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对于贯彻群众路线的本体论意义
温小勇
[摘要]古希腊神话当中的大力士安泰,其强大的本领来自于生母大地;而最终失败也因为不能接近大地。这就为我们党通过“接地气”来贯彻群众路线提供了一种本体论的隐喻。就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本体的现实转化而言,“接地气”不仅具象了人在认识和解释世界当中的实践意义,而且在获得永续力量的过程中将“民之所望”转化为“施政所向”,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为贯彻群众路线夯实了本体论依据。
[关键词]“接地气”;群众路线;本体论;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与从前一切唯物主义者的重要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考察世界和人类历史,从而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之前一切社会的历史(原始社会除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推动人类历史变革和进步的主体根本不是所谓的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而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就在哲学本体论层面为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的奋斗目标和依靠力量。正因如此,可以说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观点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党的群众路线,那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也就是说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中国化实践,也是判断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试金石”。
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来”是要从群众当中吸取智慧、营养和方法,“去”是要将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不论是出发点还是最终归宿,都是为了群众;不论是“来”还是“去”都是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密不可分。与之相反,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党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将贯彻群众路线称之为“接地气”。
一、“接地气”对于贯彻群众路线的本体论隐喻
古希腊神话当中,有一名力大无比、不可战胜的英雄安泰。他的本领来源于自己的生身母亲——大地。每当与敌人搏斗至疲劳倦怠之时,只要往大地母亲身上一靠,就会获得新的力量,从而能够所向无敌。此之谓,“接地气”而无不胜。斯大林认为,“布尔什维克也同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即同那生育、抚养和教导他们成人的群众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同人民保持联系,他们就完全可能始终是不可战胜的。这就是布尔什维克领导不可战胜的关键。”[1]安泰的强大在于有大地母亲作为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共产党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自然也离不开大地母亲——群众的供养。安泰的致命弱点也恰恰在于不能脱离大地。对手正是利用了他的这个弱点,用强有力的手臂将其高高举起,使他不能够再从“接地气”中获得新的力量,从而在空中将其扼死。共产党致命的弱点正在于不能隔断与群众的联系。苏联解体、苏共解散根源于脱离群众,被虚妄、贪腐、自我膨胀的敌人架在空中,在不能“接地气”的懊悔、无奈和悲凉中亡党亡国。
“接地气”就有了“底气”;相反,不能“接地气”就突破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底线”。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2]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拥有“一定能够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的自信和勇气的“底气”和“底线”。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干部群众时说,这里我很熟悉,当年下乡就骑自行车来。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接接地气,充充电”,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正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不可战胜的力量源泉。相反,如果我们党被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敌人架空,不能获得新的力量,必然会像安泰一样,在空中被扼死。大道至简。“接接地气,充充电”,这样通俗的语言中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本体论依据。
二、“接地气”对于贯彻群众路线的本体论依据
人类思维的终极指向在于渴求世界本源(真理)、探寻人的地位(价值)。本体论正是这样一个表征实在性和尺度性的哲学世界观。在“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看来,“只有一个感性的实体,才是一个真正的、现实的实体。只有通过感觉,一个对象才能在真实的意义之下存在”。[3]这种片面地“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本体,“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4]的世界观,造成了作为主体的人与客观世界的割裂而不是统一。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5]而那种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不靠谱的“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健全了人面对客观世界的全部意义——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实现自我;以此为基点,抽象和隐匿的人也在对“本体”的表征和反思中饱满和鲜活了——群众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动力之源,也是最终提升自我的本质性力量。因此,“接地气”不是脱离客观实在的虚妄和无为,而是要在扎根群众当中,吸取力量、获得动力;而要获得永不枯竭、源源不断的力量和动力,就只有持续而不间断地深入群众,让自己成为群众中没有分别的一员,以此达到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实现自我的终极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属性首先表现在对于群众作为依靠力量和奋斗指向的信仰和认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习近平指出,不做赢得人心的工作,做什么都是见物不见人,最后是不会成功的。“见物不见人”恰恰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本体,忽略了哲学思维的现实性和认知对象的根本性。“接地气”“接”到的决不仅仅是“物”,更重要的是“人”。人的现实需求、人的观念情感、人的实践动力等所有的“民之所望”,均可以通过“接地气”的客观实践转化为党的“施政所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产生表征为客观实在性的效果,首先就要看对“本体”的认知水平,就要看“接地气”的实践能力。夯实这样的“水平”、提升这样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才会形成不可打破的凝聚力,成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领导核心。恰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凡属真正团结一致、联系群众的领导骨干,必须是从群众斗争中逐渐形成,而不是脱离群众斗争所能形成的。”[6]
注释:
[1]斯大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2.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2.
[3][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著),荣振华、李金生(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66.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8.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4MK007);2014石家庄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4BS010);石家庄学院西柏坡文化科研团队建设成果(XJTD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