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究

    夏汝林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强、应用广的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清障”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将有效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此,本文分析多种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使用思路,希望能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多种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使用思路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確的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借助“设障”和“清障”两大过程的协调配合以优化多种教学方法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这是目前多种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使用思路。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

    一、预设障碍促进能力提升

    预设障碍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一定的学习障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而且较难解决一些学习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并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预设障碍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问题障碍;第二步,引导学生解决障碍,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

    比如在教学“用word编辑文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智能ABC输入法在word文稿中打出骆宾王的代表作《咏鹅》。学生打字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障碍——打“绿”这个字的时候找不到拼音,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从“lu”中找一找有没有绿这个字,学生能找出这个字,以为解决了问题;但教师再设障碍,让学生打出“女”这个字,这时候学生再打“nu”,会发现找不到“女”这个字,此时学生就知道自己的理解错了。这时候教师再进行讲解:“绿”的拼音为“lǜ”而女的拼音为“nǚ”,对应键盘上的字符应为“v”而不是“u”。学生恍然大悟,然后自己尝试一下,果然顺利打出了“绿”和“女”。

    二、自主探究清障构建新知

    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清障,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自主构建新知。在“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继而使其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解决障碍,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比如,在教学“我的符号会说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键盘上都有哪些特殊的符号,都在哪个位置。虽然键盘由于品牌型号的不同,有时候按键排布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大同小异。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品牌型号键盘的键位分布图,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选出最常规的键盘分布方式,让学生寻找键盘上的特殊符号。比如主键盘区所有的数字键全都是双字符键,直接按,学生会发现出来的都是数字而不是字符,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时教师再给出一张键盘图并附上使用说明,让学生自己阅读说明书找到原因——需要同时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才可以打出特殊符号,由此学生就可以总结出:打特殊字符时需要配合快捷键shift。

    三、分层清障促进全面发展

    分层清障即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先解决容易清除的障碍,然后慢慢加大难度,最终清除一个难度较大的障碍。而随着障碍难度的增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都能在清障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在word中插入excel表格”时,教师可以将制作任务分成两层,第一层即编辑图文并茂的word文件,可以打一句描写大自然的话并配上两张自然风光图。第二层是讲解插图表格的方法,包括设置行列数、设置单元格样式、表格内编辑文字等等。第一层的障碍主要集中在插入方法、增删行列以及单元格编辑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一遍插入方法,说明何为行、列,然后演示如何增删行列,单元格内编辑文字时,如果敲回车则会切换到下一个单元格,那如何实现单元格内的强制换行也需要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插入一个5×4的表格,并在A1单元格中编辑文字“我们要爱护美丽的大自然”。第二层的障碍是为了让word文稿看起来更加美观,需要对表格的行高、列宽进行统一设置并设计边框样式,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快捷键所处的某个区域,然后让学生自己找自己试,待学生熟悉之后再让学生自行练习。

    四、使用“障碍”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设障”和“清障”的教学方法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使用“障碍”教学法时,要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预设障碍,让学生遇到问题能够自主探究,清除障碍,提升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设计障碍时,我们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设置的障碍应从实际出发

    教师预设的障碍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实际,来源于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不能把障碍难度设置得过高或过低。例如: 在教学三年级学习“画图”软件时,学生熟悉了画图软件的界面,能够运用画图工具进行绘图。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学生们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画着画着“工具栏”不见了怎么办?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寻找答案:点击窗口最顶端的倒立小三角下拉菜单,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把最下面的“最小化功能区”前的对勾去掉,这时就可以看到工具栏了。教师在教学中预设类似难度的障碍,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设置的障碍应与教学目标任务相结合

    教师预设的障碍应与教学目标任务有效整合在一起,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单独设置,这样才能达到为教学任务需求服务的目的,真正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得到提高。例如:在word中建立表格,学生已学会使用“文字对齐方式”,这时要求学生设置宽的行距后,发现文字不在表格的居中位置上了,那怎样使表格中的文字垂直居中呢?学生通过合作思考、探究,找到了单元格的对齐方式:首先选择要居中的表格,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右键菜单下的“单元格对齐方式”中最中间的一个就可以了。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设障”和“清障”整合引导教学、自主探究以及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继而有效提升教学质效。以上的分析论证虽然只是笔者的个人思考,但是仍然希望能够为各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小飞,仝瑞丽,李艺.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000(006):2930.

    [2]程艳萍.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读天下,2016(18).

    [3]方勇.多种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使用[J].文理导航,201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