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类“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刁茹芸 宋怡静 金雨晴 张顺婷 赵文涛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地质类“双一流”建设高校2017届至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当前地质类学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高校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给出指导性意见,以期有助于提升地质类学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 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定位问题,直接影响大学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发展格局以及发展趋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将以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为发展核心目标,培养高素质专业型和创新型人才。“双一流”建设高校,不仅对于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要,也能够有效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高校应当将自身定位于“基于地方特色的职业性、专业性以及技術型的应用类本科,以教学为主或者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院校”[1]。调整建设专业以及专业结构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地方特色,设置相应可以为地方服务、促进地方经济有效发展的特色类型的专业。当我国高等教育的生源逐步缩减,加上面对民办及境外高等院校的竞争压力,设置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对应专业,才是“双一流”建设高校长远稳定发展的正确路径。
一、“双一流”建设高校地质专业相关情况
新建院校在调整和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市场及产业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完善,充分实现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优先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的实际需要,然后以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就业作为出口,充分考量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密切关系,重新构建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架构。文章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展开分析,具体调查研究了过去3年间毕业生就业的具体类型,根据高校和专业本身的特色优势,重点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地质工程专业调整定位方向以及课程体系的相关改善建议,以期为高校地质工程专业高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帮助丰富地方本科高校有关专业调整优化的实用方法以及实用案例。
大多数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它们的办学类型都是以教学型或者教学服务型为主,以本专科的层次教育为主,目标是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面对当前时代发展的重大机遇,如何强化示范应用型的本科高校的发展建设,充分高效地完成本科教学关于合格性的考核评估,就需要高度重视定位本科的各项专业以及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在当前高校专业结构深入调整的过程中,地质工程专业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在加快发展应用型工科专业的大环境下,根据地方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调整。这几年高校不断加强对该类专业的投入力度,补充建设各项硬件教学设施设备,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目前已经基本打造出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主要特色,与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专业互为依托的专业群。
二、毕业生就业趋向
(一)资料来源及分析
为了充分熟悉“双一流”建设高校关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与类型,全面把握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自身就业方向和选择。笔者专门统计了2018年与2019年的两届毕业生们实际的就业单位与类型信息,加以整理归类。本次统计数据的有效期为毕业生毕业后的3个月,也就是不考虑学生毕业后期跳槽和升学等各种变化。为了充分分析这些数据资料,把毕业生就业类型划分为A、B、C、D几种类型。其中A表示考研或出国留学;B表示与专业相关的就业;C表示与专业不相关的就业;D表示暂未就业,如准备创业、准备国考等[2]。
就整体情况而言,过去的两届毕业生中,A类和B类就业类型占据主体,分别占到40.96%和35.17%;C类和D类就业比例虽然较小,然而依旧不容忽视,合计占到24.14%左右。
(二)就业去向分析
通过调研过去两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数据,笔者发现A类和B类就业情况相对较为稳定,占据的比例较高。考研人数相对增加,应该和这几年地质专业的毕业生总数持续增加以及就业压力较大有直接关系。
地质专业定位是结合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同样遵循这个原则。然而从实际就业数据来看,毕业生在选择具体就业方向时,表现出多元化的兴趣喜好。然而传统地质行业的就业类型,因为受到前几年地质专业快速发展的重大影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特别是近几年,大部分隶属于各个省厅、局等事业单位的地质队在进行人员招聘的时候,必须要参加统一组织的考试,所以也导致直接就业人数相对较少。
三、专业定位
地质工程专业,其最初的定位是应用型与技术型的本科专业,围绕为地方服务的核心目标。然而结合前两届毕业生实际就业的类型与区域信息数据分析而言,毕业生就业类型非常丰富多元,跨地域范围也很广泛,省外就业的比例高达45%。根据生源地的实际情况发现,毕业生选择就业并全都会倾向于生源地。但是,毕业生考研人数占比很高,大大超出了地方高校本身的预想。所以,必须要对地质工程专业重新进行定位,重新设置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毕业生就业的类型与区域,与专业定位存在差异的要点主要表现在:①考研人数比例很高,同时大部分毕业生都进入了国内重点高校以及一些知名科研院所;②毕业生就业区域缺乏地方性,省外就业占比很高;③毕业生的就业类型非常多元,与专业相关的就业比例仅占到35.17%;④与专业不相关的就业毕业生也占据相当比例,不容忽视。
所以,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和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这些差异,重新进行专业设置定位。不但要以地方特色为目标,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更要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科学研究潜能。同时,课程类型要多元化,更具有开放性,面向全国,尊重毕业生选择就业类型的丰富多样化,有效开拓多种就业途径,面对日趋加大的就业压力,积极保障稳定的就业率,不断增强学校和专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促进地质工程专业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结合过去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类型与区域特征来看,可以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在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以及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调整。
(1)因为考研人数的占比较大,特别是考取国内重点高校与一些知名科研院所的毕业生比较多。所以,本科教育教学阶段,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应的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深入挖掘本科生的科研潜能。另外,要全面结合学校大学生科研立项以及各类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对于具备有科研潜质的学生的培养,帮助他们在大學期间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科研工作方法,激发他们对于科研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掌握更多先进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信息。由此充分保障学生在毕业深造时有更高的起点更好地适应就业。
(2)制定设置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高度重视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具体细节安排,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更要全面考量与有色金属矿山以及其他矿山等相关的课程设置以及具体内容简介。此外,调整优化课程体系,不只是修订课程名称,同时要创新设计课堂教学与实践,确保学生可以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信息,了解各类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专业知识。
(3)由于B类型的就业生占比较大,所以本科教学阶段也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知识面。与专业相关的就业单位本身业务范围非常广,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就要具备非常多的资质证书。实际工作过程中也会涉及工程地质勘查以及固体矿产资源勘探等不同类型的具体工作。所以课程设置也一定要综合考量这些影响因素,充分满足厚基础和宽口径的基本需求。
除此之外,这类工作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业务不同,对于绘图以及数据处理的软件应用要求也会存在不同,学生必须要熟练运用有关 MapGIS、Coreldraw以及Surfer等不同类型的绘图软件和数据库技术,同时也要熟练运用SPSS、Minitab以及马克威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处理软件。所以专业课程中对于计算机类的课程,应当合理设置,例如:制图软件应用课程不能过于单一化,不能只教一种软件,要全面兼顾。另外,还可以加设关于“地质信息技术”等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类型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不同类型的地质工作常用的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处理软件的具体应用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保障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熟练运用不同的软件。
参考文献:
[1]刘海滨,杨晓慧.高校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2):148-154.
[2]李岚冰,律明.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2):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