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张兴安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恰当时机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耐心、虚心、用心。
四、不要冷落了学困生
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教师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揚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教师要转换角色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
六、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师要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便于课堂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明确小组的合作与分工,小组长、小老师及小徒弟职责。由全班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评分细则,作为小组成员的行为规范。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深入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开展小组合作之后,教师要对合作结果及时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