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草天空》解码精神分析视阈下的惊悚片救赎题旨

    赵岚 杨媛媛

    《香草天空》翻拍自1997年西班牙电影《睁开你的双眼》,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伦·克罗执导,汤姆·克鲁斯、佩内洛普·克鲁兹等著名演员领衔主演。该片讲述了一个帅气又多金的花花公子大卫在他的生日派对上对索菲娅一见钟情后遭遇车祸,毁容的大卫无法承受眼前的事实选择自杀冷冻身体,并在梦境中逐渐克服心魔的故事。影片在北美首映一举夺取周票房冠军,其中融合了爱情、科幻、悬疑、惊悚等多个元素,深度挖掘了惊悚类型电影的“复合型”表现方式。在精神分析视野下,电影以“梦境性”的影像展现了一个“梦境性”的故事。

    一、“镜像”理论与第二电影符号学

    根据“镜像”理论的描述,个体在镜像前经历了从无法辨认自己、认出自己、迷恋自己的过程,换言之,镜像阶段也就是主体的形成过程。在主体的形成过程中,人类通过镜像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想象。因此人类在自恋的自我投射中逐步建立起理想的自我心理。[1]在心理学家拉康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第二电影符号学(亦被称为精神分析电影符号学),针对镜像中的“我”阐释为自我的确认,人类在对主体的认识中,逐渐产生了欲望。

    (一)梦?

    众所周知,电影是人为后天创作而来的,并且对“影片即虚构”达成空前一致的观点。虚构影片的关键在于造梦,因此被称为银幕之梦。电影其本质属性就是梦境的营造,并且梦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欲望。因此观众通过银幕充当自我之镜,随时满足自恋的观看这一过程,满足其观影快感。在传统电影中,观众往往会以上帝视角“凝视”影片。相比之下,这部电影极具先锋性的一点就在于,观众充分参与到影片中,并自以为掌握了故事的发展脉络,却也在潜移默化中误入了大卫营造的假象之中。大卫引领麦卡布参与其回忆的同时,观眾也被混淆在大卫的梦中,直到影片结尾剧中人物“艾德蒙”揭晓了谜底,观众才恍然大悟,不禁感叹影片的构思巧妙。

    在拉康的“镜像”理论中,延伸出眼睛和凝视的辩证关系。眼睛作为感官器官,是人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在此,与其说眼睛在被动和主动中接收众多信息,不如说眼睛会选择性地观看。那么就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凝视,即带着欲望观看。观众带着欲望走进电影院,在接下来的电影播放时间中渴望内心欲望的达成,这一观影行为本身就是凝视。观众在影片中凝视远在美国的大卫所有的周遭、同情大卫的处境,并且在银幕之外对影片中的情节曲折感同身受,这种带有自我情绪的投射也正是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魅力所在。通过凝视,建立起观众和银幕的联系,往往观众会带着幻想参与到影片中。正如该影片所言,观众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见证了影片中大卫从噩梦惊醒到彻底觉醒这一过程。该影片正是利用观众对银幕之镜的绝对认同,因此在创作该影片时,电影画面在满足观众偷窥心理的同时,让观众对大卫的梦境与跨越美国150年的现实混淆。

    (二)还是梦?

    影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梦的套层,影片的情节由大卫碎片式的梦境拼凑成完整的影片。影片在梦境与现实中无缝穿插,很难通过画面直观的区分真实与幻觉,但人的梦境往往是无逻辑的、混乱的。因此凭借这一辨别特性,我们在影片中驰骋并获得独特的观影体验。在这种的“复合型”表现方式中,在精神分析视野下,电影以“梦境性”的形式呈现对梦的编织,影片中毁容的大卫被索菲娅拒绝后躺在街头使剧情从梦境飞速转换到现实场景。在此之前认为梦境代表虚构,但梦境却不全是虚构,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想象性弥补。大卫在真实世界里遭遇毁容、并被告知无法恢复其原貌,然而在大卫的梦境中却恢复了容貌。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充满了本我对自我的认知和想象,换言之,电影《香草天空》中的角色设置都在大卫梦境的主观反映中。在清晰梦境中每个角色都是自我意识的反应。《香草天空》的可贵之处在于这部电影和精神分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外,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围绕梦境展开的叙事。

    根据弗洛伊德有关对梦的解析中提到:梦是为解释的一个能指,然而梦只能自己被讲述。那么在对梦的阐释过程中,会无形之中渗透出“潜在元素”即无意识和前意识[2]。影片中的富二代大卫在狱中戴着面具向心理医生麦卡布讲述自己杀死爱人索菲亚的经过,在闪回的画面中夹杂着有关大卫的梦境,影片呈现出大卫碎片化的梦境。这都是主人公自己在讲述梦境时的能指,代表着其内心的无意识,那么呈现在影片上则是电影的无意识根源,全都可以追溯到习惯化能指的特殊性上,这些根源有三个:镜像认同根源、窥淫癖和裸露癖根源、恋物癖根源[3]。影片中这些根源一一地投射到主人公大卫身上。从表象来看大卫极度在意自己的容貌,实则是大卫自己无意识的反映。影片中用大量的镜头呈现大卫和镜子中自己的博弈。用镜像理论展现自我本体与人物内心相对视、相抗衡。大卫的人物设定在“童年丧失亲情”的基础上,导致大卫穿梭在各色美女之间、逃避真实情感是他内心的潜意识。人物形象在塑造上的自我阉割,主要表现在大卫过早地丧失母爱,这种畸形的阉割造成大卫在成年后内心的缺失,因此无意识的带有对女性伴侣情感投射的恐惧情愫。

    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与自我救赎

    都市现代人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情况下,有更多精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上。剧中大卫的角色形象为集财富、容貌、地位于一体的钻石王老五,这样的角色设置,在外界看来,大卫堪称完美男人。

    (一)自我救赎之“逃避恐惧”

    人类本身就是一大缺憾的生物,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欲望的满足而努力奋斗,这是人类由生到死的终极命题。影片中以大卫为代表的所有人物身上都带有缺憾和不满足,影片将人物在满足欲望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展现的淋漓尽致。以主人公大卫为例,在遭遇车祸后,大卫的人生急转直下。在金钱上,面临董事会的逼迫;在外表上,面临毁容的遭遇。种种因素的刺激下,索菲娅拒绝了大卫的求爱变成了压垮大卫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现实生活中,大卫选择自杀,利用冷冻技术以清晰梦境的方式继续存在。这无疑是主人公无法正视自我内心的表现。主人公大卫童年的、成年后的经历都一一折射到梦境之中。在梦境中他营造了他喜欢、渴望得到的所有,在梦境里他是幸福顺利的。但人的潜意识往往并不满足于现状,人的内心终归倾向于寻找真实,因此人总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所以才催生出《香草天空》这一类梦境电影。影片中有趣的一点是,做梦者大卫自身也未察觉自己在做梦,在潜意识的带领下,逐渐梦醒,清醒的大卫终于意识到自己深陷荒唐的梦境之中。

    “镜子”这一物象象征着查证事实。在镜子这一参照物下,所有的谎言都会原形毕露,但是当真实摆在当事者大卫的面前时,潜意识再一次激发他的逃避意念。精神世界通常将现实世界的物象以一种隐喻或想象的存在。现代人精神世界的丰满与否,决定着他之后的行为选择。在大卫梦境中营造的心理医生“麦卡布”实则是弥补他缺失的父亲形象,这一“代父”角色以权威性的角度试图挽留继续活在梦境中的大卫,电影的主题“克服恐惧、勇敢面对现实”在影片的结尾处通过莫奈的香草天空的画面得到升华。在大卫的梦境逻辑里呈现混乱的状态,大卫的精神世界里却逻辑缜密,有地点、人物、事件,并且针对这些元素完整地编织成大卫臆想的精神世界。大卫精神世界的内在双重性,驱使大卫在逃避和面对中纠结徘徊。其实于上帝视角技术员“艾德蒙”而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里夹杂着印象和能指,因此電影把整个电影时空进行虚构,活在梦境里的大卫和150年前的挚友“布莱恩”正式和解。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电影中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精神世界,人只能不断地认识、探究精神世界,因为精神世界的神秘性,致使人类目前为止无法刨根问底。

    (二)自我救赎之“涅槃成长”

    在此之前运用精神分析与电影之间联系,电影的创作逻辑一目了然,同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究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同样也得出许多发现。主人公大卫的清晰梦境中呈现轻微的精神分裂症状,表现在大卫营造的多重性格的人物、多重场景重叠、梦中梦的构造等。影片结尾部分大卫“我要真实生活,我不要做梦”的一段台词,诠释了他选择不再逃避的大男孩心理真正成长,在弗洛伊德《梦的释义》中描述到替换的力量。“移置”这一理念可以充分代表大卫的精神世界。主人公大卫用美好的梦境世界代替残酷的现实世界。电影不止一处表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影片中大卫“清晰梦境”延续中和把喜欢的画、唱片封面一一移置到梦境中,梦境的一切都是大卫在现实世界未曾得到的再拥有。当与大卫有一面之交的索菲娅在影片结尾处深情告别,150年后现实生活中索菲娅的真实感受我们无从知晓,在画面中依然是大卫梦境营造的索菲娅形象和大卫假式告别,画面充满形式感又极具荒诞感。同时反应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被扭曲、光怪陆离。但现代人终归要自我救赎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实际上自我救赎的方式也千差万别。在主人公大卫身边围绕着他自我救赎的种种象征意象,例如心理医生起着精神治疗的作用、索菲娅起着弥补情感缺失的作用、董事会的七个小矮人起着社会监督的作用等等。这是人物自身意识逐渐觉醒而泛起的涟漪。

    在梦境中潜意识本能的存在,但虚假注定是虚假。梦中的幻觉最终唤起了知觉,纵使大卫在梦境中在爱情、事业、外表各方面都一帆风顺,但梦中的潜意识最终唤起了大卫的知觉。大卫最终在楼顶上、在莫奈香草天空的笼罩下幡然醒悟。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必然充满着艰辛和挑战。大卫选择涅槃重生,当大卫从高楼纵身跳下时,是他选择与内心恐惧彻底决裂。同时也是大卫面临“清晰梦境”的延续或“重返现实”的抉择之时,大卫重新定义了幸福。电影展现了大卫对自我的救赎,实际上是现代社会人类自身的救赎,在纷争的世界里,充斥着种种压力,人类需要自救,电影《香草天空》为现代人的自我救赎提供了蓝本。

    三、对现代惊悚片的创新思考

    当影片作为创作者的表述话语时,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即代表创作者的全部意图。当电影通过影像传达创作者的意图时,其中视听在电影创作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创作者通过视听建立起电影被观众所了解的桥梁。那么在研究电影类型的过程中,势必不能越过研究视听这一重要环节。视听从生理学的层面来看是听觉和嗅觉两种机能相结合的活动。然而,电影其本身就是造梦,因此在电影画面中充斥着大量有关欲望的意象,这也是人类之所以被电影深深吸引的原始驱动力。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影作为商品存在于社会之中,电影创作也随之越来越商业化。因此为了便于观众的择影,把电影分门别类并且不同类型的电影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今天的电影不再单一归属于某一个电影类型之中,电影变得越来越丰富、生动。一部电影可以同时归属于几个电影类型之中,这也体现了电影美学中的多样性、包容性。

    《香草天空》无异于是当年最炙手可热的烧脑电影,影片从视听、结构、情节等多方面展现影片的独特性之外,其中最具原创性的“梦的套层结构”深受观众喜爱。如果说,1960年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给以后的惊悚片提供了经验。那么在2001年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继续出品的《香草天空》则作为好莱坞现代惊悚片的标志性作品,无论是在故事结构和影像风格的表达方式上,还是在继承希区柯克所开创的惊悚片特征上,这部影片都为之后的《盗梦空间》《蝴蝶效应》等惊悚电影提供了新的借鉴。

    由于现代人的心理世界与时代紧密相连,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折射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惊悚片作为最贴近精神分析的类型电影,在探索现代人的生活上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所以在创新惊悚类型的电影时,要借鉴以流畅的剪辑和叙事著称的传统好莱坞电影,考究通过剪辑把叙事结构变得松散的新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手法。如今传统类型的电影仍在其类型片范畴中进行创作,并未真正摆脱类型化的束缚。惊悚片电影需要建构一种“主体、他者、世界”的哲理性思维,这样一来就满足了当代人对灵魂寻求的心理诉求。简言之,单一传统的惊悚片模式必须革新,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融入先锋的、意识流的多元符号,让当代电影更具文学性和观赏性。那么电影在题材的选择、故事的讲述方式、银幕的表现风格等创作环节都不可疏漏。毫无疑问,希区柯克对惊悚片的创作有其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并且在他之后的惊悚片创作中依然向“悬念、黑色幽默”等电影元素致敬。然而,当代惊悚片类型电影并不止步于此,而是在继承希区柯克式的创作表达或其结构创作之后,进行再创作或者重建新的影像表达。

    在当代惊悚类型电影的探索中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性和传统性之间的有机结合。根据电影的特征,总结出三步走的步骤:首先,要从电影的剧本创作开始着手,在剧本中设置细节、情节等,在一开始了解观众的基础上对影片的整体呈现进行定位;其次,拍摄涉及到前期的制作,其中包括场景的选择、道具的使用、演员的挑选等,演员的表现力代表了全片的表现水平,因此很多导演在选择演员时尽可能地选用明星出演,力求最大程度获得观众的认同。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演员至关重要。最后,影片的后期剪辑、音响特效的再创作,同样要注重惊悚片气氛和情感的烘托。当然最不可忽略的一点,惊悚片的点睛之笔永远离不开悬念。影片主动提供给观众大量的信息、观众被动地接收影片内容之后,紧张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充分融入到影片的叙述中,因此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感、投入性,当创作者最终揭晓悬念时,观众恍然大悟并获得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一部优秀的惊悚片绝对不是将电影理论机械式、教条化拼凑而成,电影的创新性体现于在众多电影理论中因地制宜挑选出诠释导演创作理念的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好莱坞电影在制作上继续遵循以工业化的模式呈现出迎合市场喜好的商业片原则,我国在创作惊悚类型电影时,同样也可取其精华,让我国的惊悚类型电影在全球视野下彰显光彩。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大众在获得面包的前提下,对精神玫瑰抱有期待。那么从提供给现当代惊悚类型电影的众多启示中,目前单从画面入手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对惊悚片的需求,因此不仅要通过视听建立起被观众了解的桥梁,同时影片在完成叙事的基础上,还应着重从心理层面展现人物的命运困境。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影视文化需求才是惊悚类型电影的发展路径。正所谓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并不是电影的最终归属,电影艺术被大众所需要,电影艺术在满足观众的“凝视”中也获得最真实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