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政工干部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
张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6-071-01
摘 要 政工干部的工作能力对单位来说是一个必要因素,提升其工作能力,单位的整体指导思想才能得到优化,职工们的工作能力也能不断提高。合格的政工干部在政治角度上要有足够的定力,坚持重要思想的学习,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不断用其激励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关键词 政工干部 工作能力 政治素质
事业单位政工干部主导单位整体政治工作开展,单位想要让职工的思想更稳定,让单位实现正确运转,一定要加强政工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事业单位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情况,单位职工思想波动如果过于频繁,单位利益会受到影响,政工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态度和能力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一、提升政工干部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的必要性分析
政工干部需要双向的领导能力,本身承担着领导单位政治工作的职责,完成各项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以及优秀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氛围,培养素质之前要确定单位的目标,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政工干部是否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是其是否具备成熟优秀领导能力的标准,加强政治修养以及工作能力对于鉴定政工干部理想信念,更理性的思考、处理问题,具备基本的服务能力和责任意识都有重要意义。有了良好政治素养以及工作能力才能让单位整体政治工作有稳定的基础,政工干部也能赢得基层职工以及管理人员的尊重,提升自身信服力[1]。
二、正确把握单位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培养
(一)建立完善政工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
工作过程中,政工干部需要将爱岗敬业思想作为主要的政治工作,完善相关政工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可以帮助单位政治思想理论体系以及思想精髓的简历。政工干部需要夯实理论基础,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政工干部想要驾驭单位思想工作中复杂的局面,需要有更加坚定的思想立场,单位需要定期给政工干部进行思想工作培训。提升干部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时更新政工干部的思想领域,让其更好的为单位政治工作服务[2]。
(二)强化双向交流的实践训练
进行政工干部工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单位需要建立双向交流的训练[3],让政工干部和管理人员以及基层职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强化其认识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政工干部需要在基层了解职工们的工作内容,这样才能进一步了解职工的政治思想缺口,从而提升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让单位职工有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正确思想立场。实践训练对于政工干部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利用机关下基层的机会,让工作人员之间有更通畅的沟通桥梁,政工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也会更加顺利。
三、建立完整的激励考核体制
(一)着眼基层制定公平制度
政工干部的工作能力需要在基层得到锻炼,所以进行激励考核体制有助于加强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公平的考核制度可以让政工干部有更加坚定的思想立场,并且通过科学的措施来激发政工干部的工作热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政工干部需要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事业单位制定制度之后需要对优秀的政工干部进行大力宣扬,梳理干部典型有助于鼓励其他政工干部更加努力提升自身,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政工干部需要积极做出更多的贡献,让基层职工之间出现政治思想的良性循环。素质全面的人才需要分批在基层进行工作考察,考察结果需要和其他政工干部进行交流沟通,在定期评选的时候,政工干部可以将自己丰富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干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优秀思想的普及。
(二)丰富考核手段
对于政工干部的考核手段需要不断丰富,在领导岗位的实践探索很难让整个单位得到正确政治思想的领导,政工干部需要纵向、横向不断实践,开阔自身的视野,这样才能有更加明朗的政治思路。事业单位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要将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以及协调调查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政工干部不光需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在和基层职工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更加亲和的语言,说服职工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问题,对政治思想有更正确的理解。考核手段可以激励政工干部对自身的能力和思想有正确的认识,找准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及时总结和普及正确的政治思想。考核手段让政工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单位规划以及管理的进度,提高自身政治思想水平。
四、结语
事业单位政工干部是开展一切政工活动的基础,干部个人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都会影响整体的政治工作,所以认识到工作过程中的不足,通过创新思想来转变工作人员的作风加强学习渠道才能整体提升政工干部素质水平,保证单位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苑志启.提高国有单位政工干部素質与能力的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2019(8):231-231.
[2]刘双春.施工单位政工干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单位文化,2019(18):87.
[3]刘艺博.政工工作与政工干部素质的强化策略研究与讨论[J].现代单位文化,2019(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