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低年级的识字与书法
张秀玲
内容摘要: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与书法。但对于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学得快忘得也快,怎么样才能完成目标中规定的识字与书法任务呢?假如在此过程中,巧妙有效地利用好现代的教育技术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它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能激起孩子们识字与书法的兴趣,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与书法过程中,从而提高识字与书法效度。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低年级 识字与书法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与书法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识字与书法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色彩丰富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声音、动画创设的情景都会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童话故事。它通过小黄莺、小燕子和小麻雀的对话,展示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课前先播放一段视频: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春姑娘纺出的线,配之活泼轻快的歌曲《春雨沙沙》,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春天以及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学生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美丽的桃花图,朵朵桃花中插入了本课所要学习的汉字,动画出示小黄莺,说:“春天来了,桃花朵朵,假如你能认出每朵桃花上的字,桃花就变成粉色的。这种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仅调动了学生识字与书法的兴趣,同时还促进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稳定性的培养。
二.清晰展示字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与书法的能力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绝大多数的汉字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占汉字数量90%以上的形声字。按照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容易被儿童接受。这一过程的演示假如用语言来描述是很难表达清楚的,即使表达清楚了,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缘木求鱼。但如果用电脑展示造字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一目了然。
1.演示象形字的变化。象形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用线条和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大体地勾画出来,学生了解之后,可以有效地帮助識记。在低年级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字,如第一册《识字与书法一》中的《口耳目》一课,就向学生展示了象形字的特点。这些字看似简单,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识记仍有困难。鉴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演示从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字的变化过程,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例如,教学“火”字时,先借助多媒体出示熊熊的火把图,让学生观察火燃烧时的样子,再在电脑上画出“火”的简笔画。然后老师相机出示“火”的抽象图、古体字,最后在屏幕上打出楷体“火“字。引导学生把“火”的各部分与火把图各部位对照,找出实物图、象形字和现代简化字之间的联系。这样,他们的思维由具体的图形走向相对抽象的笔画和部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展示会意字的字义。会意字是用几个偏旁之意按事理联系形成一个新义的方法造出来的字。第一册识字与书法教学板块中的《日月明》就是按会意字归类识字与书法的。在教学时,就可以注意借助电脑揭示其构字原理,让学生明白会意字与各部分自已之间的联系。如:在教学汉字“明”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和一个轮弯弯的月亮,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日”字,弯弯的月亮也变化成一个“月”字,它们组合成一个光彩夺目的“明”字,明白了日月同辉就是“明”。学生看到这一奇妙的变化,就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信息技术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了。再如:学习“烦”字,教师先告诉儿童,“页”字在古代是脑袋的意思,加个“火”字就组成了“烦”字,人在什么情况下比较烦躁?为什么要加个“火”字?儿童发言极其踊跃,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就可以动画演示人在比较烦时头上冒火的画面。通过观看,学生知道了“火”表示热,脑袋发烧时很热,人在得病时心情烦躁,“烦”字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在展示中,学生对中国汉字的神奇产生了由衷的感慨和兴趣,轻而易举地懂得了会意字的构字原理,掌握了字的音、形、义,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识字与书法经验,提高了识字与书法能力。
参考文献
[1]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下)[J].王宁.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2]论汉字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及其在识字教学领域当中的应用[J].李静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