、形象,又使文章有真情实感,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我就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抓住动作、神态描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学生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又如《黄继光》一文中描写他牺牲前动作的词是:“张开、猛扑、堵住”。从这些词中,让学生感受到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才能真正品味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写事的文章

    记事是写好一切记叙文的基础,怎样让所写的文章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必须注意强调:(1)叙事要具体,不要东一句,西一句,让人看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叙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依次写来,才能让事情有完整性。(3)要有详有略。与中心内容相关的要详写,与中心内容关系不太密切的要略写,文章,要详略得当。(4)可采取以上写人的几种方法,与之相结合,使文章叙述有序,思路清楚,引人入胜。

    (三)写景的文章

    记叙文中,有一类写景的文章。景物指对自然界的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接触它,了解、观察、感受它,更要教会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要领。(1)立足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例如《乡下人家》一文,作者就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夏天秋天季节顺序,交叉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乡间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让学生自由朗读,抓关键句,读懂每个自然段并整体感知,体会乡下人家生活的独特与迷人。(2)抓住特征。写景物要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的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如《海上日出》这篇文章,作者巴金是抓住太阳的变化这一特征来描述的:①位置变化:“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②光亮变化:太阳从“没有亮光”到“发出夺目的亮光”。③颜色变化:“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可见海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感悟油然而生: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种种的写作技能举不胜举!写作的学问也是无穷无尽的。教学中,我尽量促使学生结合实践,反复仔细琢磨、剖析、领略、仿效,真正让学生从读中学写尝到了甜头的学生,把原先“作文,作文,人见头痛”的现象变为“读书,读书,文在其中”!

    三、注重作文評析,自读自改,互读互评

    在教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同时,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的修改和评析的活动中。传统的批改形式,教师改得辛苦,但学生受益不多,因为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去体会感受你所给予的评析。那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意放手,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自读、自改、自评与互读、互改、互评能力,在分析判断后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学习优点,避免不足。评论优秀作文时,既要让学生学习优秀作文的长处,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挑刺”,找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再加深印象,用饱满的情绪诵读自己写的文章,来感染其他学生的内心。评价较差的作文时,让学生用放大镜找“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准确的词语,一句精彩的句子,恰到好处的写作方法等,都值得肯定和赞赏。对于这些闪光点加以升华品读,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了。还能在班里形成争先恐后的竞争势头,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阅读是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而写作是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博览广涉,下笔如有神。以读助写,以写促读,真正让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完美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