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坚持知行合一
徐兴灵
[摘要]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就是要凝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就是要强化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真正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关键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的几种错误认识
1、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层面12个词看不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12个词的前面都冠以了“社会主义”四个字。有了这一定性,就表明我们所说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与资产阶级所主张的、所理解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截然不同。因为自由、平等等总是跟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阶级利益、不同的人紧密结合在一起。
2、有些人说,我就喜欢12个词中的自由,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干什么,这种观点同样错误。因为自由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恰恰相反总是具体的,它总是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实际密切相关。我们社会主义倡导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形式上的、虚伪的自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不是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而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等等。根本不存在不受约束的绝对的自由。
3、还有一些人说,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来说,谁践行,谁吃亏。这些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经济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并且不大可能在短时期完全杜绝。这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做好工作。作为公民个人而言,即使个人利益暂时受损,也要坚信真理终究战胜谬误,正义终究战胜邪恶,也要勇于坚持和追求真理,不要动辄就抱怨,就灰心丧气。
4、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践行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见根本好转呢?笔者认为,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践行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历史地看,主流价值观的确立,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就我们国家而言,因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间较短,所以对其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以及价值准则的要求和实现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孜孜以求、不懈奋斗,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离不开认知认同,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当它被民众了解接受,深入到民众的道德意识之中,内化到民众心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指导与引领作用。
认知,即认识,价值认知即弄清楚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主张、推崇、反对什么?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进而寻求获取价值观真谛的过程。认同,是一种自觉认可、接受和遵从,表现为把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规范自己行动的根本标准,具体来讲是把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原则以及尺度作为追求目标,并进一步自觉内化为一种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知是前提、是基础,“知之愈深,行之愈笃”。培养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民众在实践中理解它,领悟它,在此基础上形成普遍的社会认同、内化和自觉的精神追求。
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意义重大而深远。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就在于此。究其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都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及其凝聚力。因此,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础和前提。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系统正常运转、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经济转轨的关键期,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化,导致了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存在的复杂状况。其表现形式凸显在利益和观念之争,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观的根本分歧。但是,核心价值观的凝聚是一个国家进行自治的前提和关键,它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起到引领健康的思想、指导规范的行为作用,逐步成为人们的精神灵魂。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很好的化解因价值观不同而引起的具体利益矛盾,形成最广泛的价值共识,引领和整合各种社会思潮,使各种社会思想意识达到高度一致,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从而起到强化民族凝聚力,增强社会团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以便保持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从真正意义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反,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大话。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依据。其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体现了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现实意义上实现了政治理想、行为以及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真正的统一。同时,这三个层面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追求,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价值理念支撑。以此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应对当下世界范围内各国在思想文化上的交锋,以及价值观的较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人们在思想意识呈多元化特点。要想继续从真正意义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进而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就必须要坚定不移的积极培育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必须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践行
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只靠几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重要的是主动参与。从人们思想的共鸣和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阐明并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成功与否,前提是对其理论是否有一个透彻的分析和牢固的掌握。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了哪些重要内容?反映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哪些优秀文化传统?通过这样的学习让群众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利用各种手段广泛传播,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激发其潜在的正能量。
其次,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楷模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极其重要。虽然其过程中主体是大人民群众,但作为领导干部,在这项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把自己摆上一个重要位置,严格规范和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影响更多的群众,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榜样。党员干部起带头作用一定得做到,要求老百姓做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党员干部坚决不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有了这样的楷模,广大人民群众就会争相效仿。因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历史任务中,党员干部这个“领头羊”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广发群众都能身体力行。
第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把这一行动纳入到日程工作各项制度中,进而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逐渐深化,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习惯。另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途径,那就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践证明,正确的舆论可以促进人们健康向上的生活,甚至发挥伟大的社会革命活力。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的宣传作用,特别是互联网新兴媒体的作用。目前,互联网是宣传领域的主要战场,据统计,我国网民已有6亿人,手机网民已有4.6亿人,其中,微博用户达3亿多人。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使其发挥最大积极作用是关键所在。利用的好,广大人民群众在直观的情境中提高道德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于心,并外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
第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没有这一坚实的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观便是空中楼阁。为此笔者认为,作为每位公民要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应该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信仰是人生光辉灿烂的太阳;应正确处理好个人跟集体、国家的关系,在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应该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而不能只看到自己脚下那么一点蝇头小利;要持之以恒,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和付出,因此,就要求我们在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意志,并脚踏实地的付出行动,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3]李慎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基础抓起[J].红旗文稿,2015(3).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的三重路径[N].光明日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