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张亚芳

    摘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向学生讲授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情况。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所采用的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首先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接着阐明其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效果所具有的指导作用,进而说明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总结出的具体措施,体现出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阅读课堂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且强调在教学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5-0102-02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高质量的语文课堂需要各个教学环节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起到指导意义,教师在传授课本里的知识理论时应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得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需要着重探讨的话题。

    1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往往认识到课本的基础知识而轻视其中包含的重要情感价值导向性,面对比较深刻且难以理解的语文课文时,也呈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缺少学习毅力的特点。这一学习特征导致学生在汲取语文阅读知识时,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处在汲取文章浅层知识的过程中,虽然提高了自身的基础理论文化知识,但不利于个人的综合发展过程,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形成了消极影响力。

    2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语文阅读课堂的整个完成质量来说,始终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从语文阅读课堂中获得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必要的过程。但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忽视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培养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意味着老师首先应具有高尚的内在道德品质,能够把健康的心理特点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人生导向性。一方面,促使学生的内心可以保持对学习浓厚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习文化知识时接收到教育对心灵的感染力,逐步形成稳定的情绪情感过程,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发展成为更好的人。

    从学生汲取文化知识到塑造个人的心理特征,在这一个递进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形成积极的意义。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重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从学习生活里收获相关启发,以此延伸他们的“内在美”,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3.1创设情境

    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越浓厚,学生则越容易参与到课堂的探讨与交流中,接受知识的效率会变高,也会更全面地体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价值。所以说,针对语文课本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情景加入到课堂中,采用生动且丰富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保持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产生收获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悟过程,认识到语文这门学科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并且引导学生融入到语文课堂所表现的丰富内涵中,在学习文化知识中自觉接触到心理健康体验[1]。

    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描述冬天的雪景,让学生联想到白雪纷飞的场景,感受到雪地中月牙、枫叶、梅花、竹叶的模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艺术形象惟妙惟肖的描写方式,这一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将会带领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语文的艺术魅力,讓低年级的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体会到语文课堂与艺术之美的联系,逐渐主动地学习知识,自觉提升个人的素养,在老师饱含热情的教学态度中体会心理健康教育之美,让学生自觉塑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特性;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两篇文章是《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显而易见其中出现的主要描写对象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类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学生的成长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发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探讨的话题,在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美”,也就是说,教学不应仅仅传授知识理论,而应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对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他们明白亲情的珍贵性,自觉肩负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自己的父母,让父母也感受到爱护之义,通过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融入到课堂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引导力。

    3.2深入学习

    作为教师,需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保持对教学的热情,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性,采用多样且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让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严肃性与引导性兼并的特点。

    首先,教师应使用积极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可以通过优雅且温和的教学风格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如沐春风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和传递正确的情感价值,帮助学生发展内在的潜能,让这一类年龄小的学生保持身心的愉悦,实现全面健康发展,逐渐变为一个品德与才华并存的人[2]。并且在结合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准备教学设计,勤于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理念,帮助学生自愿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过程;教师要具备坚实的学识“地基”,在日常学习中拓展人文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等各类知识,让整个语文课堂形成多样的交流方式,对学生的个人素养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帮助学生从课本中收获到教益。这些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整个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激发课堂对学生们的吸引力,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最终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让一堂课不只是局限于语文知识的获取,也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这门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当老师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开始,就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帮助课堂注入鲜活的生命力,避免出现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或者毫无情绪波动的语言特色。老师需要带有一种强烈且积极的教学态度,比方说,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及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耐心,体会到书本所传递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需要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并且老师在讲授故事类课文时,可以说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并用生动活泼和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来讲述它,给课堂注入新鲜感,使得学生们感受到故事背后那些耐人寻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体会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老师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重视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比方,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老师带领同学们通读全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以往圆明园所具有的辉煌灿烂文化以及为何会衰败的全过程,之后,通过感受这篇文章蕴含的情感变化,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可以感受到祖国母亲所遭遇的特殊经历,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这一种情感态度价值导向方式则重点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另外,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课程致力于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主旨的认识,帮助学生联系生活进而得到感化,因此,老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接着需要重点培养学生把内心的真情抒发于文字中的能力,学会观察现实生活经历,老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答题时对个人情感的过程,因为学生的答案所拥有的“质感”常常是自己心灵的投射成果,所以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要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通过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价值本质,才能够产生出最优的教学效果,让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阅读课堂形成更完美的配合效果,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教师应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词,满足现阶段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帮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文包含的情感价值引导性,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发展个人的综合素养,实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贾福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78):31-32.

    [2]田光武.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1-2.

    (責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