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国民主化进程动荡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程顺
摘要:泰国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民主化进程并不平坦。由于军事政变和政治独裁频频出现,国家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这一奇特的政治现象与泰国的政治结构、政党制度以及市民社会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能够对泰国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化作出合理解释并引发我们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泰国;民主化;政治动荡
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5-0083-02
一、 泰国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一)1932年民主化的开端
1932年泰国国内接受西式教育的军官和文官发动革命,推翻了泰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在政治体制内移植了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这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既有新兴改革势力与王室贵族之间的矛盾,也是由于人民对当时经济状况的不满。革命的爆发使国王拉玛七世被迫签署临时宪法,放弃君主专制,接受立宪政体。宪法规定人民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的权力要置于宪法限制之下。由于执掌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官员大都通过任命产生,因此这种新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但它却开启了泰国的民主化进程。
(二)1973年民主化的深化和逆转
20世纪60年代的泰国建立的强有力的官僚威权政治体制不断压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使泰国政治偏离了民主化的道路。这引起了随着泰国工业化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规模和影响力日渐扩大的中产阶级的强烈不满。1973年10月,曼谷学生举行推进民主化改革的示威,要求通过一部永久性的民主宪法并迅速演变成了暴动。后来由国王普密蓬出面平息风波,独裁者流亡国外。随后,1974年通过新宪法,规定下院由选举产生,行政首长则从民选议员中产生。然而,根据1974年建立起来的新的文人政府虽然推行了一些自由化政策,使泰国的民主政治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其政治立场的软弱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分歧,专制势力卷土重来,在1977年重新确立了军事权威统治,民主化进程出现了倒退。
(三)1992年民主化运动的发展及其之后的曲折前进
1988年差猜在大选中获胜组建新政府,推行民主化措施,限制军人势力和军人干政,这引发了泰国军方的不满。1992年素金达发动军事政变恢复了泰国的军事权威统治。为了消除国民对军人继续执政的忧虑,新政府宣布新一轮议会选举后军人将还政于民。但是在1992年3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执政党大规模的非法行为和贿赂选举激起了在野党和市民的强烈不满,政府在市民社会中的合法性丧失,政权基础难以维系。在泰国民众的强烈反对下,1992年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文人政府,实际上是介于民主政体和威权政体之间的半民主政体。此次的民主化斗争只是阻止了泰国军事威权统治的复辟而并未使泰国民主政治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1997年的金融危机为泰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以民主党为首的反对派和呼吁政治改革的中产阶级的支持下,泰国国会于当年9月通过一部新宪法,它首次规定泰国的议会完全由选举产生,扩大了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力,改革完善了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设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实施地方政府民主自治,增强了民众的民主监督权。 [1](P.154-157)这部新宪法在泰国政治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制度层面上建立了真正的民主政体。2001年,依据新宪法选举产生的以他信为首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政府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大胆地改革措施,推行倾向于下层人民利益的草根主义政策。然而由于其家族企业陷入逃税丑闻,2006年泰国军方重新发动政变解散他信政府并接管国家政权。
在2006年之后的几次大选中,几乎都是由他信派系主导的联合政府执政并沿袭他信经济的道路前进。如2011年,英拉政府推行大米保护价政策,通过国家财政开支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然而这一政策又引起了以人民争取民主联盟的城市中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黄衫军”的强烈反对。他们再次推翻英拉政府,时至今日,泰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依然在曲折与徘徊中艰难前进。
二、 泰国民主化进程持续动荡的原因分析
追溯泰国民主化进程,我们发现泰国没有像新加坡和菲律宾那样通过对建立的威权政体进行渐进的民主化改革而构筑了稳定的民主政体,却是在军事威权政体和半民主政体的周期性摇摆中逐步偏向民主政体。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剧烈的政治动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泰国军方频繁干政
泰国的民主化进程最初是在1932年由年轻军官通过军事政变启动的,因此泰国军队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享有突出的地位。泰国军队掌握着各种社会资源,拥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能够轻易发动政变。例如军队有自己的电台和媒体,拥有军队银行并控制着一些群众组织。他们常常利用自己控制的宣传媒介鼓动群众发起政治运动,助力军事政变。军人的随意干政并非仅仅是由于军方是泰国民主化的最初推动力量,还在于军队没有在1932年之后的泰国政治发展进程中被中立化和职业化,反而演变成为追逐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独立的利益集团,并习惯于采取军事政变的方式来达到自身的目的,使泰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军人干政的路径依赖。[2]
(二) 多党政府的不稳定性
泰国政党林立且多具有地域主义的色彩,缺乏全国性质的政党和严格的组织性。同时泰国政党的形成与解散并非由于政治理念和执政方针的不同,而是受到政党之中具有政治影响力的政客的左右。在泰国,除了民主党拥有较长的历史外,其他政党极为短命。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党员的党籍和政党的行动带有很强的机会主义色彩,有些政党只是在选举之时为了赢得大选获取政治权力而临时组建。由于缺少一个强大稳定的政党,在历次选举中很难有一个政党赢得绝对多数,常常是由多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这种多党制的联合政府内部利益分化,纷争不断,经常导致政府行政能力软弱低下和政府垮台,这是泰国政治周期性动荡的重要原因。
(三) 公民社会发育程度低
泰国民主化进程的开端是由社会中少数政治精英发起的,他并没有建立在广大社会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和提升之上。70年代的民主化运动则以学生为先导,最终也并未演变为社会公民广泛参与的全民性运动。80年代后,民主意识和公民社会随着经济的增长有了显著提升和发展。然而直到目前,泰国城乡之间仍有巨大差距,以曼谷为核心的中部城市圈和其他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极不平衡,这些易被某些政党和政治集团利用成为阻碍民主化进程的因素。他们通过煽动现存的社会阶层矛盾引导公民进行非理性的投票。泰国的政治能否回归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泰国的市民教育和媒体宣传效果;系统的民主教育及健康的媒体引导,将成为影响泰国民主化方向的重要因素。[3] (P.28)
(四) 民主进程缺乏法治
民主和法治相辅相成,民主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才能够有序运行,没有法治的民主易导致多数暴政和民粹主义,这在泰国表现的尤为明显。泰国民主化进程中法制建设严重滞后,同时法律缺少相应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自泰国实行立宪政体以来,先后颁布了18部宪法,变动频繁,法律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成为了掌握政治权力的政客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人们对真正的民主缺乏正面的理解,只片面强调民主权利而忽视了法律。他们只是盲从于一些政客的鼓动,不断地游行示威,扰乱社会秩序并危害公共利益。这种无政府主义的对抗导致泰国民主政治乱象持续不断。
三、 对泰国民主化进程的思考
(一) 泰国应当以社会经济发展优先而非民主优先
民主的转型与巩固离不开经济的发展。马克思对此有深刻的论述,认为经济因素是民主政治的决定性因素。在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方法论大行其道时,利普赛特就运用跨国统计分析资料证明,财富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水平会直接推动政治民主。[4](P. 98)亨廷顿也给出了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之间的逻辑关系,他认为经济发展能够培育公民意识,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以及促进中产阶级的扩大,这些都构成了对民主化的支持。[5](P.168)对泰国这一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民主化进程的根本条件,追求民主的过程不能以牺牲经济社会发展为代价。泰国应首先大力发展提升国家的经济水平,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良好社会基础,在此前提下稳步渐进的推进民主政治进程,而不是在当前就大搞民主迷信。
(二) 权威主义应当成为民主化进程的初级过渡阶段
从现实状况来看,泰国的民主仍然处于民主化的初级阶段,远未达到成熟。在这一初级阶段,适合泰国的是权威主义民主而非自由主义民主。因为权威主义民主虽然具有民主的形式,但其更强调建立一个稳定而强有力的政府。这种强势政府虽然对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有一定的限制,但它能够保持政治稳定,并在这种稳定的状况下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更高的民主创造条件。权威主义民主应当在泰国民主发展的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在条件成熟和法制健全之后才能逐步的向真正的民主政治转变,到时权威政府再由民主政府所取代。
(三) 一党优势制是避免民主化进程动荡的有效途径
一直以来泰国实行的是多党制,这本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由于各党派只关注选举的胜利,政党的政治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同时选举之后组建的多党联合政府内部各党派相互倾轧打压,行政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实施,这又会引起军事政变和民众的反对。因此要避免这种过于分散的多党制弊端,泰国应当引导多数小党向少数大党的政党格局转变,实行重新分配议会席位等有利于大党优势的措施,用一党优势制来塑造和建立一个稳定而强力的政府,避免政局的周期性动荡。
此外,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制形式存在模仿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政治过程的不稳定性。因此,泰国在推进本国的民主化进程中,不可亦步亦趋机械模仿西方民主制度,而要结合自身国情和具体实际,积极稳妥的推进本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文,东亚:宪政与民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5.
[2]刘勇智.泰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及其成因[J].国际 论坛,2008,(5).
[3]乔安妮·穆勒.性别教育和公民社会在泰国[M].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利普赛特.政治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