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导语内容的三要素
陈淑媛
提到教学导语,人们自然会想到各种导入语言,如最为常见的几种技巧,故事式、悬念式、渲染式、引用式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以上这些导语,都是从“形式”上来划分的,因为课文内容涉及的太少,对此有必要重视起来,合理设计导语内容,争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下笔者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为内容来设计教学导语。
一、以“时间”为内容设计导语
时间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这个“时间”既可以涉及某段时间也可以是具体时间。因为文章是记叙文,所以文章中的人、事、物、景必须要处在一定的时间里。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人和事,讲的是发生在夜里的事情,这篇题目中提到的这个“夜”字限制住了活动的特定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夜”字来设计导语,内容如下:
“同學们,就今天社会的发展来看,人们还在维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种习惯至今依然保持着。但是在公元一○八三年农历十月十二日这天夜里,我们的大诗人苏轼却一反常态,当天夜里并没有休息。由于他的内心有纠结,他怎么都睡不着,这是发生了什么事么?他是怎样度过那个夜晚的,对此我们要沿着历史的痕迹,追溯到那个久远的不眠之夜,看看我国古代这个大诗人是怎样度过那个不平凡的夜晚的。”
就这个导语而言,主要围绕“夜”这个时间概念展开,在讲述和解释“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来到了苏轼夜游的那天晚上,并结合文章内容设置了悬念“苏轼夜里去承天寺做了什么?”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这样的设计具有诱惑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以“地点”为内容设计导语
地点也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是人、事、物所在的特定环境,对于人类的活动和事物的发展来说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地点”在这里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地点的范围变化会受到人和事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使地点变成小范围小场所,也可以是大范围大环境,如草原、高原、平原。要想确定地点为导语内容,首先就要确定文章的特定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进入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本文题目中提到的“承天寺”,就是一个特定的不变的小环境,作者与他的好友在这个特设的小环境中度过了他们难以忘怀的时刻。因此要通过这个“寺”字来设计导语,内容如下:
“同学们,你们见过寺庙吗?岁尾寺庙其实就是佛寺的通称,它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有很多寺庙都是举世闻名的,比如杭州的灵隐寺、河南嵩山少林寺、苏州寒山寺,等等。文中提到的承天寺其寓意为“顺天承运”。因此,古代的“承天寺”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但是这些寺庙与那些大寺庙相比,它的名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散文精品。那么我们的大诗人苏轼夜里到承天寺做了什么呢?夜里的寺庙景色怎么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来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吧!”这则导语的设计主要围绕“承天寺”这一地点展开,其中讲到了寺庙文化、寺庙寓意、 著名寺庙等很多内容,通过这样的引导把学生带入到文章当中,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作者夜游过的地方,由虚到实,由远而近,增强所学内容的吸引力。?
三、以“人物”为内容设计导语
对于我国文言文来说,其中大多数提到的“吾”字代表的都是作者本人,《记承天寺夜游》这一文章中也是如此,在这里指的是苏轼本人。对于苏轼的文章和诗集,学生并不会感到陌生,对于他的人生简历也基本有所认识。但是本文中提到的坎坷经历学生却并不了解,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苏轼为“人物”设计教学导语,内容设计具体如下:
“同学们,下面让老师带领你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来看看本文作者到底在那个年代经历了什么?苏轼胸怀开阔,理想远大,奈何怀才不遇,以诗呼应新法,但是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狱中生活是作者人生中最痛苦失意的阶段,当他出狱后又被流放到黄州担任一个没有任何职权的官职。这时,作者的好朋友张怀民也恰巧被贬到黄州,居住在承天寺。作者虽然被贬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依然有一颗充满抱负的心,他在晚上去寻找多年好友,一起游览寺庙来释放心中的不满。在这个充满凄凉月色的夜晚,作者受伤的心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心里,来看看作者的感受。”
这则导语是以苏轼的经历作为内容。在这则导语中,主要讲的是作者被贬前后的经历,以此来解释作者发生变故的因果关系。这对于语文知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语文教学来说,每篇课文的教学导语内容都是不同的,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坚持“导语与课文内容直接关联”“具有抒情色彩”等设计原则,结合文章内容合理设计导语,尽可能将其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第三初级中学(3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