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不舒服为什么要吃药?
刘铁陵
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常常有患者拿着处方不解地问医生:“医生,我明明得的是咽喉炎,你为什么要给我开治疗胃病的药?”这个问题,需要耳鼻咽喉科的医师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首先,患者口中的“咽喉炎”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慢性咽喉炎,而是另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咽喉反流。该病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上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胃食管反流的食管外表现。以咽喉症状为主的又被称为反流性咽喉炎。虽然它和一般慢性咽喉炎的症状很相似,比如咽异物感、梗阻感、痒痛、清嗓、声嘶、慢性咳嗽等,但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是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部,刺激损伤咽喉部黏膜并引起相应的症状。随着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这一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发现它的发病率很高,可占到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患者的10%,声嘶患者的近50%。甚至有专家认为70%左右的咽喉炎都是由咽喉反流导致的。
以往咽喉反流常被误诊为一般的慢性咽喉炎,并给予抗生素、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治疗。由于没有针对病因治疗,症状改善往往欠佳,甚至毫无作用,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造成患者较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近年来治疗思路因认识到了发病机制而转变:抑酸治疗联合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再配合对症治疗或辨证中医药治疗,患者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导致咽喉反流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第一,胃肠功能紊乱,特别是胃食管功能紊乱,如食道括约肌松弛综合征。第二,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精神抑郁紧张:引起胃肠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胃反流性疾病的发生。第三,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或鼻腔咽喉狭窄,呼吸不畅,胸腹压力增高,上呼吸道负压,从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
为什么咽喉反流会导致咽喉不适症状呢?
第一,咽喉部抗酸能力较弱:咽喉部黏膜缺乏食管黏膜那样的抗酸保护机制,对酸刺激敏感,多种反流成分可以对咽喉黏膜造成直接损伤。引起咽喉部黏膜的。第二,迷走神经反射:反流物刺激食管远端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反射性清嗓及慢性咳嗽,对声带黏膜造成损伤。
咽喉反流主要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咽喉反流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常见的有咽喉异物感、憋闷、窒息感、咽干、咽痛、咽痒、声音嘶哑、频繁清嗓、咽喉部痰多、鼻涕倒流、吞咽困难、耳痛等,甚至可能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如慢性咳嗽、哮喘等。部分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烧心、胸痛、反酸、消化不良等。电子(或纤维)鼻咽喉镜下体征包括声带充血和/或水肿、喉室变浅或消失、喉部黏膜弥漫性充血和/或水肿、假声带沟、杓间区黏膜增生、接触性溃疡或肉芽、喉后部炎、喉狭窄、喉部黏稠分泌物附着、咽部淋巴滤泡增生等。
咽喉反流怎么治疗呢?
第一,内科治疗。抑酸治疗加胃动力药物是最常用的内科治疗方法。抑酸药物和胃动力药就是患者所说的“胃药”,它们可抑制胃酸分泌和加速胃排空,从而减少胃酸反流进入咽喉部引起的咽喉黏膜损伤,一般抑酸治疗1~2周,同时配合对症治疗药物,症状即可有所改善,整个疗程一般需要8周或更久,因此治疗这类疾病一定要有耐心。
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咽喉属于肺胃,常见病因病机有肝胃不和、肺胃湿热、脾虚湿滞、气滞痰凝等。治疗从调和肝脾,疏肝理气,健脾除湿,清泻肺胃入手,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同时可运用埋针治疗及水针疗法,通过局部穴位及经络刺激改善症状。
第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在饮食方面尽量定时定量,避免睡前進食(晚餐与睡觉时间间隔至少3小时),避免过饥过饱;避免边吃饭边喝水(或喝汤),尽量增加食物稠度;避免进食甜食、高淀粉、高脂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避免咖啡、浓茶、巧克力、碳酸饮料及柑橘类食物摄入;减肥;不穿紧身衣;避免过度用嗓;调畅情志,避免焦虑情绪等。只有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第三,对于内科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反复发作,或因酸反流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持续存在,可考虑行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手术。但术前必须行食管及咽喉24小时PH值测定,证实有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存在。
通过以上的内容,您明白了为什么当您咽喉不舒服医生却给您开“胃药”了吗?当您出现持续性咽喉不适的时候,不要再自己盲目地吃所谓的“消炎药”了。当医生跟您啰嗦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和各种注意事项的时候,千万不要嫌麻烦,不要抱怨禁忌太多,真的是病情需要。对于咽喉反流性疾病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忌嘴在本病治疗中至关重要,一定要坚信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