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李静钰 郭鸿雁
【摘要】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增长语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全面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高效的阅读教学应关注学习者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建构科学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深度阅读教学,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进行探索与建构,旨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从而实现英语教学从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的转变。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阅读;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静钰,郭鸿雁,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即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而且还要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无论是在文本解读的深度上还是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上,都仍处在浅层的字面意思的理解水平。因此,对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深度,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亟待进行探索与建构。
二、 深度阅读的概念和内涵
关于深度阅读的概念,学界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马溯平认为:“深度阅读就是思想层次的阅读,在深度阅读的课堂中,学生需要在理解作者所表达内容的基础上动用概括、设疑、解疑、推断、检验等高级思维能力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评论。”张春兰则认为深度阅读相对于浅层阅读而言,其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有效的方式解读、品味文本,并在此过程中完成意义建构。吕国怔从阅读与精神发展维度对深层阅读进行了解读,即深层阅读是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积极的生命建构;深层阅读以某种方式体现阅读者的阅读品味;深层阅读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了阅读者的历史与现在、自我与他者的视域融合,从而建构了一个更加多彩的意义视界。
综上,学者们对于深度阅读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共性。笔者认为深度阅读是超越表层、逐步深入的阅读。它以学生能力和思维的持续性发展为主要目标,强调英语教学不应只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信息的简单获取,而是需要层层深入,关注语言背后的底蕴,感受作者所傳达的情感,领会其中包含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三、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说,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可以深入核心素养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尤其是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等。而阅读教学是教师能够最直接、最高效地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培养的途径。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需要超越对一般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阅读过程不仅仅停留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和抓住文章大意的层面,而是培养他们理解、运用、评价、反思文本信息的能力;敢于质疑与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意识;思维更加活跃、缜密、发散、独创的品质。最终,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上达到大幅提升。
四、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笔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指导和深度阅读的内涵,从阅读前活动、阅读中活动、阅读后活动三个阶段着手构建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 八年级上册Unit7 SectionB阅读“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作为范例,探究通过深度阅读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途径。
1. 读前活动。要实现深度阅读,就要求教师重视阅读的每个环节。读前活动首先要走向深度发展。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要结合阅读文本合理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入内容上,大多选择与话题紧密相关的内容,而导入的方式则可以有所创新,可以是以微视频、微课、导学案或图片等方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做一个分享。教材文本“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是一篇说明文,讲述了机器人的发展与社会科技进步后科学家们对于未来的机器人的畅想,并表达了对于机器人是否可以完成人类可以做到的事情的不同观点。
以教材文本为例,教师在读前活动中可以采用如下活动设计进行导入。
(1)短片或实物展示。学生观看有关机器人的电影片段,或教师直观展示机器人实物模型,创设主题情境,用视觉的冲击来快速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话题讨论。教师设置一些与文本主题相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能活跃课堂气氛。如:
(3)读前预测。在读前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读前预测,发展和运用预测技能是学会阅读的关键。预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方面有着其他方法和策略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可以结合文本标题、插图等预测文章大致内容,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预测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为熟悉文本主题做好话题准备。
2. 读中活动。在读前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即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名“引导者”而非“传授者”。教师要转变以往“照本宣教”的传统思路,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读中活动是理解性活动,是整个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开展有效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深度阅读就是将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在该环节,教师应该围绕文本核心,设置难度层次递进的任务来让学生不断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抑或是设置问题链来推动学生不断进行深度思考,保持学生阅读兴趣,发现英语深层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活动设计中,可以结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灵活变通、松弛有度。
以教材文本为例,教师在读前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tep 1.Skimming
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文本,验证读前活动时对文章大意的预测是否准确。
Step 2.Scanning
学生阅读文本,完成对于段落大意和相应段落的连线题目。
Step 3.Tasks
Task1:阅读文章第2~4段,回答问题并完成表格。
What can robots do in real life?(words like “can” or “be able to” may help you)
In factories Thay can
In Japan Thay can
In India Thay can
Task2:找出文章中可以支持以下人物观点的句子。
Michael: I think robots can do the same things as we humans do.
Jessica: I don' t think robots can do the same things as we humans do.
Robert: I' m not sure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that.
Task3: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Why robots never feel tired?
What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a robot and a human?
In the future, do you think, can robots do the same things as we humans do?
Do you support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robots?
科学合理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独创性,让学生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并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是否科技带给人类生活的影响都是正面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3. 读后活动。深度阅读在读后活动中的体现在于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学习结束后,需要对文章主题进行拓展与升华。因此,教师可在读后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悟评价分享、文本续写、文本大意概括等活动来再次深化其对文章主题的领悟。
同时,实施深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提升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推进更高层次。因此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更引人深思的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讨论,适当留白,以激发学生思维的进一步迁移。
筆者在读后活动中设计了如下的拓展性活动:
小组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机器人,你会如何设计?它都有哪些功能?你为何这样设计?请完成以下设计方案单,完成后进行小组分享。
五、 反思与建议
1. 研究反思。笔者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在实施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较之传统教学方式有大幅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度上也有所提高,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导入方式单一。教师对读前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仅仅将其简单地视为过渡阶段。大部分教师在不同内容的课堂导入时都会采用同样的方式,知识回顾是大部分教师会普遍选择的,但这样的导入方式并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无法带领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教师也容易陷入传统的教学角色中。
另一方面,教师在导入部分缺乏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拓展,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教师需要根据文本内容适当增加文化背景的输入,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可以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层次了解,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问题设置偏难。在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教师会急于求成,在问题设置上过于希望学生能直接深入到文本内涵的最深层,而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与知识水平。这会导致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虽然有所思考,但无法表达出自己所思所想。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需要教师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要做到尽可能关注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同时,教师也应该细心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更多内向的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缺乏阅读量的补充。阅读课是对学生阅读量扩充的最有效途径,而教师有时限于仅仅完成教学目标,忽视对学生阅读量的补充。有些教材文本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略显单薄,这时教师可以适时补充一些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课外延伸阅读,以此更有针对性地分层训练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忽视读后活动与课外延伸。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往往不被教师所重视,有时会流于形式。笔者发现,学生如果缺乏教师持续热情的引导,那么就会有所松懈且注意力下降。
2. 深度阅读模式实施的建议。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为实践操作提供了参考。为提高教学实效,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多种导入方式并行。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水平基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并行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用1~2个问题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且乐于表现的学生,对内向沉思型的学生可以辅之以视频、图片的导入方法。总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读前活动,在情境的创设上多花心思。
(2)精心设问,层层深入。在阅读前与阅读过程中,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要能够激活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要实现问题之间有联系,问题与文本主题相契合,问题与下一问题是层次递进且能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决定问题解决的时间和途径,可以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独立思考等。用多样的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保持其思维的活跃性。
(3)精读与泛读结合。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既能习得语言技能,又能开阔文化视野。这就需要“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进行有机整合。教师在读前活动或阅读中可以适时、适度地引入一些课外延伸的阅读文本,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在读后布置一些资料的查找、英语小报制作等任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巩固与内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文化素养。
(4)重视读后活动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读后活动的设置可以有助于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和达到情感体验的升华。这也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训练与扩展。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保持激情,吸引学生注意力,用有趣生动的活动来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巩固与升华。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对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分层作业来达到对不同程度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训练的目的。将“所学”与“运用”紧密结合,将课内与课外相互贯通,追求知行统一,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 结语
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阅读的兴趣,促进其逐渐走向独立阅读与思考,培养其主动探究质疑表达的习惯,而且有效发展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初中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提供了思路与选择。
参考文献:
[1]陆锋.聚焦英语深度阅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以一次省级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之阅读课教学为例[J].英语教师,2019(12).
[2]马溯平.英语深度阅读对提升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启示[J].校园英语,2017(33):202.
[3]谢萌.初中英语深度阅读策略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9.
[4]吕国怔.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几个维度[J].教育与管理,2019(01).
[5]鲁子问.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原则与策略[J].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6(0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