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利用心理效应构建积极的地理课堂心理氛围

    张瑞寒

    〔摘要〕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新老师如果适时地运用各种心理效应,就能构建积极的地理课堂心理氛围。文中以首因效应、格林斯潘效应、赫洛克效应、心厌效应、定势效应、出丑效应、同体效应为例,具体探讨如何构建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心理效应;课堂心理氛围;地理课程;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57-03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指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首因效应、赫洛克效应和定势效应等。在新老师站上讲台时,适时地运用心理效应,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热情,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构建积极的地理课堂心理氛围。

    一、用好首因效应——让学生对新教师新课程有期待

    心理学家洛钦斯(Rochins) 在1957年提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江苏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在初一和初二,经过初三一年的遗忘,此前具有的地理知识已经遗忘很多。因此进入高中阶段,第一节地理课如何上,上什么,都会影响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喜好程度。老师在第一节地理课上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甚至穿着打扮,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印象。高中第一节地理课向学生阐述清楚地理课的上课和作业要求的同时,老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高中的地理与初中有什么不同,以及高中地理课讲什么。

    例如,在第一堂课,教师以学生初中学过的世界各个国家切入,现场手绘世界地图,发起“地理眼看世界”为主题的讨论。学生从大洲大洋入手,回忆初中学过的地理知识,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借助集体智慧认识世界上主要的地区与国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拓展,比如借助学生学习过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在黑板上画出航行路线等。这样既对初中知识进行了串联,也展示了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大大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因此也将有利于今后的课堂效率。

    首因效应不应该只拘泥于第一节课,还可以更好地应用在今后的每一堂地理课的导入环节。在每节地理课的开始,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创造本节课良好的“第一印象”。例如最新的新闻报道、学生熟悉的电影片段,甚至是有教师出境的地理景观图……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學生的听课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心理上期待每一节地理课。上好每一节课,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的来源,更是吸引学生的动力。

    二、认识格林斯潘效应、赫洛克效应——让学生对课堂提问不抵触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者一方发出“嗯……嗯……”之声使另一方反应增强的现象,称为格林斯潘效应。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对课堂上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及时给予反馈或是聆听时表现出不耐烦,学生今后的积极性将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会对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说教或是提问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偶尔的“嗯……嗯……”声,不仅能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认真听,也会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更给周围的其他同学以好的表率——学会尊重与倾听。在更多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获得肯定和自信后,参与课堂的意愿得到提高,有利于发挥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的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特别是积极表现进行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提升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是源自心理学家赫洛克的一个实验。赫洛克效应说明了,在教学中,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在聆听学生的回答后,对于正确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答案的个性特征明显的,也可以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逻辑性很强”“想法很新颖”等多元化的评价。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发现地理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优点,感受到成功带来的积极情绪。

    但是,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也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问题,通过“嗯?”引导更多的同学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科学严谨。例如先倾听学生对“气流永远是高压流向低压的”这道判断题的理解,听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嗯……嗯……”鼓励,认同该学生讲的“水平方向的气流是高压流向低压的”;在有疑问的地方“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的方向”处以适当的“嗯?”进行提示,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问题所在。鼓励学生自己说明原因、分析结果,自己找到解决方法,以积极的心态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说教,从而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课堂上的提问与出错。

    三、避免心厌效应、定势效应——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兴趣

    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把“如果学习者持续从事同一性质的学习,就比较容易逐渐丧失对学习活动(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内)的兴趣,进而产生厌恶的态度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心厌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反复呈现相同或类似的刺激,将会使学生失去对其的新异感觉,从而使学生对刺激产生相同的反应,出现“定势效应”。

    进入高一年级下半学期,地理进入必修三的区域地理的学习,大部分的内容以结合某一区域分析地理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但上了几个单元后,发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下降了。学生说“都是一个套路,换汤不换药”,听课容易犯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或行为模式,从而对课堂产生负面情绪。如何将课上出新意,避免学生产生心厌效应、定势效应,减低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或内容上适当做一些设计。比如“师生互换”,让已经深知套路的学生站到讲台上成为“小老师”,讲授这节课,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的转变,一下子让这位小老师感觉新鲜又紧张,怕讲错了被同学们嘲笑,因此他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而其他的同学因为换了“老师”感到新鲜又有趣,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听课兴趣。最后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这样的上课形式反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了积极性。在教学中,甚至可以改变教学地点,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带着同学们走出教室,认识校园的方位、地理景观,测量影长,或是在操场上围坐一圈上“习题课”,用击鼓传花的形式决定回答问题的同学,既让“厌学”的消极情绪得到释放,也提高了同学们对地理课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效应,同时灵活安排教材,并与正确教法和组织措施相结合,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 持久性,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巧借出丑效应、同体效应——让学生对新教师产生信任

    如果一个人表现得优异无缺,人们从外面看不到他的任何缺点,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够真实,恰恰会降低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任度,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缺点。而一些微小的失误,比如打翻咖啡杯这样的细节,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从心里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任。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出丑效应。

    作为新老师,总是害怕犯错,更怕被家长或学生知道自己是刚毕业的“菜鸟”。但正因为刚毕业刚刚站上讲台,又不可避免地会大错小错不断,比如上课时的口误、笔误。这些小的失误如果被新老师尴尬地掩饰或是当作没有发生一样继续讲课,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很容易与“新老师”的身份挂上钩。因此当课堂上学生指出口误、笔误,可以巧妙运用“教育机智”夸赞学生的听课认真,可以帮助新老师适当挽回形象。但更重要的是,及时的课后反思,坦诚地承认自己的小错误,既认可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又让身边的学生了解到教学中学生也在帮助老师成长。当学生认识到老师和自己一样在学习在成长,便把教师和自己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学生对自己人的话更加信赖。这就是同体效应。

    巧借同体效应,引起学生情感上从怀疑到认同的奇妙变化,感到教师更富有人格魅力,进而促进课堂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的形成。

    因此,教师也更需要蹲下身去,学会把学生当成自己人,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之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于是对这位新教师教的课也就产生了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Henry Clay Lindgren)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师关于有效教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心理学的。教和学是心理过程,而懂得这种过程的教师便能更好地发展有效学习的程序和技术与效力。”上兵伐谋,攻心为上,而新老师站稳讲台,构建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更需要从心出发,攻心为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210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