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傅佳莎
摘 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作用。首先,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统一思想,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树立环境保护底线思维意识。其次,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发挥水资源优势,加快航道系统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运力结构,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通航效率。同时,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机制。建议设置跨部门和跨区域的流域开发规划、协调与管理机构;出台多边合作协议,完善地区间协调机制。最后,长江经济带要加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培植长江流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划分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6-0012-0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了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修复和发展建设情况,听取长江航运和航道治理、河势控制和护岸工程等工作情况汇报,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典型的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人口和GDP分别占到全国40%,横跨11个省份,是中国承上启下、承东启西的核心经济带。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统一思想,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树立环境保护底线思维意识。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意识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将一直位于压倒性位置”。长江经济带开发应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长江经济带沿江聚集了全国40%的造纸、43%的合成氨、81%的磷铵、72%的印染布、40%的烧碱产能,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较突出,水环境安全隐患较多。建议必须尽快摈弃“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
加强河道整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特点。当前长江黄金航道的运力开发还不到二成,潜力巨大。建议加快航道系统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航道管养科学化水平,提升通航效率。目前正在实施的“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长江航道建设和整治工程,将打造出四通八达的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网。其次,优化运力结构,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促进陆地交通和水上交通的联运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进一步,建立水利与交通合作机制,把防洪、河道整治、污染防控与航运发展结合起来,实施统筹管理,实现长江航运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完善流域管理机制。目前长江流域采取单一部门、单一要素管理的思路。各机构条块分割和管理职能交叉较为严重,区域与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新修订的《水法》虽然规定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由于没有相应综合监管机构来执行,难以落实。建议设置跨部门和跨区域的流域开发规划、协调与管理机构,整合分散的流域管理事宜,加強整个流域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岸线、航运和商贸往来、以及水里和防洪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响应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管理,实现流域内自然资源的统一高效管理。其次,建议出台多边合作协议,完善地区间协调机制,由流域综合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内地区的利益协调工作,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共治。此外,建议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邀请流域沿岸居民参与到流域的监督和建设相关工作中来。
培植长江流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划分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建议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集聚高科技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从生态保护区转移过来的劳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辐射周围地区。对于港口及节点城市,建议形借助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对于生态功能区,应坚定的拆除或整体搬迁污染型产业,并对拆除区域进行全面绿化防止洼地效应的产生。通过综合整治,实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漠化防治等目标。对于中小城市,建议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我们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加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美丽长江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邓明亮, 吴传清. 基于PCA-DEA组合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 14(5):58-66.
[2] 付保宗. 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形势与对策[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1):55-59.
[3] 李琳, 张佳.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分解——基于2004~2013年108个城市的比较研究[J]. 软科学, 2016, 30(11):48-53.
[4] 卢丽文, 宋德勇, 李小帆. 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绿色效率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6):35-42.
[5] 罗清和, 张畅. 长江经济带:一种流域经济开发的依据、历程、问题和模式选择[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33(6):90-96.
[6] 吴传清, 黄磊.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难点与推进路径研究[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50-61.
摘 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作用。首先,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统一思想,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树立环境保护底线思维意识。其次,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发挥水资源优势,加快航道系统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运力结构,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通航效率。同时,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机制。建议设置跨部门和跨区域的流域开发规划、协调与管理机构;出台多边合作协议,完善地区间协调机制。最后,长江经济带要加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培植长江流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划分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6-0012-0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了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修复和发展建设情况,听取长江航运和航道治理、河势控制和护岸工程等工作情况汇报,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典型的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人口和GDP分别占到全国40%,横跨11个省份,是中国承上启下、承东启西的核心经济带。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统一思想,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树立环境保护底线思维意识。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意识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将一直位于压倒性位置”。长江经济带开发应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长江经济带沿江聚集了全国40%的造纸、43%的合成氨、81%的磷铵、72%的印染布、40%的烧碱产能,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较突出,水环境安全隐患较多。建议必须尽快摈弃“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
加强河道整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特点。当前长江黄金航道的运力开发还不到二成,潜力巨大。建议加快航道系统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航道管养科学化水平,提升通航效率。目前正在实施的“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长江航道建设和整治工程,将打造出四通八达的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网。其次,优化运力结构,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促进陆地交通和水上交通的联运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进一步,建立水利与交通合作机制,把防洪、河道整治、污染防控与航运发展结合起来,实施统筹管理,实现长江航运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完善流域管理机制。目前长江流域采取单一部门、单一要素管理的思路。各机构条块分割和管理职能交叉较为严重,区域与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新修订的《水法》虽然规定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由于没有相应综合监管机构来执行,难以落实。建议设置跨部门和跨区域的流域开发规划、协调与管理机构,整合分散的流域管理事宜,加強整个流域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岸线、航运和商贸往来、以及水里和防洪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响应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管理,实现流域内自然资源的统一高效管理。其次,建议出台多边合作协议,完善地区间协调机制,由流域综合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内地区的利益协调工作,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共治。此外,建议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邀请流域沿岸居民参与到流域的监督和建设相关工作中来。
培植长江流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划分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建议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集聚高科技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从生态保护区转移过来的劳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辐射周围地区。对于港口及节点城市,建议形借助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对于生态功能区,应坚定的拆除或整体搬迁污染型产业,并对拆除区域进行全面绿化防止洼地效应的产生。通过综合整治,实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漠化防治等目标。对于中小城市,建议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我们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加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美丽长江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邓明亮, 吴传清. 基于PCA-DEA组合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 14(5):58-66.
[2] 付保宗. 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形势与对策[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1):55-59.
[3] 李琳, 张佳.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分解——基于2004~2013年108个城市的比较研究[J]. 软科学, 2016, 30(11):48-53.
[4] 卢丽文, 宋德勇, 李小帆. 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绿色效率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6):35-42.
[5] 罗清和, 张畅. 长江经济带:一种流域经济开发的依据、历程、问题和模式选择[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33(6):90-96.
[6] 吴传清, 黄磊.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难点与推进路径研究[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