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观察

    赵雷

    

    【摘要】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浓度上的差异对麻醉效果和止痛效果的影响,为用药时选择合理的浓度并发挥最佳药效提供参考。方法 为规范研究过程,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研究资料的选择需要符合纳入标准中设立的条件以及排除标准中设立的条件,同时,相关的研究人员、研究所用药物、研究设备等均出自我院。通过认真筛选,在本院中符合以上条件的研究对象共计80例,经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分析,所选择的患者均要实施胸部手术治疗,且麻醉方法均实施硬膜外麻醉,根据麻醉时使用罗哌卡因的浓度不同分为参照组(浓度为0.25%)和实验组(浓度为0.2%)各40例,观察用药效果。结果 以体征变化情况来评价麻醉效果,经观察,实验组患者意识、自主呼吸等体征恢复的时间以及拔管的时间三项指标与参照组对应的指标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二组虽然在使用麻醉药物的浓度方面不同,但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其差异并不显著(P>0.05)。此外,从止痛效果来看,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对应指标(P<0.05)。结论 罗哌卡因的浓度不同,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很小,且不会较大的程度的影响用药安全,但是对止痛效果的影响较大,其中0.2%浓度的止痛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罗哌卡因;麻醉;不同浓度;疼痛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6..02

    麻醉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手段,尤其在手术治疗中应用较多,目的是缓解手术创伤引发的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但是,麻醉药物使用的不合理,可能引发身体不适,甚至造成医疗事故。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与止痛治疗中应用广泛,具有疗效强、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对罗哌卡因浓度的合理控制一直存在争议。为了在治疗中发挥药物最佳的效果,同时保证治疗安全,本文对罗哌卡因在不同浓度下的疗效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的医疗水平及医疗环境等都在变化,入院时间跨度过大会导致研究背景的差异过大,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本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入院时间做了规定,需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选择的科室为胸外科,对患者病情分析后确定需要对其进行胸部手术治疗。经筛选,共有80例患者符合要求,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7.5±5.6)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22.6±20.3)min,病因包括肺癌、胸外伤、心脏病,数量分别为28例、30例、22例。纳入标准: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无呼吸困难、精神异常等,无肝肾功能障碍,适用本研究药物,知晓研究详情且自愿参与。根据应用的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参照组(浓度为0.25%)和实验组(浓度为0.2%)各40例,二组的基本资料相关指标经SPSS 19.0统计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研究。

    1.2 方法

    医护人员要做好接待患者的工作,指导患者办理相关手续和进行必要的检查,对紧张、抑郁等情绪不良的患者通过语言安抚、健康宣教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手术前的30 min,医护人员要采取肌注的方式给予患者阿托品(0.5 mg)和鲁米那(0.1 g),然后行气管插管,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开展腰硬联合麻醉[1]。先找准穿刺点,置管后注入5 mL0.2%浓度的罗哌卡因,若无体征异常则应用适量的咪唑安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术中参照组每隔1h便给患者注入8~10 mL0.25%浓度的罗哌卡因,而实验组注入的浓度为0.2%[2]。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150 μg)与氯化钠注射液(220 mL)混合,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待苏醒且体征正常、稳定后拔管。治疗期间需要关注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针对不良反应及时妥善处理。

    1.3 观察指标

    止痛效果:按照临床常用的VAS评分标准,分值范围从0~10分,分值的高低与疼痛剧烈的大小呈正比。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反应,比如呕吐、过敏、恶心、视物模糊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出现的例数和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

    1.4 数据分析

    各研究指标的相关数据采集过程均合规、合理,且数据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按照小组分类后,用SPSS 20.0分析,比例等类型的指标可以用(%)表示,x2检验,时间、评分等类型性的指标可以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组间差异显著的依据。

    2 结 果

    2.1 麻醉效果

    对所有患者的自主呼吸和意识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实验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7.0±3.2)min、(10.8±4.2)min、(19.6±4.3)min,参照组对应指标分别为(7.1±3.4)min、(10.5±4.4)min、(19.7±4.2min),三項指标差异均不明显(P>0.05)。

    2.2 止痛效果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对应指标。见表1。

    2.3 安全性

    实验组、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40:呕吐、过敏各1例)、7.5%(3/40:恶心、呕吐、过敏各1例),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 论

    外科手术的开展会导致患者伤口周围的神经组织的敏感性,使患者感受到明显的疼痛,可导致应激反应影响治疗,因此需要采取麻醉干预以保障手术顺利开展以及术后恢复。罗哌卡在麻醉方面的效果与常见的布比卡因、芬太尼等相比,具有药效长、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是通过抑制钠离子的正常流动而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及镇痛作用[3]。经研究,人体对罗哌卡因的耐受性比较好,如果是大剂量的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其他麻醉药物,可见此药在麻醉治疗中的安全性较高。但是,罗哌卡因的浓度对这种阻滞作用有明显影响,一般情况下我们总认为药物的浓度越高,药效也会越强烈,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药物浓度与药效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绝对的规律。经研究可以看出,罗哌卡因这种药物在两种浓度下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止痛方面浓度0.2%的罗哌卡因更为理想(P<0.05)。

    为了在保证麻醉效果与用药安全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止痛作用,建议应用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在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且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的同时可以缓解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痛。

    参考文献

    [1] 高焕龙.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47+50.

    [2] 尹 亮,王 敏.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之路,2018(4):84-84.

    [3] 陈 伟,孙 娟,苏 瑶.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的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