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核心回归儿童经验
王辉
教研背景:
课程审议是利用集体智慧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商议、选择和决策的过程。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在其著作《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中指出:幼儿园课程审议特指以幼儿园课程开发为目的的课程审议。
课程前审议是我园“伙伴课程”设计开发的起始,也是“伙伴课程”开展的依据。教师通过课程前审议确定行使课程设计权,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求,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的教育要求,拟调动园内外各类教育资源,确定课程的核心价值、课程开展进程以及如何实施等。课程前审议是我园“伙伴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通过课程前审议发现问题、分析比较、碰撞思想,筛选有效策略,解决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课程前审议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平等协作,分享智慧,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认识进行重构,自然而然地发展了專业能力,推动着“伙伴课程”良好发展。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逐步退去,幼儿园复工在即。在即将开园的前一周和开园后的第一周,幼儿会有怎样的需求?园所防控疫情和阶段性教育又有哪些现实要求?我们有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应该怎样设计和准备相关课程?这些问题开启了我园“伙伴课程”前审议的旅程。
教研目的:
我们围绕开园第一周期初课程的教育指导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相关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方法、教师支持策略等预案内容达成有效共识,通过“伙伴课程”的一系列前审议活动逐渐形成了对课程前审议价值的正确认识。
教研准备:
有准备的教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研内容有准备。教研责任人需提前一周做好教研预案(教研预案应包括教研目标、教研准备、教研具体环节与关键提问、参与人员和时间地点等),并及时通知每一位参与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教研学习有准备。在开展教研活动之前,我们通常会随着教研预案推送一些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当下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荐与现场研讨相关的资料,如问卷调查结果、教研主题方案等,具有针对性和深入性;另一类则侧重指向教师的教育立场或思维结构,具有拓展性。
第三,教研思考有准备。在教研之前,每位教师都需要针对教研主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准备,以保证课程审议的高质量与实效。
教研过程:
第一次教研:对话讨论,以幼儿为核心,再探课程前审议的重要意义
教研思考:课程前审议不是简单地说课。课程前审议无论是对我园“伙伴课程”建设还是对教师专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帮助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是我们教研活动的关键所在。
教研策略:我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采取了经验回顾和导读推介的方式,在教研准备时推荐教师阅读《成尚荣:认识与发现儿童是教师的大智慧》一文,并结合自身对课程前审议的认识,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在观念的碰撞中积极探索课程前审议的重要意义。
主持人:在每一个主题课程开展前。我们都会进行课程前审议。那么,课程前审议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1:集思广益。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对课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议,并作出选择和决定。
教师2:“伙伴课程”建设在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课程前审议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教师3:我们的课程前审议一定要立足于“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发.积极思考和设计课程内容。
教师4:课程前审议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过程的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既需要自主搜集相关信息,又需要努力架构科学合理的课程框架.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由于孩子在不断发展,在课程前审议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传承与创新。寻求当下最适宜本班幼儿的课程。
主持人:课程前审议是我园“伙伴课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课程前审议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过程,是我们熟悉《指南》《纲要》相关教育要求的过程,是教师开启智慧、分享理念、共同探讨、抉择教育策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我园“伙伴课程”也逐步完善。更加趋于儿童化。保障了我园的课程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那么,我们“伙伴课程”前审议内容具体涉及哪些方面呢?
教师1:在课程前审议中,我们主要审议课程开展的目标、线索、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2:我们要关注原先设定的主题内容是否合时宜.如何与现在的幼儿教育活动相结合。我们面对的孩子时刻在变化.现实和幼儿需求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的课程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师3:课程前审议不是集体活动的审议.而是所有组织形式的聚焦。课程前审议也不仅仅是幼儿园课程教研组的事情,而是我们全体教师的职责。
主持人:大家说得太好了!针对我园“伙伴课程”的课程前审议主要任务是分析主题背景的合理性,判断主题的价值、目标与线索的准确性,确认主题内容、资源选择和实施方法的适宜性,并基于实际教学思考教师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共同探讨解决之策。此外,课程前审议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园级、级组和班组这三级审议,每级课程前审议的侧重点均不相同。由于孩子在不断发展,在课程前审议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传承与创新,寻求当下最适宜本班幼儿的课程。
第二次教研:聚焦话题,回归儿童,厘清期初课程的教育目标与价值
教研思考:随着疫情的缓解,开园在即。由于今年寒假假期较长,又处于疫情期间,在这一特殊阶段,我园本学期初的课程设计与以往的常规设计相比需要作出哪些调整?二者有何不同?在这些“不同”之下,我们仍要坚持从“回归儿童”的理念出发,厘清期初课程的教育目标与价值,做好期初课程方案设计准备。
教研策略:在研讨之初,主持人更多地以“留白”的方式鼓励教师自主思考与表达,并即时追问教师内心深处的想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主持人不断提醒教师“蹲下身子”,时刻以幼儿的视角去学习与反思。
主持人:开学将近.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我们应如何开展“回归儿童”的期初课程?如何确定课程目标与核心价值?
教师1:开园第一周.我们可以延续“特别的寒假”这一主题.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和幼儿心理疏导等工作。
教师2:本学期初.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入园的感受.探讨幼儿如何入园、如何离园、如何在一日生活中进行自我保护与服务。我认为课程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幼儿的情绪和心理感受方面.然后是幼儿的自我保护与服务方面。
教师3:在当前这一新形态下.幼儿游戏、同伴相处和座位调整等事项于孩子而言都是新鲜的.我们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入园生活新体验。
教师4:我认为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共同分享、交流这个超长寒假里大家的感受.表达对本学期的期待和想法。
主持人:刚才大家提及了,为了“回归儿童”,首先我们要调查、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兴趣与需求;其次,确定核心经验,如幼儿重返幼儿园的兴奋度、同伴之间重逢的喜悦、假期生活经验的分享、卫生安全方面的自理自護、坚持的意志品质等;其三,确定课程线索与内容,如满足幼儿的情绪情感、表达表现和同伴交往的需求,符合卫生条件的相关要求,确保教育发展目标;其四,合理选择并运用教育资源,如班级和幼儿园内的资源、幼儿入园和离园途经的路程、孩子之间的经验分享等;其五,课程活动的组织方式应以多元化、渗透式为主。
那么,如何了解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与需求,探知他们对新学期的期待与想法呢?
教师1:我们可以通过亲子问卷调查或者与幼儿进行视频会议的方式.了解幼儿最想做什么事,最想见到什么人,最想去哪里玩、玩什么,等等。
教师2:我们不妨回归童稚.暂且将自己当成孩子.从幼儿园的大门口走进教室。想象着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然,有时候想象可能会有些困难。
教师3:我在鄢超云教授的文章《(有儿童的)开学活动》中也学到了一些理解孩子的方法。我们决不能打着儿童视角的旗号去开展那些“很不儿童”的活动。
教师4:寒假的时候.我们在“空中云课堂”对幼儿的每日居家活动进行记录.并请家长及时反馈相关信息.这些资料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
教师5:我们也可以在《指南》中找到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并加以借鉴。
主持人:专家给予我们的专业方向与教育思路,换位思考,把自己变成孩子去想象和体验,进行亲子问卷调查或与幼儿视频访谈,借鉴《指南》,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精准地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
第三次教研:设计问卷,回归经验,探知儿童的已有经验与需求
教研思考:“从幼儿出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提醒我们要回归到课程的实践中,落地到幼儿的发展中。亲子问卷调查能够帮助我们直接并较为客观地了解幼儿目前的发展特点、已有经验和兴趣需求等相关信息,为“伙伴课程”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教研策略: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清晰,即了解亲子问卷调查的意义,探讨问卷设计的科学方法,并审议“回归儿童”的期初课程问卷设计,建构“从幼儿出发”的有效路径。在审议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追问、剖析,逐渐梳理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路径。
主持人:在进行“回归儿童”的期初课程设计之前,我们为什么要开展亲子问卷调查呢?
教师1:基于儿童立场.对儿童的经验加以调研.整理和分析通过问卷收集的数据信息.有利于我们针对现有问题和幼儿的实际需要.开展更适宜儿童健康发展的课程活动。
教师2:虽然我们不开展亲子问卷调查也能设计出课程.但这样的课程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
教师3:幼儿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课程设计应基于幼儿现有生活经验。通过亲子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了解目前幼儿的经验水平、兴趣和需要。
教师4:开展亲子问卷调查也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们已然站在儿童立场。以儿童本位去思考课程设计了。
主持人:问卷调查能够帮助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儿童元素”,这样的课程将更适宜幼儿。那么,问卷应如何设计才能调查到全面且有效的信息呢?
教师1:问卷设计要有目的性.即我们想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什么.不能随便而为之。例如。中班的问卷设计可分成家长和幼儿两个部分.幼儿部分主要从孩子的生活作息、假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对新学期的期待、新学期的入园准备等四个方面展开调查。
教师2:设计问卷前.我们可以采用抽样访谈的方法.和孩子聊一聊相关内容.这样设计的问题会更加贴近儿童的实际情况。
教师3:抽样访谈也应严格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层级幼儿的情况.保证抽取样本的均衡性。由于幼儿尚不识字,所以在取样时可以采用与幼儿“闲聊”对话的方式.从而了解相关信息。
教师4:我们在设计题干时主要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孩子对幼儿园的情感.如在与孩子进行视频沟通时积极挖掘孩子的情感需要;第二,了解幼儿面对疫情时的心情.以及他们所知道的保护自己的良好方法。这一点是我们当下必须做的;第三,幼儿入园后是否能够生活自理并严格遵守“勤洗手.戴口罩”等要求可能存在的困难,这是孩子向往去尝试但又缺乏信心的方面。
主持人:有效的问卷设计必须目标清晰。我们开展亲子问卷调查的最终目的是让“伙伴课程”生活化、儿童化,让课程更适合孩子的发展需求。关于问卷的具体内容。我们需要回归孩子当前的经验、兴趣、入园准备等。孩子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心理或生理健康问题。抑或是生活作息紊乱等。当我们将问卷发放给幼儿和家长之后,课程便开始了,这已经调动了孩子的兴趣.也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
第四次教研:分组研讨,着眼数据,探讨期初课程设计的合理性
教研思考:问卷调查后,我们收集到较为客观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应如何使用?如何才能分析出数据所揭露的现象与本质?如何将问卷调查结果与期初课程设计合理嫁接?如若能做到这些,我们的课程将会更加贴近幼儿。
教研策略:教师共同分析数据信息和问卷调查结果(包括年级组共性结果与班级个性结果),从中发现幼儿的“获”与“缺”、“需”与“困”,进而找出适宜的内容和方式,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主持人: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大家获得了哪些信息?又有哪些思考?
教师1:我从这些数据中发现,在早晨起床时间方面,8:00以后起床的幼儿有113人:享用午餐时间在12:00之后的幼儿有88人:晚上入睡时间在21:00以后的幼儿为209人(其中,在22:00以后入睡的幼儿有54人)。由此可见,幼儿的作息时间比在园时延后大约一个小时,他们之所以起得晚、吃得晚,主要原因在于睡得晚.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调整作息时间。
教师2:当我们以多选题的方式问幼儿“快开园了,你的心情怎么样”时,220名幼儿表示“很高兴.因为很快就要见到老师和小朋友了”;91名幼儿表示“害怕病毒还在肆虐”;43名幼儿表示“担心自己早晨起不来”;同时,也有7名幼儿表示“不知道”。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同幼儿面对即将入园所表现出的情绪情感具有差异,大部分孩子是高兴和期待的,也有部分孩子是担心害怕。由此可知.我们可以在课程中设计“与朋友相聚一堂”“正确预防新冠病毒”等方面的内容,满足幼儿的情绪情感需求。
教师3:我们通过调查幼儿“回到幼儿园之后最想做什么”.结合幼儿的需求,基于《指南》设计了“分享假期生活”“我知道的抗‘疫英雄”“禁食野生动物”等活动内容。
教师4:《纲要》中提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还需要了解每一个孩子作答的原因并提供个性化支持。
主持人: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地了解幼儿需求.我们要有计划地设计“回归儿童经验、兴趣与需求”的期初课程。同时,我们也应根据各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特点。在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方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让期初课程真正“回归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