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刘小星
面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差距,教师要深入开展分析,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研究,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要求、教学活动组织以及教学考核与作业、课外活动组织等方面,全面兼顾学生的发展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的基础、能力、态度不一,导致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顾头难顾尾”“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影响语文教学整体成效。笔者在这一方面开展了差异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将作简要分析。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研究,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措施,从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改进。
一、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兼顾差异性
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基础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教师在语文教学目标设定方面,一定要体现对学生发展差异的兼顾。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设定了三个层级的目标,第一个层级是优秀生群体,对学生的记忆理解与创作表达等方面要求比较高,以此与他们的学习状况相适应;对于中等位置的学生,在语文教学目标安排上,以正常的目标为宜;对待学困生群体,教学目标上,适当降低难度系数,例如记忆的内容减少一些,理解的深度减轻一些,创作的要求降低一些,等等。
对学生设定分层教学目标,最大的优势在于满足了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中后位置的学生,因为降低了教学的目标要求,能够消除消极情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分层布置课前预习兼顾差异性
没有充分的预习,就没有语文课堂的生动实践。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将其作为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前置环节。
笔者在这一环节也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一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与教材基本内容,这些都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要求,包括学困生在内。接下来专门针对班级中等以上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对文章的结构、主题、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体现了预习要求的不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预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既可以在课前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的方法解决,也可以在课堂上作为质疑的内容提出来,不同层级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针对性。
另外,教師在指导学生开展预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对不同基础与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三、分层组织探究活动兼顾差异性
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笔者在教学中赋予学生更多的空间,通过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置为思考题的方式,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首先,在小组人员组成方面,将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均衡分布,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也便于学困生转化,特别是能够接受其他同学学习方法、技巧的渗透。其次,在学习线索设置上兼顾
了学生的差异性,提出的思考题既有难度较大的内容,也有难度一般的内容,兼顾到合作小组里面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空间。
另外,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难度系数较低的问题,向班级学困生进行提问和互动,增强他们学习的参与意识,这也是兼顾学生差异、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方面。
四、分层实施考核兼顾差异性
首先,检测与考核应当体现对学生差异性的兼顾。在考核方面,针对语文学习中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理解能力等,为不同基础与能力的学生设定相对应的过关标准,所有学生只要达到了自己层级的过关标准即可。这样,不同层级的学生所面临的过关要求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长足发展。
其次,在作业与考试方面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学困生侧重于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优秀生则考查拓展性内容,让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在考试环节也要体现差异,可以采取A、B卷的方式组织开展语文学习成果检测,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好的分值,提高语文学习自信心。
五、分层开展课外拓展兼顾差异性
语文课外活动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拓展,应当在满足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及促进语文能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笔者在这一环节也体现了差异性原则,例如组织课外文学社团活动时,语文优秀生主要在如何提高写作技巧、向刊物投稿方面下功夫,学困生则在如何练好基本功,提高卷面作文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不同的标准要求与方向,让学生各取所需。
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并寻找原因,将教学改革与兼顾学生差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语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2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