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田丰

    摘要:新课改在教育领域内广泛推行的趋势与背景下,可知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践,针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逐步在其综合素质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也逐步推动传统教育格局发生改变。通过音乐课程的明确引导和持续熏陶,小学生的自身素养和思维,尤其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都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笔者明确分析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开展的教学目标与工作缺陷,并深入探讨了通过小学音樂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有效性策略,以期能够为小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创新;教学策略;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4-0105-02

    聚焦当下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的深入推广现状,能够发现为确保小学生综合性素养在培育过程中多样性的具备,音乐学科已在逐步摆脱传统副课的次要地位,成为了保障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为了能够效果更好地运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效用,相关教师则应当以学生的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感染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对于自身创新性思维的萌发和创造性能力的提升。因此,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创新有效策略的开展目的和实践方式进行探讨尤为必要。

    1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工作缺陷

    1.1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目标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有必要针对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和情感熏陶,进而通过音乐学科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教学特点的有效利用,使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养成奠定基础。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开展的关键途径和重要构成,相关教师有责任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水平、思考方式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手段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水平以及创新精神做出引导并加以培育,满足现阶段我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对于创新型人才提出的标准和需求[1]。因此,在新课改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不仅应当注重对于学生音乐学科教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样需要发挥音乐教学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将其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进行对接,借助音乐教学途径实现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

    1.2 小学音乐工作开展缺陷

    尽管当前音乐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由于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因此其在教学实践内依旧存在局限,并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育方向存在偏差,其次是音乐教学资源短缺。小学音乐教育开展方向具有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时下存在相当部分的小学音乐教师,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把握正确的教学要求,不能够针对教育宗旨与核心目标形成正确理解,而导致音乐课程开展偏离了正确方向甚至脱离了基本规律,致使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存在消极心理缺陷出现。另一方面,由于音乐课程教学资源的短缺,学生在音乐鉴赏和歌曲学习时想象的发挥和视野的拓展则会直接受到限制,使其只能将学习范围局限于课本内容中,而无法实现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拓展,与此同时,教学资源匮乏也会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形成内容、范围以及层次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

    2小学音乐教学实现学生创新思维激发的有效策略

    2.1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展现音乐魅力

    通过小学音乐教学课程实现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首要举措在于完成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热情的培育。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具备,能够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优质学习成果的实现提供驱动,进而促使学生通过活跃性思维的充分具备和持续保持,实现在音乐感召下思维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2]。所以教师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在当前年龄阶段好动活泼,思维活跃的性格特征,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趣味且能够满足小学阶段教育目标的音乐,实现优质音乐课堂优质学习环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并接受音乐熏陶的过程中,萌发并保持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开展阶段,就应当充分结合一年级小学生初识音乐知识的情况特征,通过妙趣横生却又贴近生活的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歌曲教学,如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2课《郊游》,以及第3单元第18课《粉刷匠》等歌曲的教学,实现对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旋律和富有童趣的歌词中,接受音乐魅力的感染,从而借助音乐学习兴趣的具备,为自身创新思维的激发奠定基础。

    2.2 优化教学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期阶段,基于学生所普遍具有的积极音乐学习态度和基础音乐阅历知识,教师则能够通过教学课程设计的优化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对于音乐魅力的发挥,进而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创新思维的激发创造条件。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内目的明确地开展歌曲筛选,通过针对互联网中广泛音乐资源的充分借助和有效利用,在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积极健康的音乐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通过针对所学歌曲歌词的自主创作与歌唱,实现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激发与运用机会的创造。

    例如,教师在针对处于小学学习中段的四年级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选用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4课《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所具有的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音乐呈现形式,为学生播放歌曲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所想要抒发的情感,实现学生对于这首所学歌曲理解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结合自身所对于田野的印象,联系自身实际的生活经历和常识,指导学生在原曲的旋律下自主填写歌词,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创作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锻炼创造能力,加深音乐理解,探究音乐奥秘。

    2.3 重视学生乐感培育,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决定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因素,在于培育学生乐感。学生的乐感是学生在接触音乐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外在体现,而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音乐知识教学,则是小学音乐教师有效把握学生乐感培育举措的重点所在[3]。教师在小学高段教学音乐的选取过程中,应当充分遵循符合学生自身学习水平,实际生活情况以及兴趣爱好方向的原则,如地方性戏曲等极具人文魅力的歌曲,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层次,加深学生对于乐感领悟程度,最终促使学生凭借自身对于音乐的独到理解,持续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针对六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47课《大闹天宫》音乐教导学生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与《大闹天宫》音乐所具有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对应,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以视频或音频配乐朗诵的形式加以展现,通过律动实现对于学生乐感的增强,并通过教导学生通过拍打乐器的形式诱导学生展现自身的乐感,在音乐的切身感受与实际创作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解层次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

    由此可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唯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主动优化教学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借助自主创作手段表达自己对于音乐内涵的独特理解,注重对于学生的乐感培育,并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拓展音乐课程的教学资源范围而推动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于所授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育,从而通过小学音乐学科育人功能的运用和教育优势的发挥,助力小学生综合性素养的全面提升,最终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化延斐.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明日风尚,2020(1):107-108.

    [2]周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天津教育,2019(29):151-152.

    [3]王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中国文艺家,2019(10):154-155.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