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李臣学 宇振盛
[摘 要] 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来临,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一直是激励广大青年学子与祖国母亲共同进步的精神动力。以五四精神为依托,积极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路径,才能培养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章主要是就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五四精神;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一、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关联
(一)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
针对我国要建设怎样的国家、怎样的社会以及培育怎样的公民这一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回答。第一,国家层面。国家层面也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几方面内容。第二,社会层面。社会层面主要包括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几方面内容。第三,公民个人层面。公民个人层面主要是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根据这一理论前提,五四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如果站在时间维度分析的话,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精神源头[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具有的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是其依旧闪耀光芒的关键。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追求的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等先进价值观,而且也是年轻一代必须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如果从作用上分析的话,虽然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都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但是从两者内容上分析的话,两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以一种一脉相承的关系出现的[2]。也就是说,如果站在国家层面上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五四运动追求的终极目标,如果从社会层面上讲,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是五四青年追逐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如果从公民层面讲,爱国、诚信、敬业、友善是五四青年必须具备的行为与品格。正是在强大的爱国精神的支撑和推动下,青年一代才能始终保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激励和引导下,顺利地迈入新时代,实现了自己所追求和向往的价值目标。
(三)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一致
从主体目标上分析的话,五四精神发展而来的中国青年运动,已经成为了百年来激励中国青年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号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追求的梦想,更是广大中国青年的梦想,但是在面对极端变化的国际环境以及极其复杂的国内条件时,青年一代必须具备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力与才干,才能确保这一梦想的顺利实现。所以,如果站在塑造主体和实现目标的角度上分析,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存在着同途同归的密切联系[3]。
二、五四精神的大學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五四精神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时代精神
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潮的晴雨表,其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时刻面临多元化信息的冲击以及西方社会思想、历史虚无主义、普世论价值、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挑战,而且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必然会对其生活理念、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自身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思想观念错误、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与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在面对外界价值观的冲击时,不知该如何自处。所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力度,对于大学生价值问题辨识能力与价值意识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爱国精神是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共同源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不只是五四精神的精髓,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及新时代大学精神的精髓所在[4]。
(二)五四精神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传统文化
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血脉,同时也是无数华夏儿女血液中众多美好品质的源头。当代大学生要想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严格按照传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则和要求,在向世界同步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教育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的主题导向作用,深度挖掘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然后再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合理地运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下双线同步教育方式,引导青年学子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提高学生的品行,帮助学生养成尊师重道、团结友善的美好品德,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例如:根据五四精神的要求,高校可以通过设立百年经典书架活动的方式,组织大学生开展阅读经典、弘扬五四的传统文化读书活动,要求学生在研读经典的过程中,从传统文化书籍中积累沉淀,并放飞自己的梦想,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品德修养不断提升的目的。
(三)五四精神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着理论指导的积极作用,社会实践则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载体。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假设课堂与实践互动桥梁的方式,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爱心公益以及劳动教育相结合的项目式社会实践模式,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以社会热点为基础,设计内容丰富的鲜活案例,然后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辅导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温五四光辉历程,参观以五四运动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展览,向学生详细地讲述五四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帮助学生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四)五四精神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创新能力
五四运动的开展将中国人民的思想彻底从封建思想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而科学和民主进步思想的迅速传播,为中国引进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各个高校必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五四精神的精髓。大学时期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更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所以,各个高校应该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劳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青年大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大学生专业才智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人生目标的实现搭建了平台。高校共青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思想交流、思想碰撞以及提升素质等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综合交易平台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为广大大学生创新成才、创业路演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明白爱国是个人发展的基础,诚信是个人成功的基石,敬业是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友善是凝聚力量的前提,深刻地认识到正确价值观对个人成长和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牢牢地抓住时代赋予自己的發展机遇,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三、结语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培养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激励和鼓励青年学子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的精髓作为自身奋斗的动力。自觉发扬五四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本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肩负起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景珊.新时代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融入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2):6-10.
[2]符浩,汪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14:80-81.
[3]刘玉珂,王萍.五四精神传承与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2):13-18.
[4]佟金泽.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3):15-18.
[5]姜兰,顾唯奇.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培育[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32(4):5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