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浅谈
周旋++李莉++董慧++戴佩华++王翠
摘要: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我国农业发展影响巨大,对畜牧业的危害也不可忽视。21世纪以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繁,不仅对人民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且在畜牧业中造成动物疫病传播,使得动物疫病防控更加艰难。21世纪以来,全国因洪涝灾害造成大牲畜死亡年均140.79万头(只),其中 2008年死亡数量最多,为350.8万头(只);2016年6月以来强降雨导致全国多省市发生洪涝灾害,引起2 996万头(只)畜禽死亡。就洪涝灾害发生对畜牧业的影响进行浅要分析,并给出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对策。
关键词:洪涝灾害;畜牧业;动物疫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9-0055-02
洪涝灾害包含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据自然灾害数据库统计,在我国各类型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方面(图1),洪涝灾害发生率最高(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水灾发生,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导致大量的农作物受灾和成灾,分别约占耕地面积的10%和 5%。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1 100亿元,约占同期全国GDP的1.8%(遇到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如 1991、1994、1998、2010和2016年,该比例可达到 3%~4%),约是美国(0.03%)的60倍,日本(0.22%)的8~9倍。2000年以来的洪涝、地震、地质、海洋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五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洪涝灾害占到8成以上;死亡人口数量指标也是洪涝灾害排名第一,约占6成,足见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程度之深。洪涝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1]。
1 洪涝灾害对畜牧业影响
洪涝灾害对畜牧业影响也较为严重,在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造成大量畜禽的直接死亡。2000-2011年,全国因洪涝灾害造成大牲畜死亡年均140.79万头(只),其中2008年死亡数量最多,为350.8万头(只),其次分别为2010年、2005年、2011年和2006年,均超过了年均大牲畜死亡数量(图2)。总体来看,畜牧业近年来受洪涝灾害影响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损失尤为严重。
2016年6月以来强降雨导致全国多省市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据有关部门调查,6月份以来的洪涝灾害已造成河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的2 996万多头(只)畜禽死亡,其中死亡生猪66万头、家禽2 912万羽、大牲畜近3万头、羊12万只,倒塌损坏栏舍超过 949万m2,损失饲草料近46万t,受灾草原面积逾 1.07万hm2,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亿元。其中湖北、江西、湖南和贵州最为严重[2]。
2 洪涝灾害对水源的影响
洪涝灾害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佟延功等[3]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对哈尔滨市洪涝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洪涝灾害影响有所下降,污染程度较高。洪涝灾害淹没安全水源,破坏供水系统和基本卫生设施,又使得垃圾、污水、人畜粪便等漂流漫溢,最终导致肠道传染病、疟疾、血吸虫病等疫病和传染病暴发概率大幅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和动植物健康。
3 洪涝灾害对动物的影响
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2001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有31个县(市)发生猪瘟疫情,病猪6 858头,死亡猪3 252头;猪丹毒发病县(市)数49个,发病村和场数高达1 756个,发病猪65 377头,死亡猪7 217头,是2000-2010年发病数量和死亡率最高的年份。2001年10月,在黄石大冶市发现高致病禽流感,随后在黄冈、孝感、襄阳陆续发现。2002年高致病禽流感向南扩散,广东、湖南等地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与该年份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内在的联系。
4 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重点
洪涝灾害不仅给畜牧生产带来直接损害,同时由于动物尸体、应激、饲养环境、防疫条件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也极易造成灾后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为将疫情消灭在萌芽阶段,保障涝涝灾后无大疫,洪涝灾后动物防疫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收集动物尸体并无害化处理
受灾过程中,不少畜禽被淹,大量死亡。动物尸体内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任其腐烂发臭,病菌会随水流、空气四处扩散,不仅污染环境,还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受灾地区要组织人员收集动物尸体,要尽最大能力全范围搜索,避免遗漏;搜索还要早行动,以免尸体腐败。收集到的尸体可就地选择高岗地带深埋或焚烧处理,也可转运至无害化处理点进行集中处理[4,5]。
4.2 消毒灭源
由于洪灾期间粪池漫溢,溺死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圈舍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养殖场(户)要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重点是畜禽舍及有关生产设施、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牲畜市场、农贸市场、饮水源、畜禽运输车辆、用具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便、便宜、适宜的消毒剂,并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动物尸体滞留地或撒布生石灰或喷雾消毒液;运输车辆、工具根据材质选用无腐蚀性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养殖场、圈舍、场地周围采用喷洒消毒液的方式进行消毒,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木质工具及塑料用具采取消毒液浸泡消毒;污水沟、水塘可投放生石灰或漂白粉。另外,高温高湿、污水横流易滋生蚊虫,造成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病的传播,应做好洪涝区域的杀虫灭鼠工作,可通过喷洒灭蚊虫的化学药品,投放灭鼠药、捕鼠器等方法杀虫灭鼠[6]。
4.3 预防免疫
重点做好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对所有家禽实施禽流感免疫,特别是做好鸭、鹅等水禽和饲养周期短的肉鸡、肉鸭的免疫;对所有偶蹄家畜实行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生猪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强制免疫,母猪配种前、仔猪断奶前要进行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化免疫;对新补栏畜禽及时补免。同时做好免疫效果检查,对抗体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及时补免,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
4.4 疫情测报
组织人员对受灾地区逐村逐户开展临床巡查监测,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巡查记录。并结合当地畜牧业生产、动物防疫、屠宰加工和畜群流通情况,分析掌握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加强动物疫病的采样监测工作,监测出的阳性畜禽要严格按要求及时进行处置。另外,要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充分发挥基层防疫员、兽医门诊、养殖场(户)的积极性,发现疑似动物疫情或可疑病例时及时上报,必要时采集病料送当地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4.5 检疫监管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切实加强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流通环节监督检查,有效防止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要严格查物验证,发现可疑疫情,立即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坚决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进一步规范活禽市场监管,严格定期休市和消毒制度,对重点活禽市场实行每周定点检测。要密切配合工商、卫生等部门,逐步取消大中城市城区和人口密集地区活禽市场,有效防止疫源传播和扩散。
参考文献:
[1] 李 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 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2] 刘林青,付 雯,张淼洁,等. 洪涝灾害地区动物疫病形势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2016(8):1-2.
[3] 佟延功,吕玉芹,杨 超.哈尔滨市洪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及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6):539-540.
[4] 曾凡胜,陆小梅,林 浩,等.自然灾害后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92.
[5] 俞怀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建设[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4,44(1):23.
[6] 李如治.家畜环境与我国的现代畜牧业[J].中国牧业通讯,200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