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
王红琴
2016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自此,全社会掀起一股学习工匠精神的浪潮。紧接着,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发展,在工作中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2019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在第三条和第十五条均提到工匠、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视角下,人才强国战略取得非凡的成效,对工匠精神的践行是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必然趋势。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培育高质量的会计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和会计职业成长需要,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应对的问题。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最重要的它是一种职业精神,最早来源于古代的工匠大师。大师们为了获得满意的作品,不断的雕琢、改进工艺和技术,甚至不惜十年磨一剑,追求细节完美。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观,适用于各个领域,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尤为重要。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敬业。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孔子主张,人在一生中,要始终“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要求人们做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状态,对待工作,要树立牢固的的专业思想;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尽职尽责;要有勤勉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要有旺盛的进取意识,不断创新;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工作。
(二)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一种“少而精”的理念,它可以用于一种思想的描述-精益思想,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管理理念;它可以用于一种生产方式的描述-精益生产,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力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创新的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它可以用于一种有效事物的描述-精益企业,是精益生产沿产品价值流方向的扩大和延伸,致力于产品的价值创造。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益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
(三)专注。专注就是专心注意,精神贯注,是内心坚定并且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一种精神,是“大国工匠”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术业有专攻”,选定行业,专注于专业,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断的积累经验,成为研究领域的“匠人”。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无一不强调了专注的力量。
(四)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涵。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是他们不断的在实践中创新、创造,为世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发从业者的积极性,提高就业者的创新性,使制造业延续旺盛的生命力。在大智移云时代,会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德勤财务机器人问世,基础核算工作取而代之,效率之高,令业界惊呆。在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作为一项基础工作,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会计人才必然是具备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立足会计岗位,拓宽学习领域,寻求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工匠精神”正是提倡敬业、精益、创新,精准把握会计准则,创新管理手段。在时代发展的不断推动下,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要适应时代的需求,紧跟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做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工匠精神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计工作要求每一位从业者,坚守职业道德,熟练应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认真,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体经济业务核算。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大部分基础核算工作会逐渐被机器人取代,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就业压力会逐渐增大,因此,对于工匠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能够懂得基础核算工作,又能够精通于管理工作,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扎实的职业精神,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育人的终极目标
根据企业需求调查,用人单位希望员工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的职业精神。这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在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品质,在毕业之后,走入工作岗位,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培养水平的认可。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践行“不忘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高技能为抓手,重视学生品德修养,坚定育人终极目标。
三、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一)氛圍上营造工匠精神,思想上引导工匠精神
高職院校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这些目标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职业幸福感,在走廊、宿舍、操场、图书馆等校园各个地方,宣扬行业工匠精神作品,时时刻刻激发学生专业敏感度;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工匠精神的创设中。通过校园技能节活动,展示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个人自信;通过企业名家进校园,开展讲座、论坛,让学生真切感受匠人品质,树立目标,向匠人目标前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专业领域的匠人品质,营造职业成就感。
(二)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应该创设条件,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引领示范,吸引学生专注力,培育工匠精神;采用现代学徒制,引进企业一线师傅,能工巧匠且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引领教师整体技能提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按照会计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把握会计准则的严谨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能够对会计专业有整体认知,从入学开始,能够有清晰的职业梦想,并付诸于实践,以获取助理会计师为第一目标,辅之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断的夯实专业知识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软件操作、手工模拟,更直观的将理论教学内容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步一步践行工匠精神,领会职业风采。
(三)课程中贯穿工匠精神,行动中融会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通过不断的优化课程设计,与工匠精神进行融合,从课程开设上提高工匠精神认识,在课程内容上潜移默化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不断的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在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以工匠精神的职业品质要求学生的行动,做事严谨、一丝不苟。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始终以匠人精神贯穿始终,要求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坚持准则,塑造积极向上的会计诚信文化;在职业素养的培育中,将文化素质、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三者之间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认知,培育学生求真务实的匠行精神,在行动中融会工匠精神。
四、结语
“重要岗位靠专才,关键时刻靠匠才”。工匠精神是民族前进的强有支撑,是实力发展的强有动力。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摇篮,要坚守初心,不忘育人之本,营造文化氛围,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在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利用校园、课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时时刻刻践行工匠精神,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准。
(作者单位: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7 年度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名称::“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引入《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