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与速度共兼顾
张京成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突发事件传播速度加快,新闻媒体行业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时,应时刻关注新闻播报的深度与速度。本文以突发事件报道中深度与速度的重要性出发,对现有突发事件报道形式进行介绍,进而在“深度与速度共兼顾”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应急信息来源、报道渠道多样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以及报道内容实现“以人为本”四个角度的突发事件报道策略探析。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突发事件报道
突发事件具有影响大、破坏严重、不可预测的特点,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新闻媒体肩负着重要责任,在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影响力的基础下,实行24小时发稿,保证内容深度的情况下对突发事件进行查证报道。
在突发事件中,新闻报道具有一定舆论导向作用,为确保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识与看法,新闻媒体必须以速度为第一准则,掌控一手资料,对社会舆论进行正面引导,以保证突发事件在社会舆论中的正确走向。除此之外,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还具有维护稳定的作用,突发事件往往会促使各种不稳定因素形成,为避免各种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社会恐慌,则需新闻媒体报道内容深度化,增强报道可信度,防止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基于此,新闻媒体就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应做到速度与深度共同兼顾,提升新闻媒体公信力,使报道质量进一步提升。
突发事件报道相较于常规事件报道,具有变动性大、时效性强、不确定大及影响面广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分为:即时性报道、连续性报道、总结性报道。
即时性报道: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记者立即赶往事件发生现场或从其他渠道获取时间信息,迅速发回的报道,一般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简洁性,并且对于现场事件的紧急氛围重塑较为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常以照片、视频、采访言论作为背景资料,以更好地突出主题。
连续性报道:突发事件发生突然但却未必立即结束,其发展与结束都是较为缓慢的过程,为使读者能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对突发事件进行连续性报道是必然的。连续性报道一般时间跨度广、涉及面广、变化大以及矛盾较多,通常需要记者持续跟踪。
总结性报道:在特定情况下,某些突发事件不得及时报道,需发生一段时间后才可进行播报,这种即为总结性报道。
(一)完善应急信息来源
突发事件的特殊性给新闻报道带来了不可小觑的难度,为迅速、全面、真实地进行突发事件报道,建立完善的新闻线索寻找通道是很有必要的,会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报道的质量。例如:时政、体育类具有一定政治色彩,对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有着严格的把控,这时,需要新闻记者提前通过现场录制、采访等渠道获取一手资料。
相较于时政新闻与体育新闻,自然灾难、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的信息获取需通过多方向进行。例如:通过与政府单位取得联系,进行突发事件舆论报道对接,与地震局、消防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公安局等政府机构,从中获取具有公信力强的信息,以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强化报道内容深度;可形成应急记者小组,进行大范围采访,确保足够的信息来源,通过应急小组内记者信息对接,将各方所获信息进行资源整合,获取更全面的新闻内容。
建立完善的信息获取通道时,除新闻企业内部记者多重采访外,还可建立社会信息应急信息来源。例如:与各高校加强“校企合作”,与新闻媒体等相关专业或协会进行合作,在突发事件信息获取过程中,由在校大学生进行辅助采访工作,不但可以提升对突发事件的信息获取速度,更能够增加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对其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进行辅助采访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时间发生现场及自身安全,为保障信息来源渠道合理以及信息真实性,可由专业新闻记者进行“老带新”组合,以此确保突发事件新闻的真实性,由在校大学生进行辅助时,应锻炼其自身主动性,避免起到延误时机的反作用。
除“校企合作”模式外,可建立记者自身信息圈层,从不同角度得到事件信息。例如:适当打造“关系网”,记者在多年新闻生涯中,与众多市民有过交流,在与其进行沟通时,应与人为善,争取建立友好关系,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维护,使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知晓信息的情况下,为记者提供不同视角下的群众看法。
(二)报道渠道多样化
在信息发达各种媒体形式迸发的今天,新闻的时效性与渠道关乎其受关注度,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时,应考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兼合,准确把握各自特点,从多种渠道进行突发事件报道,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同步应用。例如:通过媒体微博官方账号进行突发事件报道,据微博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底,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5亿,日活跃用户达2.41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500万和3800万,在微博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下,由新闻媒体官方账号发表突发事件报道是具有极大的传播效益的;除微博外,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都是新兴媒体中应用较广的,报告显示,2020年3月抖音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18亿,同比增长14.7%,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709分钟,同比增长72.5%,快手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43亿,同比增长35.4%,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205分钟,同比增长64.7%;截止到2020年初,微信用户已超11.5亿,在移动媒体盛行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视频等信息的发布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针对新兴媒体的特点,进行多渠道网络突发事件报道时,应更加严谨与真实,网络信息繁杂,真真假假使人民群众无法辨别,因此各渠道官方账号发布信息必须注意内容真实性与深度,以娴熟的专业技巧实现突发事件报道。
(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为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新闻媒体应与政府机构进行信息对接,做到信息播报真实性与可靠性,实现“速度与深度共兼顾”,面对社会舆论发展主动出击,用新闻媒体专业素养实现事件引导,避免因各种突发事件引起社会恐慌。例如:在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报道时,科学合理进行新闻报道,在实时更新疫情情况时,以疫情防控保护、治愈及抗疫英雄实际传播为主,用正面新闻效果避免社会群众恐慌,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以此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疫情防控进程。
(四)报道内容“以人为本”
对于新闻媒体人而言,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中心主题进行,尤其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时,更需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使得突发事件报道更加有深度与人怀温度,才能更好地提升突发事件的人文关怀,正确引导突发事件走向,使其突显正能量[3]。例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各新闻媒体在进行事件报道时,因死亡人数众多,发布告读者书时,报道报头由红变黑,以示哀悼,调整版面,暂停娱乐版块,为地震实时报道提供版面,这一举措获得人民群众点赞,同时黑色色调渲染其哀痛气氛,调动读者情绪;另外在2019年末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其具有强大的传染性、较长的潜伏期以及致死性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进行报道时加强疫情防控信息,提高新闻信息的权威性与可靠性,引起人民群众重视,在后续报道中,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报道策略,进行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平衡处理,寻找疫情期间的积极因素,积极报道抗疫英雄事迹,挖掘人性闪光点,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出发,实现正能量传播,注重新闻内容深度,引起社會群众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影响大以及不可预测的特点,其在新闻播报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代,各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这时则需在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基础上,同时兼顾速度与深度,确保突发事件报道的内容真实性,在第一时间进行高质量突发事件报道,以此提升社会公信力,进而消除突发事件对社会公众的负面影响,实现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