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摘要: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目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深化改革是必然的,而构建基于“生态课堂”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则是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基本方向。本研究围绕着生态课堂内涵,结合目前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现状,探索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方法,找到关键性要素,让语文老师能够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真正地构建高效的、生动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號: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6-0101-02

    0 引言

    我国学科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致力于素质教育的改革,同时注重对当下应试教育的反思。鉴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语文学科教学做出了多方面的创新尝试,在我国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究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教学模式。但是,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差异以及教育教学的资源等方面的不足,使得这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不能直接被套用在区域学科教学当中,而是需要在适用性原则基础上进行创新。“生态课堂”是近些年教学改革中具有显著成效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待改善的空间。因此,本研究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结合了语文的教学案例,致力于探索“生态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 生态课堂定义

    基于生态学理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现象、规律等内容展开针对性地研究,将课堂与周边的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让二者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机制;结合生态学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课堂内部、外部两个环境要素,从中剖析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生态功能以及规律,是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从生态课堂的特征来看,其呈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生态课堂下的学科教学中心点在于课堂,课堂中涉及知识、生命、生活等各个领域,从而将课堂与学生的个人成长的关系建立起来,实现一种生态化的学科课堂。在语文生态课堂当中,教师需要全面关注学生,涵盖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智力发展情况、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综合情况。同时,还需要关注课堂另一个主体——语文教师,即生态课堂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还需要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个人成长。总而言之,生态课堂下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和教师均能得以全面发展和成长的教学模式。

    2 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虽然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语文课堂的授课环节等基本上能够让学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但是,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情况来看,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及学习的活动较少,而且活动的设计存在古板、缺乏创新,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从语文课堂教学来看,教学已经呈现功利化,教学中过度注重应试价值,而忽视了对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这些也源于当下的应试教育要求,如果老师不注重学生的各个核心课程的教授,他们则难以应对严格的考试和升学,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也已经固化,想要对其进行创新,需要极大的坚持和科学的指导。

    3 高中语文“生态课堂”对策

    3.1从细节出发,有效推进“生态语文课堂”

    不论是何种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涉及的备课工作、课堂授课、作业设计与布置等环节,都是课堂构成的基本部分。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实践教学,也需要从这几部分的教学环节出发。为了保证高中语文“生态课堂”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师需要从上述每个环节的细节出发,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真正的开展“生态语文课堂”创设良好的条件。

    第一,在教学设计环节方面,语文教师需要结合高考语文考情以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每一节课的教案设计工作。具体来讲:每年的高考考卷、命题动态等相关的资料是高考考情的重要参考,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学校的组织下,与教研团队、高考语文学科组等部门人员一起对这些高考资料进行全面地解读和分析,总结高考考情,为高中语文的教学指引方向。同时,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其学习能力、自主能力有强有弱,在教学设计时语文教师需要贯彻个性化教学理念,结合高考语文考情、课程标准,在网络平台、教学研讨会等不同的渠道,整合高中语文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教学课件、案例反思、网络微课视频等资源,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教师可以自由使用将其制作成个性化语文教学的习题、课件资源等,结合学生的层级,将这些内容发布给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课堂教学的授课环节,是最为核心的环节。“生态课堂”的语文学科教学,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这个“生态语文课堂”当中,语文教师需要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有效的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环节。同时,“生态课堂”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还需要创设能够让学生自主表达、发展自身个性的教学环节,如学生自主演讲,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当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目标,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自主表达,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性、个体性地发挥。除此之外,为了促进高中语文教师推进“生态课堂”,避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而阻碍教学改革措施的推进,语文教师需要加入外部教学评价,即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评价、反思教学过程,如组内听评课,语文学科组内老师对课堂进行抽查、巡视,对教师的“生态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全面记录与分析,通过引入他人的评价来整理“生态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生态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升课堂质量。而且,作为能够充分体现语文教师“生态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资料,如教案、案例反思、参考文献等资料,一定要进行复盘和归类保存,通过教研和分析的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闭环,总结问题,找出对应的改善措施,从而让“生态课堂”的语文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科学应用。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中教师预设范围外发生的现象与情况。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这类生成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积极影响[1]。

    3.2创新教学方法

    科學的教学方法,是“生态课堂”不可缺少的条件。“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需要考虑到“生态课堂”的教学目的,引入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故都的秋》为例,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制作导学案,提供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本课背景故事的文本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带着任务进行预习。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故都的秋》设计自主预习活动,制作《故都的秋》的思维导图。在课堂当中,结合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组织教学,组织小组学生代表来解释思维导图,从而回顾整篇课文的框架和脉络。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全面的通读和梳理散文脉络,从总写—庭院秋色—落蕊青踏—北方秋雨、北方秋果等多个关键词来梳理整篇课文关于“故都的秋”的中心,了解文章作者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改变原本枯燥的阅读教学课,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充分地发挥主动性,老师也能通过与同学的互动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查缺补漏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3.3“生态课堂”的课后学习环节设计

    知识的学习,不单依靠课上的学习,它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一直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做好课后学习环节的设计。语文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为了让课后作业发挥最大的价值,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布置符合“分层教学”理念的语文作业,从而让学生的巩固学习具有针对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课后作业高效使用方法,即结合学生作业的答题情况,制作错题本、习题本集锦等,通过有效的作业巩固学习方式,针对性地复习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复习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课后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发布的课件、微视频等教育资源,进行针对性的二次复习与训练[2]。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语文成绩的提升方面,还包含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的要求,如综合学习能力、人文素养等。“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学生作为两个课堂主体,是需要共同成长和进步的。因此,语文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从细节出发,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堂的学习中自主积极的学习,同时,在课后的学习环节能够针对性巩固学习。

    参考文献

    [1]江兆泉.语文生态课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选择[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2020(7):37-39.

    [2]刘庆新.“育·树”生态课堂“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师,2020(7):113-115.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翟爽(1984—),女,河北秦皇岛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