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生态观视野下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胡李沁弘
【摘 要】艺术是人们日常的一种精神活动,不仅具有审美性,也是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传递着审美经验,而音乐教育正是建立审美经验的渠道。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音乐教育,它更强调教师、幼儿与音乐材料三者的相互作用,给予幼儿持续发展和发现自我的能力。
【关键词】生态观;幼儿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198-01
21世纪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两大生态保护的潮流:一个是自然生态的保护,另一个则是文化生态的保护。人们逐渐认识到,若不采取保护自然生态的措施,就会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1];同样,保护文化生态就意味着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要想保护文化生态,就要从教育入手,生态式教育俨然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生态观视野下的幼儿园艺术教育
生态式教育不同于“园丁式教育”,园丁式教育充分尊重和顺从幼儿自然天性,认为人的潜力像能源一样早已存在,只要引发、释放就能自动喷发;也不同于“灌输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是一种为适应工业化大潮而加速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1],学生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其自身心理生态结构遭到破坏,不仅失去了创造力,还污染了整个学习环境[1]。
生态式艺术教育重视学生智慧的发展。智慧不同于智力,智力是一种先天的心理能力。智慧也不同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与智力相比,智能不仅靠先天能力,还受后天的创造活动,经验作用等的影响。智慧包含的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信仰,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刻的思想和观念,智慧是这诸多要素碰撞之后合成的一种新质。
生态式艺术教育重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当作各种学科知识的融合,这为幼儿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供了机会。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艺术课程,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更为贴近生活,富有乐趣。把游戏的理念贯穿于艺术教育的實施过程中,老师在合理指导游戏的同时,融入课程内容。
二、回归生态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为了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唱跳跳,而是在于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并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审美享受,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表现的能力。
生态式音乐教育倡导教师与幼儿均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相互尊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幼儿与音乐材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儿童与音乐交流着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而这种理解和感悟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即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幼儿的学习来思考。
生态式幼儿园音乐教育强调以富有美感的环境、生活与音乐为载体,以游戏为手段,提倡教育内容有机融合,重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
三、探索“爱”——生态式音乐审美教育
最全面的爱是对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爱,而音乐正以它的方式表达这一人文话题。所谓“真”,即真理,“理”在于合规律,合逻辑。其一,音乐中充满着数理,比如音高、节奏等;其二,人对音乐材料合规律、合逻辑地安排,体现了人对生命、人生的追求。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都认为音乐有一种改变和拯救人的教化作用,可以净化心灵,这是音乐中“善”的体现。如果说“真”和“善”属于理性认知,“美”则来自人追求感性愉悦的本性。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大多数音乐活动追求正是感性愉悦的美,强调自然、真实。因此,基于“爱”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带领幼儿走向真善美的有效途径。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一项审美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往往是以好玩、新鲜、有趣为出发点,很难用审美标准判断音乐作品的优劣或音乐表演的好坏。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也是运动觉的艺术,几乎每位幼儿都是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选择优秀的、经典的、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
幼儿天性喜爱音乐,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是满足他们情感需要、自由表达真实情感的最佳方式。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要善于运用多种音乐与非音乐的形式,感染与打动幼儿的情感,满足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需要,丰富和陶冶幼儿的情感世界,满足幼儿的审美情感需求[2]。
四、结语
生态观视野下的幼儿园教育培养的是真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人。生态式艺术教育课程是多种艺术门类、多种学科密切联系的课程,主张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水平。幼儿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吸纳各种不同的知识,这种多门类的融合才是最自然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滕守尧.论生态式艺术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3):5-16.
[2]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与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