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的调查研究
夏芫 彭美佳 陈京军
〔摘要〕对湖南省邵阳市几所农村中小学校1150名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农村中小学生的整体手机依赖程度处于中度水平;留守儿童中手机重度以上依赖比例达到25.8%,其手机依赖程度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手机依赖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双亲外出务工不同情况的差异。基于调查结果,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对改善留守儿童手机依赖情况提出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0-0008-05
一、引言
2013年《全國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儿童中有五分之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6100万[1]。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由于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推进,部分农村人口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选择走出家乡务工和创业,但受到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2]。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提高了自身家庭经济水平,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由于务工人员与孩子长期分离,孩子缺乏父母关爱和监管,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9)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8.54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且农村网民的比例持续上升[3]。有调查显示,在安徽省某县某村12至16岁的留守儿童中,42.7%的儿童拥有自己的手机,77.3%的儿童经常上网。此外,在暑假期间,部分地区有31%的留守儿童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2个小时,15%的儿童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48.3%的儿童每天上网次数超过 3 次或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4]。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逐渐在农村普及开来,外出务工人员为了方便与家乡中的孩子联系,大多会给孩子配备一部智能手机,但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仍未成熟,缺乏自控力,容易在网络世界和虚拟游戏中迷失自我,产生手机依赖,从而影响学业成绩、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发展。
葛续华、祝卓宏和王雅丽[5]研究发现,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会轻易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求助,而更倾向于向手机中的虚拟平台求助。Kim和Sun[6]发现,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从而逃避现实生活中他人的消极评价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刘红和王洪礼[7]的研究发现孤独感高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黄乔蓉、范庆瑜和曾延风等[8]通过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手机依赖者中,67.02%与亲朋好友的关系疏远,67.8%有抑郁、焦虑和孤独等情绪,87.23%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60.5%对自我评价降低。
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留守儿童极易形成手机依赖,而以往的研究中极少对留守儿童的手机依赖情况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取样
从湖南省邵阳市的农村中小学中选取五至九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150份(小学300份,初中8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6份(小学282份,初中774份),有效率为92%。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2.69±1.41岁;其中,男生536人,女生520人;留守儿童670人,非留守儿童386人。
(二)测量工具
采用自编的基本信息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年级及是否为留守儿童,并采用由张斌、熊思成和姜永志等[9]对Chóliz编制的手机依赖测验进行翻译修订和信效度检验的中文版手机依赖测验(The Test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TMD),调查研究对象的手机依赖程度。该问卷共20个项目,包括突显性、耐受性、戒断性及失控性四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分,从1(从不)到5(总是),得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四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0.83、0.74、0.77、0.69,总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 0.90。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儿童手机依赖的基本情况
1.农村儿童手机依赖的整体情况
该问卷设定的最低得分为20,最高得分为100,得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本研究根据得分将手机依赖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20~40分为轻度依赖,40~60分为中度依赖,60~80分为重度依赖,80~100分为极重度依赖。
调查发现,所有调查对象的手机依赖总得分的平均值为47.87,标准差为16.15。其中,40~60分这一分数段的人数最多,共448人,所占百分比为42.4%;80~100分的人数最少,共34人,占比为3.2%。由表1可知,调查对象的手机依赖总分集中在40~60分,在高分段60~100分之间的人数不多,占比为23.9%。这表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为中度依赖,重度和极重度依赖的学生占少数。
2.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的总体情况
由表2和图1可知,在留守和非留守儿童中,中度手机依赖程度人数最多,其中,留守儿童有280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41.8%;非留守儿童有168人,占非留守儿童总人数的43.5%。在重度和极重度这两个等级中,留守儿童共有173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25.8%;非留守儿童有77人,占非留守儿童总人数的20%。这表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重度和极重度手机依赖。
(二)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手机依赖情况比较
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手机依赖测验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结果发现,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耐受性和失控性这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戒断性和手机依赖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突显性上两者的差异边缘显著,且留守儿童的各维度均分和总分均分均大于非留守儿童。这表明留守儿童的手机依赖程度比非留守儿童高,可能是因为:第一,绝大多数留守家庭属于隔代教育,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监管,由爷爷奶奶代为抚养,而乡村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管制儿童使用手机的意识,就算有管制意识但缺少良好的教育方法,加上身体健康状况较差,难以进行有效监管;第二,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爱而且交友范围狭窄,他们会通过手机的网络社交功能寻求心理慰藉,手机中的世界成为他们的心灵寄托;第三,农村较少适合儿童的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手机里的虚拟游戏和网络世界满足娱乐需求。
(三)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手机依赖测验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结果发现,在突显性、耐受性和戒断性三个维度和总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失控性这一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的自控力弱于女生,通过问卷可知,男生较难控制自己在手机里的消费,喜欢在手机游戏中充值会员、购买装备、购买技能等;还可能与男女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差异有关,男生喜欢寻求新异刺激,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较女生滞后[10]。
(四)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的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手机依赖测验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5),结果发现,在手机依赖总分和四个维度得分上年级差异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各年级间的得分差异显著,年级越高,得分越高。这说明高年级留守儿童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低年级留守儿童,可能是因为年级越高所学知识难度越大,儿童的学习压力也越大,更倾向于通过玩手机排解学习压力。
(五)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的双亲外出情况差异
对不同双亲外出情况的留守儿童在手机依赖测验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6),结果发现,在失控性维度和手机依赖总分上,三种双亲外出务工情况的差异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母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父亲在外打工和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得分,父亲在外打工和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说明当母亲在外打工、父亲在家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最高,可能是因为农村男性的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受到上一辈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倾向于采取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孩子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倾向于通过手机向母亲寻求安抚或从网络社交和虚拟游戏中寻求慰藉;当父亲不在家时,母亲与孩子不容易产生矛盾,通过手机寻求慰藉的需求较低,手机依赖程度较低。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1.农村中小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处于中度依赖水平,手机依赖程度极高的学生占少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形成重度和极重度手机依赖。
2.留守儿童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与卢春丽[11]和许艳、李源晖、马翠荣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指出,互联网成为留守儿童寄托情感的主要平台,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迷恋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与交往[13]。
3.在留守儿童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在使用手机时失去控制,尤其是在用手机进行消费上。郭鹤阳、张建人和凌辉[10]的研究发现男性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程度比女性高。
4.年级越高的留守儿童的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的难度越大,学业压力也就越大,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通过手机排解压力。
5.母亲在外打工、父亲在家的留守儿童比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及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手机依赖程度更高。
(二)对策与措施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手机产生依赖将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人际交往和学业成绩。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改善现有状况。
1. 加强亲子沟通,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陪伴及教导,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倾向于从手机中的网络社交和虚拟游戏中寻求心理慰藉和精神寄托。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联系,加强情感沟通,保持每周三次以上不少于十分钟的通话或视频,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增加与孩子的团聚时间,并以身作则,尽量少使用手机。同时,父母不能出于补偿心理而放任孩子玩手机,应该监管好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并让孩子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对自身成长的危害。
2. 完善学校课程建设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紧缺,课程建设不完善。为此,建议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耐挫能力,加强对自我的认识,提高自我评价,从而避免学生通过玩手机逃避现实生活所引发的焦虑、挫败感和自卑感。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避免留守儿童在手机上耗费过多时间。
媒介素养教育也非常重要。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设置分段式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学习基础的媒介知识,重点让学生了解媒体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差别;在初中阶段,着重了解媒体信息的筛选、加工和生产过程,初步形成“媒体警觉”,提升儿童对媒体的批判意识和伦理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媒体应用能力[14]。
3. 加强监管,注重引导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在隔代教育中长大,祖辈普遍认为只要孩子不吵不闹,不惹是生非,能够安静地待在家里便好。为此,应该向监护人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监管意识。同时,很多城镇中小学已经明确要求手机不能带入校园,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还并未实行。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携带手机进入学校的情况,并在下课后围在一起玩手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建议农村学校严格限制学生带手机上学。有研究表明,基于社会—情感动机使用数字化设备的中学生,更容易形成依赖症状,而工具—信息获取动机则是依赖行为的保护因素,即将数字设备作为工具获取信息资源,不以满足社交及情感需求为目的就不容易形成手机依赖[15]。因此,学校需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使用手机,多用手机阅读而不是娱乐。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引导孩子远离手机,如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和志愿者帮扶活动,捐赠丰富的图书到农村学校,让学生有除课堂和手机外的途径了解世界,降低对手机中的虚拟世界的好奇和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组织志愿者到农村探访留守儿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他们从手机中走出来,参与到现实的各项活动中。
4. 健全网络管理体制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办法或措施,从技术层面对少年儿童上网作出明确限制。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但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仍存在很多空白。对此,我国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管理措施,例如,美国将游戏软件按适玩年龄分级;韩国规定网吧的电脑要装有屏蔽软件;日本政府征收游戏网吧的税率很高;法国则提倡家长与孩子制定家庭公约,规范儿童上网行为。除了以上措施,政府还可以强制要求未成年网民需经过监护人同意才能使用网络,以及禁止或者限制未成年人进行线上消费。
注:本文系2017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网络社交与中学生抑郁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调适策略研究”(编号:XSJ17B2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2]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6): 32-35.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9.
[4]张运. “手机带娃”成留守家庭新痛点[N]. 中国青年报,2018-08-02(006).
[5]葛续华, 祝卓宏,王丽雅. 青少年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成人依恋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1): 95-97.
[6]Kim I O, Sun H S. Effects of academic stres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n smartphone addiction: moderating effect of elf-esteem and self-control[J]. 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2016, 25(3): 262-271.
[7]劉红, 王洪礼.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1): 66-69.
[8]黄乔蓉,范庆瑜,曾延风,等.大学生手机上网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634-636
[9]张斌, 熊思成, 姜永志, 等. 手机依赖测验中文版在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 27(4): 726-730.
[10]郭鹤阳, 张建人, 凌辉. 留守儿童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质量[J]. 科教导刊(旬刊), 2018(3): 146-147.
[11]卢春丽.农村留守儿童希望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基于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J].龙岩学院学报,2017,35(5):129-136.
[12]许艳,李源晖,马翠荣,等.医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的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3(2):181-184.
[13]季为民,沈杰.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4]赵玉平. 基础教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略议[J].上海教育科研,2020(3):42-46.
[15]崔吉芳. 中学生如何避免网络成瘾[N]. 中国教育报, 2014-12-31(005).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湘潭, 411201)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