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文化视角的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曹君

    摘 要:本文以地方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的特色创新不突出以及教改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从区域文化视角来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深刻剖析,创新地方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区域文化; 高职院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524-4;G712?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9-147-002

    近年来,国内众多地方高职院校和学者对视觉传达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如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等,这些改革虽然对地方高职院校视觉传达专业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其教学改革方法和方式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教改思维创新性仍然不够独特,对地方的区域性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和融合。因此,本文另辟蹊径,以宜兴市地方高职院校为例,结合宜兴地方特色,从区域性独特文化视角来对地方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实现专业特色发展。

    一、地方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趋同

    各地方高职院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方面存在较严重的趋同性,缺乏自身的特色与特点。如宜兴市各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一些院校相似。通常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是合理的,但地方各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学校所在的区域及自身的优势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定位,仅仅是参考其他地区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制约了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特色性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缺乏个性、竞争力低下的设计师。

    2.课程设置欠合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出现了交叉融合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应体现其交叉学科的特性。然而调研显示,目前地方各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更多围绕设计的范畴,忽视了人文自然、社会科学在设计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单一的设计课程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表现出文化综合素质偏低、思维创造性不足的“硬伤”。

    3.课程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活动,除了艺术性外,还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就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调研、数据分析、合理统筹等方法,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课程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课程都囊括了市场调研的环节,但据笔者调研反馈,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也只是浅显的知识讲解,学生也大多通过网络途径获得所谓的调研资料,几乎不进行任何的调研实施活动。长期下来,教师忽略了市场和教学对象,形成了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思维。这种模式不仅违背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性,也降低了学生的创作水平,社会适应性也随之减弱。

    4.教学内容缺乏设计之“魂”

    设计观念即为设计的“灵魂”,体现设计人才的设计艺术思维和创新创作思想。目前各地方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总体呈现出重设计外在表现、而轻设计内在观念的趋势。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强调包装的结构设计、元素设计及编排设计,却较少去关注中国包装的发展历史以及政治形势、经济体制和文化形态对包装设计产生的影响等内容,而这些内容至关重要,它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思维,还能让他们对艺术设计和文化之间的关联和发展趋势等都有新的认识,更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艺术视野和创新能力。

    总之,地方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与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众所周知,地方高职院校主要立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它不仅具有高职院校的共性,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充分汲取了区域文化的特点。而区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融合和建设已成为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土化和特色化发展的一大特点和热点,它不仅能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由此可见,地方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要结合地方文化特点,才能实现专业的创新发展。

    二、地方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开设调研课堂,拓展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领域

    区域文化与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与调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宜兴市为例,将宜兴区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地方可调研,教师有案例可讲解以及教学更加有意义。在开设调研课堂时,对地方区域文化需要综合考虑。如笔者在教学中,开设的调研地包括:(1)宜兴文化历史景观。如具有丰厚文化的善卷洞;集中国竹风景、竹风情和竹文化于一体的宜兴竹海等景观。(2)宜兴文化特色古镇、历史街区。如以紫砂文化为依托的全国特色小镇丁蜀镇;依山枕水、古色古香的蜀山旧街等。(3)宜兴民俗景观。如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梁祝文化节、风筝节等民俗文化活动。这些调研课堂有效地将区域文化融入教学中,进一步延展了专业教学的领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人文情怀,还可以从文化传承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提升他们的设计思想。

    2.引入区域资源,提升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学特色和教学效果

    (1)拓展补充讲解。拓展补充讲解即是在讲解完教材的内容、重点及难点后,引入区域资源进行拓展。如在《标志设计》授课中,在传授了标志的定义、功能、设计方法等课本知识后,笔者也对宜兴地方品牌的成功标志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詳细讲解了宜兴地方品牌中融入的区域文化因素及设计过程,更在后续的作业环节中布置有关地方品牌的设计作业,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专题专项讲解。通过精心准备,安排适当学时以专题专项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与区域文化资源的相关知识。以招贴设计课程之宜兴城市印象单元为例,由于城市形象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除了开设调研课堂、带领学生到宜兴区域考察外,还开设了专题专项讲座,让教学对象深入体会宜兴城市的特征、历史文化发展,为后期招贴制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3)融入企业项目讲解。融入企业项目即是将企业项目纳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使课程设置与地方项目、教学内容与项目实施无缝对接。高职院校可与地方企业合作,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企业项目的设计研发过程也必定会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设计作品转化为企业产品,让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作品的评价,使学生的作品在市场中得以检验,提高他们的设计修正能力和社会意识。

    (4)迎合地方设计比赛讲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说:“职业学校应该建立一种新的质量观,在考察职业院校办学时,应该更注重其服务地方及当地产业的能力。”因此,若要提高职业院校的设计教育质量,将地方设计比赛融入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以文创宜兴旅游商品创意大赛为例,此次比赛期间,笔者正担任《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具特色,也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笔者组织学生参加了该比赛。学生选择了对杨巷葱油饼进行包装设计。结合宜兴地方特色竹文化,学生采用当地农家常用的竹编圆盘作为葱油饼的包装材料。竹材料有着透气、环保的特点,这也正是食物包装所需要的。这一包装荣获文创宜兴旅游商品创意大赛铜奖,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文化对地方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以宜兴市为例”(课题编号:B-b/2016/03/63);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苏教师〔2018〕42号);江苏省高教学会职业能力研究委员会课题“艺术思维引领下的课堂——实践教学改革对当代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促进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课题编号:ZY2018D00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徐耀东等.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33

    [2]诸葛铠.设计艺术学[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高丽娜.“观念”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意义[J]艺术教育与管理,2016,6:155

    [4]马树超.認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7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