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宋扬

    [摘 要] 高校固定资产是学校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物质保障,是一切教学、科研等活动的物资基础,但许多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并不重视。文章就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实现高校固定资产合理配置,加快高校事业发展。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投入,高校不断发展壮大,各高校在科研、教学方面的投入也不断扩大,对于固定资产的需求逐渐增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效、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实力雄厚的资产管理队伍是保障高校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科研的发展,进而影响学校的各项经济效益。因此,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加快教学、科研步伐的基石。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

    高校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体现在日常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中常常会在使用、维修保养、清查等方面出现一定的纰漏。例如:高校管理者对于购进的一些仪器器材重视程度不够,又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而造成某些仪器器材的重要标签被破坏或者丢失,对于还没有登记过的仪器器材随意挪动使用,导致丢失或损伤,到期需要进行维修养护的器材没有及时养护,需要盘点核算的器材没有彻底盘查清楚,等等。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制约,无法引起高校资产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往往使得管理者产生惰性,疏忽固定资产的手续交接和清查核算,若缺乏正规的编制体系更会导致资产编制使用上出现问题。因此管理体制不完善,没有科学、统一的管理体制会给资产日常管理带来极大问题[1]。

    高校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体现在合理完善的队伍建设上。力量雄厚,工作有序不紊的管理队伍是有效完成一项工作的前提。但资产管理队伍主要服务于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学校对其建设不够重视,导致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落后,无法满足学校发展要求,导致学校资产管理成效偏低。我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资产管理处应当首要响应号召,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整体管理,再根据不同部门的相关条律及具体管理措施下放到各级部门具体管理人员手中。目前,许多高校对于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一个统筹管理措施,各管理机构分散,所掌职能不清,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各部门之间没有紧密有效的配合,高校无法形成责任制度,往往出现固定资产无人管理、养护等现象,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二)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1)固定资产流失体现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格上。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主要体现在报废资产管理不严格和固定资产清理不及时这两方面。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问题,报废处置不严格,没有完全按照报废流程走,没有认真核对好每一件报废物品。高校对于许多报废资产在盘点、清查时出现遗漏、多算、盘点不清等情况,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现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对资产缺失、损伤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丢失或损伤的资产来不及报备,如果直接按报废处理也会造成固有资产的流失。对于一些还未到达使用年限,而不经常使用的固定资产,由于监管不严,管理人员一时疏忽,盘点不严格,这类资产常常以报废处理,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高校的仪器设备众多,尤其是科研、教学所需设备很多,但这些固定资产的清理并不及时。据不完全统计,多数设备在没有科研项目时被闲置,因为许多原因常年不用,有的设备没有到达使用年限就被宣布报废,或者搁置一旁不再使用。高校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清查不准,没有具体的报数编制和管理体制,导致还没有到达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流失。

    (2)固定资产流失体现在仪器购置不规范上。固定资产的购置需要一定的流程,高校仪器设备来源一般就是:购置、自制、赠送、调入这几个方面。高校每年因科研、教学需要而购置许多仪器器材,所需购置费用很高,如果在购置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导致许多问题。首先,高校采购固有资产时,虽然以国家政策为标准,但又必须切合高校本身的实际需求,采购时,管理者若不能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按需购买,会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设备闲置、设备重置等问题。其次,采购工作涉及学校资金,每一次采购实施应当满足学校预算,而高校自身資金来源较为复杂,对于预算管理方面不到位,不能合理招标、合理监管的话,会导致一定的资产流失。

    (3)固定资产流失体现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上。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主要体现在重复购置和使用率低这两方面。对于重复购置,许多高校面积较大,甚至有多个校区,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多个校区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如果没有有效的联络手段和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购置仪器时,无法确定学校是否已经采购或是仍有未到达使用年限的仪器可以使用,不同地区之间的校区就算是有同样的仪器,也不能及时送达,就会导致仪器重复购置现象出现。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国管局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决算报表》中有专门针对各高校相关规章制度的报表,以便对其进行统计和监察。在高校管理中,建立资产管理中心是必不可少的,这关系到学校、学院所系的各种固定资产的统一、协调管理,并且还要完善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起到统领作用。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根据职责范围,负责归口资产的具体管理工作,各资产使用部门,由一名部门领导分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对于盘点、清查固有资产问题,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盘查机制,制定相关规定,结合财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盘点固定资产数目,及时编册入账。对于现有资产或新购置的资产,每一笔明确登记造册,确保没有遗漏现象,并定期按照所造册子进行分批维修、保养、清点;紧抓登记造册,确保没有虚假入账、漏算、多算等情况,事后要及时进行全面核对,清点多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混乱、保养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在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下发明确规章管理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制度的实施,要落实到个人,确保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遵守管理制度,对不配合或有疏漏的部门或个人给予相应的惩罚,以示惩戒,确保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固有资产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检修,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防止肆意破坏、财产丢失等问题出现。

    高校需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依据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推动人事部门改革,重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根据实际管理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选拔管理人才,建立合理的工作队伍,使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井然有序,逐级负责,提高工作效率。固定资产数量庞大,需保障管理人员数量足够,能力够强[5]

    (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者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配、科学使用。首先,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核查制度,对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全盘核查,在合理预算的情况下,优先配置资源相对缺乏或当下急需某些资产的部门;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門审批后,将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对外进行租赁,提高固有资产使用效率,增加而外收益;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技术人员的作用,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制定相关的制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资产管理机制。可以研发相应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全校范围内统一使用,通过固定资产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固定资产管理者提供基础数据,帮助决策者管理,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同时为财务部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准确依据,对现有资产进行数据化处理,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固有资产使用情况、闲置数量、需维修数量等,有利于固定资产的调配和数据管理。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尚存在许多问题,导致高校资产流失严重。但高校对于资产流失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固定资产流失带来的经济损失往往被忽略,不健全的管理机制会造成资产管理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斌君.新形势下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22-24.

    [2]吉慧.关于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4(36):281-282.

    [3]江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1).

    [4]赵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某高校为例[J].经济师,2014(4).

    [5]武宝瑞,迟爱荣,杨敏.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实盘工作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25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