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的相关探讨

    刘好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高,使得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也是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必须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水平,对于这一要求的提高,使我国的高技能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而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将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忧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策略。

    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相比其它国家较少,高技能人才越来越难培养,一些企业和单位不得不降低招人标准,但还是存在招人难的问题,所以,必须要重视培养人才的问题,加强培训机制,使我国在经济转型的方面有一新的突破。

    一、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基本准则

    为了培养出高技能的技术人才,首先就要制定人才培养准则,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成为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设备也在相继出现,如果在学校期间学会所有技术方面的知识,显然是不太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情,但是,任由技术怎么发展,都还是同一原理,所以,只有掌握基础的技能知识和技巧方法,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了,它主要可以处理一些工程类、医学类、教育类等一些复杂的问题,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计算机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必备技能。

    (三)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

    如今的社会已不同往日,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不仅仅是国家方面,就连在社会层面上外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的一些外企企业开始入住中国,如果没有较强的外语能力,会使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沟通障碍的问题,甚至连工作的资格都没有,从小学到大学都把英语课程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较强的外语能力,但是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而大学是学好英语的黄金阶段,所以,老师要利用大学这段黄金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为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中的生活不比在学校里,学生步入社会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来自工作或生活中复杂的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不对学生造成困扰,因此,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向学生提出一些社会当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活,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他们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社会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技术人才,必须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但可以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还可以协调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都不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所以,为了他们以后在社会中可以很好的发展,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就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拓宽学生知识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行业不单单只是行业内的知识,还涉及了大量的外行知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利用一些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量,成为一名多方面人才。

    二、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分析

    高技能人才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高技能人才与他特定的岗位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说一位高技能人才离开了工作岗位,那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比如说一位电工,他在电工这个职业岗位上属于一位电工高级技师,与他的岗位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旦脱离岗位就不具有高级技师的资格以及技能了。二是技能人才对知识和经验的运用,高技能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但是只有一些实际的操作训练才可以让高技能人才真正学习到技能方面的基础知识。三是高技能人才与企业之间有着差别性,企业之间一些岗位和职责的不同,对高技能人才的标准和需求也不相同,这也是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因所在。四是高技能人才是随时变化的,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就渐渐不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了。

    三、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的发展策略

    (一)通过校企的合作优化培训

    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充分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育人环境优势来对学生展开培训,两者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实现一个双赢的局面,学校可以通过这次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节约培训成本,还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储备,做到有计划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改被动为主动,增强职工自身职业的竞争能力。

    (二)加强教学质量和能力培养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就得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时候就要发挥出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不仅课程内的理论知识重要,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也很重要,老师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联系一些实际的案例增加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地掌握基础技能知识,引导学生如何学会思考问题,使他们具有较强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早日实现教学目标。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两个能力,一个是信息处理能力,一个是社会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就是与信息打交道的能力,包括一些信息搜集、鉴别、使用和管理能力,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尤其是百度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信息处理能力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一个是社会交往能力,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人际交往,大学时代结成的友谊往往会终身保持,而且是人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际关系的基础。所以,大学里一定要有自己的圈子,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社會发展中很好地生存下去。

    (三)利用学分制优化考试管理

    学分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用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过去一些学校开设课程重复,即使同一个内容,也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资源浪费,而实行学分制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而且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使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学生可以不用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可以自行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考试是检测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以及检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考试过程中必须严格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力。

    (四)运用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无法实施。所以,学校可以采用发放教学金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不能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奖学金的评定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消耗学生学习兴趣,还会无形中打击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会使一些得奖的学生驕傲,有可能使其退步,所以,应该把评定的标准设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单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道德品质、基本素养、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能力、审美与表现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评判,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五)发挥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体现出这样两个词语,一个是“要我学”一个是“我要学”,这两个词语非常的相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上高中阶段的时候,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在读到高二的时候突然产生了厌学情绪,不爱看书,也不爱学习,老师与家长怎么劝说他都学不进去,于是最终选择辍学回家,在家呆了两年之后,幡然醒悟,他发现在家里他所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没有办法让他生活的更好,所以他就和家人进行商量说他要回到学校重新学习,但这一次他回来之后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完全不需要家长去督促、去劝说,他自己每天制定非常严密的学习计划,在他这样的计划之下,他考上了一个非常好的二本院校。通过这个例子,其实就解释了什么叫做“要我学”和“我要学”,前后两个阶段使这个学生产生了两个既然不同的变化,其实这里面就涉及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督促学生学习的时候,反而使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相反,学生主动地去愿意学习的时候,不用老师催促,学习效果也会非常好,这就暗中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师为主导,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要善于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去锻炼,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获得兴趣,获得能力,突出他显著的学习效果。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人才有了最新、最高的标准,在经济社会的背景下,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方面的能力。因此,学校要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可以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

    结束语

    人才的标准是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不能迷失教育方向,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培养出适用性的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