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吴阳
[摘要]本文是从职业倦怠对公务员产生各种影响的现状入手,发现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是在社会环境、组织中、公务员的自身情况的三方共同作用下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结果,进而提出应对措施消除公务员的倦怠感。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加剧,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感加快、压力激增,当这些压力超过自己的生理极限时,职业倦怠就会随之出现。职业倦怠的消极性,严重影响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对政府管理绩效的提升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与特征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1974年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提出“职业倦怠”一词,最开始是用来形容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由于工作时间长、超负荷、强度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它的概念已经广泛的用于服务和教育业之外,如公务员、医疗、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军队。特别是近些年来,它一直是现代人力资源会议上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因此,职业倦怠也被称为工作倦怠,它是指由情感衰竭、无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构成的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
(二)职业倦怠的特征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感觉到的精疲力竭就是职业倦怠在生理、情感上带来的影响。由于学者的定义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其主要特点是:情绪衰竭、身体疲劳、对工作没信心和不负责、对任何事物没兴趣、对工作产生厌倦、失去热情、工作效率低、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以及焦虑等各种心理症状和生理指标异常。
二、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一)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逐渐形成一种不正常心理疾病或者行为表现。它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情绪衰竭。常常感觉到疲劳、容易发怒、忍耐力降低、敏感紧张的神经症状。还有一种失败感和无助感,对生活态度悲观,在情感上对生活缺乏热情和活力。
第二,疏离感强。对社会存在逆反心理,还有一些消极厌世的情绪;为了不去与同事进行正常的交流与联络,不但出现恶意中伤对方的情况,甚至刻意去躲避社会上的一些互动方式;不仅如此,在工作上态度消极,对工作极其冷漠、反感,工作时对管理的事物不上心、办事无效率、拖沓。
第三,发展感弱。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明确,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工作规划,对未来感到迷茫。
第四,成就感低落。在工作中,他们觉的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相距甚远,因此对工作缺乏创新,整日无所作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而开始自我贬低;缺乏该有的自信心,一旦失去了对工作的动力,会感觉到很无助,长此以往进而成为“习惯性的无助”。
(二)职业倦怠的危害
公务员是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员,因其特殊的身份,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职业倦怠就不只是个人健康问题,将影响到政府的行政能力的提高,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也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下是职业倦怠的危害:第一,个体方面。公务员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到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产生有关的生理及相关心理方面的疾病。第二,工作方面。公务员职业倦怠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工作持消极态度、工作效率低、缺勤、无组织性无纪律性、离职频发。第三,人际关系方面。由于职业倦怠会使人产生疏离感,因此公务员更加无意参加集体活动,容易和同事关系变淡,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谣言四起,恶意中伤的现象,这一切都能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恶化,进而破坏了内部团结。第四,社会影响方面。公务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政府的形象,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负面影响直接损害了政府的社会公众形象。
三、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2004 年 12 月,许多国内知名的媒体机构协助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做了一个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对各行各业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了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调查的职业中,职业倦怠中比例最高的职业是公务员,高达54.88% 。本文将从三方面分析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及组织因素
1.岗位竞争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通过人数由1994年的4400人暴增至2014年的152万,20年间增长344倍,平均竞争比例由9:1提高至77:1,突破千人竞争的职位数量逐年提高。亲眼目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面对通过层层考核选拔出来的人员,使得体制内的公务员感觉到自身的既得利益被瓜分、地位被撼动,让他们变的无所适从、压力倍增,进而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同时,公务员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地位,便开始排斥新加入成员,新成员们孤立无助,使得他们的工作效率低,缺乏存在价值感,引发情绪衰竭,最终产生职业倦怠的消极思想。
2.社会在全面转型,对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我国行政改革以来,政府在社会全面转型大形势下提出政府基本建设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完成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如果公务员不能改变自身去满足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提出的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职业倦怠就会出现。
3.组织文化影响
政府机构官僚特征明显,论资排辈的不良现象、缺乏组织内部的激励,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公务员的个性、情感、职业的发展。同时,公务员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保证了他们收入有长期的保障,从而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加上人际关系复杂、晋升渠道的狭窄等现象,使得公务员极易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缺乏对事情的控制感,从而出现心理危机和职业倦怠。
4.角色定位模糊
一方面,公务员是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代表,不仅是国家干部更是人民的公仆,自己本身既是公民又是公民的公仆,扮演着“理性人”、“公共人”的公务员角色与 “权利人”间的不同公民角色,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面临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各种冲突。如果这种心理矛盾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让公务员长期处于困惑之中,这样的话,倦怠感就会随之而来。另一方面,政府公共行政改革中明确提出“责权分明”的要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工作责任界定不明确、目标不清楚使得一部分公务员的工作量少,但会导致另一部分人的工作量非常的大,这样不仅成就感降低,就连对工作的动力都会失去。
(二)个体因素
1.抗挫折能力弱
很多公务员上岗后,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做一些最基本、单调乏味的工作,和自己最初的目标渐行渐远。一开始满怀豪情,想要通过更多的工作,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但是这一切因为理想中的太过美好与过于残酷的社会现实严重不符而破灭。理想一旦破灭,工作的积极性就会丧失,会对工作失去热情,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开始讨厌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
2.人岗不匹配
公务员自身工作的性质要求他们具备性格温和、有耐心、能和他人相处融洽,对自我的控制较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出现过激的反应并且具有足够的自信心等人格特征。然而在录选公务员时,人格特征没有纳入到考核指标之中,因此容易产生人员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部分公务员开始质疑自身的能力,逐渐产生心理困惑,最终导致心力憔悴。公务员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去处理日常的工作那么他就会产生焦虑感而产生倦怠;一些成就感较高的公务员更愿意参与到工作中,去尽可能的表现自己,如果预期的情况一旦实现不了,倦怠随即产生。除此之外,一个拥有固执、倔强、性格孤僻的公务员,也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四、消减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社会层面及组织层面
1.建立相应的心理测评机制
在我国的公务员录取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考察,忽略了岗位对公务员自身心理素质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公务员不能适应新工作或出现倦怠感。因此,建立相应的心理测评机制的步法必须加快。首先,政府要对新近公务员严格把关,对于心理素质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人员将不予录用。其次,有关部门应该对公务员的压力进行适度的调试以及采取相应的心理保健工作。可以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增加一些管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课程。一方面帮助他们的心理活动更加规律,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对外部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估,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起点,使自己的能力与岗位所需要的条件完美契合,这样就解决了一般公务员中对职位晋升的渴望与升迁成功概率低之间的矛盾,使心理问题的发生减少。最后,心理辅导制度化,聘请心理医生给公务员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免疫能力。
2.健全选拔与考核机制
要严格把住入口,给公务员建立心底档案,组织不仅要重视公务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还应该加强心理素质的评选。人才的合理配置,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市场经济的作用去调节。在市场经济调节的作用下勇于打破现有的 “终身制”制度,通过市场调节,组织内部可以获得政府岗位所需要的各类人力资并增加了组织内部的竞争力,使现有工作人员深感危机、压力与责任感,形成积极良性氛围,进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3.营造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
为了预防和减轻职业倦怠的影响,公务员在工作中就应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事沟通方面,可以开展“换位思考”,多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增进部门间的联谊活动,以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建立相互信任、加深感情的目的;在上下级沟通方面,上级要多给予下属发言和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参与到工作中、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会议讨论中,鼓励下属通过各种渠道与上级进行交流,了解自身管理工作的不足,上级领导应主动关心下属的工作情况、心理变化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能帮助下属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彼此真挚的交流沟通,可以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组织内部的互相交流比较多,那么组织内部的流动性就比较好,这可以使公务员在一个相对比较宽松活跃的氛围内发展,同时,内部流动需要充分考虑公务员自身的特点与需要,而不只是单纯的组织行为,真正做到双向选择。
(二)个体层面
1.找出工作中的压力源
研究显示,公务员的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比较高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作的期望值与职位晋升的过程中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角色冲突,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社会人的矛盾所面临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由于工作量较大且繁琐,责任大造成的压力,按照每个公务员所面临的不同情况,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就会各不相同。职业倦怠的受害者,如果要减少压力,首先要找出压力的源头来,适度的进行自我调节,合理排解这些压力。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面临压力,如果面对压力,不能及时有效的排解出去,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压力虽然是危机,但也蕴藏着机会和机遇,面对压力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去应对。公务员在接受并认清现实的情况下,要尝试着自己掌握简单的减压方法,进行自我减压,寻找合理的宣泄方法。可以采取的宣泄途径有: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到户外活动;多和别人进行交流,引起共鸣;多去旅游,接近宁静自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看看书,打打游戏,养养花草或者看看电影以排解不良的情绪。
2.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作为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直接管理者,不论其职位高低,始终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是在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之间连接的重要桥梁,他们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应该对国家和人民充满责任感,时刻根据发展变化的要求。在工作中,根据服务对象、工作内容的变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减少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压力。同时,还应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健康快速的发展。由于自身工作性质的要求,公务员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摒弃“官本位”的狭隘思想,要想自己拥有一定的成就感价值感和安全感,就要去营造舒适的工作氛围,改善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性质、责任、要求、意义,看淡权力的得与失,把官本位转变成民本位,强化自身的服务理念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带来的快乐,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
公务员是国家管理机构的主要承担者,政府的执政能力以及执政水平都会受到他们工作状态的影响。因此,职业倦怠是一个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公务员自身、组织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防止和消少职业倦怠的发生,从而提高公务员的个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参考文献]
[1] 黄训美.公务员心理压力调查[J].决策,2007(11) .
[2] 孙连荣,王晶.国家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人格因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