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的新闻采访技巧思考
宋晨曦
摘要:党报记者的新闻采访技巧对于提升党报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技巧性高的采访方式能够帮助记者深入采访主题,挖掘人物背后的重要故事,也有助于读者最大化地接受到记者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因此,党报应当注重培养记者的新闻采访技巧。基于此,本文以党报记者为主要讨论主体,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党报记者的新闻采访技巧。
关键词:记者;党报;采访
党报始终重视记者新闻采访技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因为党报记者的新闻报道常常以政府领导报告或是民生新闻为主要内容,并且党报记者时常肩负着向民众传达国家大政方针的职责,因此党报上的新闻不仅要求基本的时效性,对严谨性与准确性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一、党报新闻的特点
(一)党报新闻具备传统新闻的普适性特点
党报新闻在宣传党的执政方针之前,首先应展现新闻的基本形式,即新时代的党报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与公正性,同时,由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关于事实的报道”,因此必须具备时效性,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就将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进行相应的报道。
(二)党报新闻应当带有一定的政治性
党报是国家执政党建立的媒体,应当担负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职能,因此黨报新闻通常包含大量的时政信息,如领导入出席的重要活动、政府开展的重要工作等,一般涉及民生与社会两大主题,因此要求记者在报道时除了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特性之外,还应当准确地传达政治性含义,以便为人们提供相应参考。
二、党报记者在利用新闻采访技巧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摒弃不精炼不准确的表达
政治性是党宁房渐闻着重强调的因素,因此党报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当秉持着严谨性的工作态度,决不能为了提高采访的可观赏性而忽视了表达的准确性。具体来说,党报记者应当避免使用语义模糊的词汇,如“大约”“可能”“也许”等,并且记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关词语的运用,如“最大”“最小”等,这些词语属于限定性的表示范围的词语,由于人们很难在变动性较大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相应的衡量,因此一旦党政新闻中出现上述带有描述性质的词语,容易给民众带来一定的误解,不利于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此外,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应带入自己的喜恶与主观性评价。
(二)新闻采访过程中应适当避开有歧义的内容
避开歧义对于党报的采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新闻记者在采访与写作时,需要针对政策等明确性的信息进行准确应用与转述,因此需要记者在采访开始前详细做好政策的搜集与解读工作。同时,记者在发表评论性观点或文章时,应当坚定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起到引导舆论的实际作用,避免因立场模糊甚至错位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在采访结束的整理与写作过程中,记者在回看采访片段或是回听采访录音时需要对标点符号进行整理,尤其是政务新闻对于标点符号的运用有着严苛的要求,一旦标点符号运用不得当,就会造成语义与段落的模糊,进而影响新闻表达的真实含义,不利于相关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因此,记者应当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既要避开有歧义的内容,也要注重采访写作时的各项细节。
(三)新闻采访应当与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背景相融合
进入全媒体时代,读者可获取新闻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只要处在WiFi或数据网络环境下,网友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就可以实时进入互联网,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新闻资料,同时就各类新闻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专业的记者无法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因此往往需要现场的普通市民及时将信息发送在网上,充当第一现场的“发声人”,因此,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专业记者的权威性有所下降,其报道与写作权力逐渐被下放,尤其对于党报记者来说,其受制于媒体的定位,无法积极融入新媒体,因此会面临读者流失的尴尬境地。但身处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党报记者司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利用最新的技术辅助自己进行新闻采访工作,将自己的身份向“全能型”记者转变,例如记者可以将采访片段投放到微博、抖音等新型社交媒体中,一方面扩大自己的收看渠道,便于吸引读者的观看兴趣;另一方面,采访片段的流出也可以帮助受众及时了解政务信息,进而提升政务传播的效率。此外,在突发性灾害现场或是采访环境不安全的地区,记者可以启动无人机、航拍器等高科技通讯工具拍摄相应的报道画面,在保障自身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报道的真实性。
三、结语
党报记者的采访技巧对于党报的经营与运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是报社内领导层还是记者本身,都应高度重视采访技巧的提升,进而做出优质的采访报道。
(作者单位: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