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党报记者站的转型升级探究

    张文璟

    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地级市地方党报记者站的升级与转型刻不容缓,在全国纷纷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同时,地级市党报派驻机构,记者站应该与他们也融为一体,顺应时代的潮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本文就地市级党报派驻县区记者站如何发挥近距离联系当地政府的优势,提升记者站影响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媒体融合;记者转型;升级

    (一)被传统思想观念束缚

    在这个各种新媒体技术与宣传方法层出不穷的年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单靠纸媒,这在提升了速率的同时也方便了受众与发布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提高了二者之间的互动,改变了受众对发布者的某些刻板印象,比如报道相关政治、经济类新闻的官方发布者。而在这之前,人们获取的信息中,发布者通常以传统思想來编写内容,以至于在应该转型的现在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此时,发布者就应该考虑从其他思想入手,多看当下其他同类型作者是如何打破僵局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的,只有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这是当前记者站党报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所要注意的问题。

    (二)宣传方式不够多元化

    我们知道,过去的信息传播方式单一,往往会给读者造成一种片面错觉,以至于内容显得有些刻板无聊,难以吸引读者的目光。而随着媒体发展的成熟,作者应当找寻不一样的报道方式,从读者更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把同一件事情从多元角度报道出不一样的感觉才能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信息传播途径狭窄

    在信息传播并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借助纸媒来获取信息,党报通过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获取,这样的传播途径未免狭窄,在当下全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应当把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传递给读者。

    (四)缺乏服务意识

    党报的宣传工作不能盲目,必须讲求策略,将自己扎根于基层,从群众角度考虑,将党报的好处进行最大化宣传,向人民介绍党报。

    (一)合理使用舆论引导力

    俗话说“三人成虎”,从中舆论的力量可见一斑,合理地应用舆论引导力会使报社的工作事半功倍。党报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可信度也更高,显然是影响大众舆论方向的关键,当然这也是党报的特点之一。但在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更多的当下,党报受到的冲击也非常大,可以看到,近年来党报的销量下滑使得其威严性与舆论引导力大幅度下降,这是党报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也意味着我们面临着转型期。要想党报转型成功还需要编者不断改变自我,跟紧时代的潮流,让读者从心里认可党报才行。

    (二)顺应时代潮流发展需要

    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知道,近年来网络用户不断攀升,尤其是手机用户,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利用手机浏览新闻的情况非常多,可以说,离开手机已寸步难行。面对这样的挑战,党报必须行动起来,在新媒体方面不断探寻新的生存方式,无论是图片、文字、视频以及线下纸媒,只有多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让党报从中找出一条合适自己走的道路。

    (三)“前哨阵地”作用得以发挥

    作为市委机关报,泉州晚报十分重视通联工作,一向把派驻县区记者站作为报社的前沿阵地,努力把它们建设成为与各县市密切关系的“连心桥”。

    有人将驻站记者比喻为“驻外大使”,在当地代表报社处理各种事务,对报社的品牌影响力以及与当地社会各界的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使党报记者站“前哨阵地”作用得到积极有效的发挥,值得深思。

    (一)活跃新闻编写思维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当下社会的信息很碎,党报记者可以从信息整合入手,从而使得党报内容更加完整,保证了党报内容的高质量输出。其次,要想完善新闻信息则要求编者对编写新闻的思维进行创新活跃,要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从而创新想法,让党报内容更具有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活跃的编写思维会让编者拥有更多编写灵感,而不是被束缚在传统观念中无法走出,陷入死循环中。编写思维的灵感可以从多个地方寻找,不同的人可能是不同的方法,身为记者我们要想成功转型就要不断活跃自己的编写思维,不断地创新,让自己的手感保持与时俱进,如此才能写出更多吸引人的文章,为党报做出一份贡献。

    (二)提高党报记者的采访技巧

    无论是过去的传统纸媒时代,还是当下的全媒体发展时代,新闻采访一直都是记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所谓采访,就是党报记者要在见到采访对象之前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拟写好提问问题、时长等方案;在正式采访时,党报记者需要引导采访对象完成采访,与此同时,要注意调节氛围,让被采访者感到舒适,处于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这样的态度与环境往往会让被采访者被打动,从而讲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内容编写创造更多看点。当然,这对记者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有着非常大的要求。

    由上可知,提高党报记者自身的采访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超的采访技巧能为文章的内容多一份保障,与此同时还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份人脉,在日后的采访工作中有百利而无一害。好的采访技就好比一场心理战,从对方的行为动作判断自己的话语是否合适,只有把握好这中间的度,才能让双方的交流访谈变得愉快。此时,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提升采访技巧,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多加练习口才交际,让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变得更好。

    (三)驻站记者综合能力的提升

    由前文可以感受到,在党报记者向前转型探索的时候,许多活动对于记者本身的能力要求非常多,也就是说,党报记者的综合能力必须要提升,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素质素养,只有自身综合能力过高才可以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身为党报记者,我们知道很多涉及政治的敏感话题是需要注意分寸的,一个合格的记者应该明白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该讲什么话,时刻将自己作为党报记者的责任和义务铭记在心间,尤其是在对当下时政热点进行采访播报时更要注意在合适的范围中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观者,从而保证新闻的及时性。

    作为党报记者,自身的政治立场必须是正确且坚定的,虽然采访过程中的意识是需要培养的,但是个人基本素养是不需多加强调的,如此才能正确把控大众的舆论导向。与此同时,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党报记者不只是需要采访,更应该注重信息传播的途径等宣传方式的多元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才能让党报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党报的重要性以及权威性。

    (四)重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时代一直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增高,与之一起变化的还有人民的个人需求,此时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便应运而生。个性化体验几乎对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党报也应该注重。记者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可以得出受众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方案,对报道方式进行改良调整,从而满足大众需求。这就要求党报记者和受众之间保持一定的沟通交流,保证可以及时获得用户的反馈,不断更新自己的运作方式。

    (五)完善组织架构新闻思维

    近年来,面对全媒体时代发展,泉州晚报社不断加强党报记者站的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中心市区之外先后设立7个记者站,并配全配强驻站记者,加大驻地的新闻报道量,为驻地党委、政府各方面的建设鼓与呼,发表了不少的特稿和好稿。

    在转型过程中,报社非常注重思维方面的创新,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就要求编者除了文案编辑实力过硬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利用新媒体线上技术使得报社发展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同时,这对编者本身的能力提升也是非常大的锻炼,在实现自身转型的同时帮助党报更好地转型。

    (六)驻站记者观念转型

    前文一直提到党报记者本身的观念转型,具体举出以下几个例子:首先是全局观念的转型。作为记者必须要有全局的概念,从整体考虑问题,而不能注重“个人英雄主义”,要学会顾全大局,做好政府的“小话筒”。这其中又涉及到取材以及传播信息的问题,对于取材,我们应该注意有针对性地取材,不能盲目地全取,避免增加报社的工作量;而对于传播信息我们应当注意素材的保存,无论是纸质的还是视频图片,都应该合理妥善地保存好,在传播时选取需要的一部分通过新媒体的手段传递给大众。

    其次是导向学习的转型,所谓导向学习就是指党报的导向与学习。一直以来,党报记者都是充当着“供给商”,将自己从官方获得的信息整合传递给受众,而在接下来转型的过程中,记者可以试着做一次“需求商”,向受众征求意见,得到受众的反馈,从而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拉近读者与编者的距离,照顾受众的情绪以及喜爱方式。学习则是说向别的报社学习,这是为了避免唱“独角戏”的情况。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报社在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和别的在某方面做得更好的报社学习,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甚至于可以向人民群众学習,通过与受众的自由交流来改变并充实自己,让自己在转型成功的路上更迈进一步。

    综上所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党报记者站工作不能“穿旧鞋、走老路”,要打破常规,创新思路,使记者站工作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党报记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报记者也必须坚持记者的职业素养,在转型的过程中不忘初心,着眼于通过内容创新争抢流量。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党报新闻记者要想成功转型就必须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这需要党报记者在全媒体时代实现顺利的转型,纵观现阶段党报记者的转型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进行转型路径探索的过程中,党报记者站要注重管理与发展,驻站采编人员也必须坚持记者的职业素养,在转型的过程中仍旧不忘初心,着眼于通过内容创新争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