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杨恺

    摘要: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采用多元的方法,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凝聚社会力量,促进我国现代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为了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的人才,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引入传统经典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经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就要引入大量的传统经典,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将一些较为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以趣味故事的方式,新颖、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故事与传统经典的融合,教师可以快速带领学生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1]。其次,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的呈现。比如多媒体技术、微课等,都可以将传统经典以图片、视频、声乐等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深化其内涵与本质。最后,可以通过拓展延伸,立足于一篇传统经典,拓展延伸出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带领学生展开思考、交流、探究、感悟,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营造文化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生活化、趣味问题、游戏等形式,将传统经典与传统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宽松、自由,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与积极性。其次,可以借助问题设置,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最后,还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我表现、自我思考、自我交流、自我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添加一些新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得到熏陶。

    三、结合实时热点

    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因此就要进行教学方法的适当创新与优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传统文化内容变得更加亲切、新颖、有趣。传统文化与实时热点的结合,可以将一些学生熟悉的话题、新闻、故事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也可以结合一些当前流行的古风歌曲、古风题材的影视剧、互联网流行的话题等,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合,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让他们感悟与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优势。

    四、展开课后探究

    课堂上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还要积极展开课后探究,促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诗词比赛、话剧表演、角色扮演、作文比赛、话题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踊跃表现自我。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与分析,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探究任务的布置,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小组探究等方式,来寻找生活中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如在《登飞来峰》教学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更多关于作者王安石以及飞来峰的资料,来掌握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最后,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写下来。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传统经典、营造文化氛围、结合实时热点、展开课后探究等策略,来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全面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相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教师,2020,(3):106-107.

    [2]张艳.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