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牛姗杉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需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而随着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重点。实践表明,以“题”导向、以“读”助学、以“学”促学是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统编版 ?文言文 ?教学策略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共编排了14篇,且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开始出现文言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难度并不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如《守株待兔》《司马光》《精卫填海》等。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了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应从小学阶段开始抓好文言文教学,以从小培养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而“如何教好文言文?文言文该学些什么?学生需学到什么程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探究内容,只有明确这些方向,才能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一、以“题”为导向,掌握小学文言文教学重点

    教科书的编者在选文时,均会精心研究文章中的内容,并将学生能力训练以及教学重点放在课后练习中,使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同时掌握课文重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这里的“题”主要指文言文的课后练习,为了有效完成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师需加强读“题”训练。读“题”又分为纵向读“题”与横向读“题”,这些读“题”方式能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完成小学文言文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与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教学为例,《司马光》的课后练习主要有三个:①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并且在诵读过程中注意词句之间停顿,最后背诵全文;②借助注释与自己的理解,向其他同学讲述故事内容;③和同学交流这篇课文的语文与其他课文存在的不同。《文言文二则》的课后练习有: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绝弦》。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戴嵩画牛》的故事。

    针对这些课后练习,首先,开展横向读“题”。第一,要求学生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朗读好该课文;第二,背诵全文的要求,是让学生熟读成诵,并累积语言词汇;第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能让学生学会利用注释,通过自己讲述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让学生会读,并读懂文言文的大意是该课教学的重点,这时语文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开展教学,能使学生将该文言文学得更加透彻。其次,开展纵向读“题”。第一,老师为学生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降低文言文理解难度,帮助学生迅速融入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第二,从最初的“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到后来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看出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学习梯度,主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第三,要求学生与同学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大意。

    这种读“题”方式,既能让语文教师掌握文言文教学的关键点,又能使其了解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梯度,最后根据教学重点开展文言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读”助学,掌握小学文言文教学要领

    “读”是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读”对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作用,使学生学得入心、学得入情。而“读”包括跟着读、演读与诵读三个方面,多样化的“读”,能全面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文言文朗读水平的关键。

    “跟着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入门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用好“跟着读”策略,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编排,学生需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文言文,而文言文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导致其在早期学习阶段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首先要采用跟老师读的方式。以《司马光》教学为例,该文言文的课后练习要求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这时语文教师可设置三遍跟读:第一遍,老师朗读停在逗号处,并要求学生跟读一遍;第二遍,提高朗读难度,老师朗读停在句号处,即老师读一长句,学生跟读一句长句;第三遍,老师朗读一遍课文,随后要求学生跟着朗读一遍课文。通过跟着读,学生能初步形成文言文语感,并在多次模仿老师朗读中进行内化,从而正确读出文中字音,掌握詞句间停顿规律。

    演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还能让文言文课堂活跃起来。语文教师根据演读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扮演中获得自我感知。以《司马光》中的句子“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为例,语文教师让学生朗读一遍后,想象“众”的做法,并扮演“弃去”的场景;随后语文教师追问学生司马光的做法,根据课文内容与场景,指导学生表演司马光砸缸的动作,通过动作进一步学习与理解“持”“击”“破”等动词。这样的演读,能让学生领悟到司马光的勇敢、机智,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是基本的教学手段。而诵读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并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文词汇,所以语文教师要抓好诵读,以促进学生感悟文言文。在《司马光》的朗读中,首先,语文教师可让学生对词句间的停顿进行自我尝试,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断句;其次,语文教师让学生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并指导学生运用注释来掌握文中大意;最后,经过这些基础学习,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将自己所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再加上教师创设的不同朗读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断累积文言文词汇。

    三、以“学”促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通常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语文教师多会布置若干个学习任务,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内化。因此,为了实现以“学”促学,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以充分体现学习任务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价值。例如,《司马光》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有一道题是“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根据这个问题,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文言文的文体、文章样式。其次,布置相关学习任务,根据文言文的独特文体,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中找出与《司马光》文体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能正确区别文言文与其他类型文章,从而逐渐触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如《古人谈读书》的课后练习“结合自己以往的读书体会,谈一谈文中对你有启发的内容”,根据题目要求,语文教师可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读书中的体会,使学生能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会联系自身,从而使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并逐渐领悟故事中的内涵,最终形成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欣赏能力。再如《文言文二则》的课后练习“说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与同学交流感受”,也能作为学生的学习驱动任务。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并表达这句话的意思,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加强理解,最后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这样的以“学”促学,既能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又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其文言文学习能力。

    综上,小学语文教师若想构建文言文高效教学课堂,需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方向,再通过以“题”为导向明确“学什么”,以“读”助学指导“怎么学”,以“学”促学实现“优学”,全面提升小学文言文教学水平,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慧.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J].好家长,2018(68):232.

    [2]王沛颖.让文言文走近学生——小学文言文教法初探[J].新课程(上),2013(4):125.

    [3]陈贤.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文汇,2018(7):32-33.

    [4]卢国强.浅谈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之策略[J].吉林教育,2017(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