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镇:田园变果园迈向美丽振兴

    车文斌

    川东有果城,渝北有绸都,是为四川名城南充。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奋力推动南充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2018年10月26日,在南充市乡村振兴大会上,市委书记宋朝华给750万南充人民展示了一条具有丘区特色、符合南充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千年果州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正在全力建设“美丽南充”。为实现这一目标,营山县回龙镇也在孜孜前行,要把田园变果园,把果园变乐园,实现回龙乡村的美丽振兴。

    田园变果园的回龙梦想

    传承千年农耕文明,南充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果城、绸都的优良基因。为着“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的目标,南充正着力壮大“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其中,现代农业占据重要一席。

    “山水田园城市”,这正是与南充发展战略一脉相承的营山县的目标和方向。营山县委书记黄金盛说,生态优先、生态打底、生态强市是南充市委的要求,而营山县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区域、城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把营山建成南充东部的生态门户、形象窗口,让营山成为‘成渝第二城有分量的卫星城、拱卫城。”在黄金盛的心目中,“营山将成为有山有水的灵秀县城”。

    田园变果园,营山县回龙镇围绕着市委、县委的目标在努力。

    营山县是贫困县,脱贫摘帽是其艰巨任务。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建长效机制。紧扣生态打底,回龙镇引入了上市公司陕西海升集团发展晚熟柑橘8000余亩,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晚熟柑橘大园区,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全镇努力推进现代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在龙头带动下,农户利用房前屋后“自留地”发展庭院经济,适度绿色养殖、特色种植,在大园区周围布局小园区,在大产业中间穿插小产业。

    “发展晚熟柑橘和中药材种植,这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产业。”回龙镇党委书记罗廷轩说,同时,在晚熟柑橘投产见效前,在“大园区”垄厢间套种农作物、果林下实施鸡鸭鹅等家禽养殖,这是见效快的短期产业。“长短结合,就可以做到村村有产业、年年有收益。”

    目前,回龙镇在奔贫奔康产业园等各大农业园区和专合社内配套发展养鱼、养虾等水产产业已经达到了3000亩,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果园变公园农旅融合

    果园丰茂了,生态变美了,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就成了一种新的业态与追求。

    回龙镇的目标就是,未来把乡村果园变成一个大的乡村公园。于是,小镇人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把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同步推进,推动农旅深层次融合。

    建设果园中,他们坚持整村推进、全城布局,统一实施机械作业、统一标准开厢起垄、统一栽植果树苗木,把零星的田块拓展为成片的大地,将昔日的田园变为成片的园区,把传统的作物变为成片的果林,形成了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大果园。

    其间,他们还注重加强基础配套工程建设,深度挖掘扎龙文化和文昌宫、石佛寺、濂溪祠、邓锡侯故居等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发展文化旅游,进一步加快农旅产业深度融合。

    小镇人还想着要把田园变为乐园。于是,他们以美丽田园为依托,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在六方、石牛等村巩固发展优质油桃1000亩,在团山村实施综合农业开发,种植蓝莓、石榴等各类名优水果2000亩,建立实训基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吸纳各地到产业基地进行户外采摘、溜草、观光等休闲娱乐活动,实现了空气变人气、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梦想引领,幸福启航。一个偏远的贫困小镇,如今已呈现出勃勃生机,营山欣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四川省围子湾农业开发公司来了,在团山村租赁土地2500余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种植蓝莓、石榴、脆李等名优水果;在翻身村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500亩,种植火巴火巴柑、金丝楠木、海椒等,并开挖鱼塘100亩,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回龙镇镇长龚高强介绍说,目前,回龙镇采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引进企业2个,培育专业合作社3个,带动贫困人口300余人实现增收。同時,以专合社为主体、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和社会化服务为方式的土地托管代种模式,鼓励农户入股入园发展,实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风险共担,切实解决种植业劳动力不足、种植技术不高、市场风险大等问题。企业与农民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链逐渐成形。

    生态宜居的幸福新村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小镇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努力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把村庄变优,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小镇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实施“三大会战”。交通建设,建成通村通社水泥路180余公里,启动回龙至幸福公路升级改造项目;水利建设,新(改)建山坪塘70口、蓄水池120口,整治建成集中供水站10处,为贫困户分户打井210口,解决人畜安全饮水3000余人;住房建设,实施农村CD级危房改造和土坯房1146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2户,完善农村住房水、电、厨房、厕所和入户便道等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

    美化生态环境方面,小镇利用每月支部党日“双报到”等活动,加大对场镇及各村社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督促检查力度;结合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建立健全村(居)文明卫生公约,落实“门前五包”,明确卫生责任区;充实配备保洁人员200余人,巩固“省级卫生小城镇”和“省级环境优美镇”成果,推进“全国重点镇”建设;全面关闭禁养区养殖场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管控面源污染。

    一环环紧密相扣,一件件落到实处,小镇的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幸福感的获得还在于医疗卫生的保障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公共医疗卫生方面,小镇配齐配强医疗队伍和医疗设备,提升村卫生室服务功能;落实好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政策,兑现好农村地力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民政救灾救济等各项惠民政策。

    小镇还统筹抓好生产就业,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与创业,挖掘地方专业人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在幸福、团山、翻身等村新建或升级改造一批电子商务服务点,提升技能和服务水平,包装推介农特产品在网上直销,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丰富文体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平台上,小镇建成300余平方米村民活动中心,2万余平方米村民文体健身广场,建成农家书屋20个、广播室20个、公共文化活动室20个、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20个。同时,整合文化站、老协和各中小学校,经常开展送文化进村活动,在重要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在春节、国庆期间均开展了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歌颂党的历史巨变和对比我们目前的幸福生活,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在重阳节期间,各个村组织开展了坝坝宴活动,融洽了干群关系,又将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代代传承。

    回龙镇,正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老老实实地干、扎扎实实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努力迈向小镇的美丽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