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
王登群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学生的“学”引发学生的“思”,整体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以此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以趣导学、少教多学以及以疑促学等三个方面入手,讨论在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创建高效阅读课堂的策略。
一、以趣导学,点燃思维之火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趋势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极大的开发,进而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并将学生的需求纳入教学设计的考量之中,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参与状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的整体特征,从学生的关注焦点出发,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教学,在提高学生探究意识的同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为学生讲解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为了激活学生的兴趣,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北方和南方不同的雪景,看到不同地区的雪景之后学生们被图片中展示的风景所吸引。随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自己印像中的冬天是怎样的。学生们经过一番描述后,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用了哪些词汇来描述冬天的。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们非常认真地阅读课文,用心感受作者笔下美丽的济南冬天。最后,还要求学生结合作者的描写方式对自己的描述进行修改,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快速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导学环节保持足够重视,有效利用这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少教多学,引导内化吸收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而引导者的作用就是在学生学习中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内化,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动性培养,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尽量保证学生能主动完成内化吸收的全过程。
比如,在为学生讲解初中语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而是给予学生自行阅读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谈一谈自己对贝聿铭的看法。了解到要求,学生迅速开始了阅读之后,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表示,贝聿铭非常有才华;有的学生表示,贝聿铭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还有的学生表示:贝聿铭的爱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学生的这些见解,我带领学生共同分析了这篇课文,并在分析过程中对学生总结出的贝聿铭的精神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来学习贝聿铭的优秀品格。
由此可见,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然后为学生留出广阔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有效内化学生的认知,一举两得。
三、以疑促学,开展深度探究
基于疑问而开展的阅读深层次探究,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回顾课文,并开展深入地思考,在探究和把握课文内涵的同时,掌握总结文章主旨的方法,从而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利用疑问开展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多样性。
比如,在为学生们讲解《范进中举》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先是带领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熟悉课文中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学生们设置了几个疑问,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回顾课文。“为什么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一下子得了癔症?”“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行为举止说明了什么?”“文章是如何凸显主旨大意的?”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一步回顾课文,并展开了深入地思考,掌握了文中突出的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以及一些人趋炎附势的丑陋形象。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设置必要的疑问,让其带着疑问回顾课文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也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深度探究阅读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是当下教育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少一點滔滔不绝的“讲”,多一点自主探究的“学”,在确保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